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原因是什么?(中西方媒体价值观新闻传播差异)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02:30:57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34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沟通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是语言,不可否认之所以是语言,是因为语言是由各种各样的信息构成的。此外,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是由语言保存的。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他们会借助语言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语言不仅会影响到个人,而且会影响整个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语言的参与。

  

  语言是社会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表现思维的方式。语言和思维具有重要关系,思维需要依靠语言表达,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思维所要表述的东西。语言是由很多符号组成的,其中主要的组成内容为语音和文字,通过不断组合而形成大量词汇,从而表述更多内容。语言是社会生存的主要交流工具,用于表述思维和传递信息,从而让更多人知道,所以说思维和社会实践成果都是通过语言保存下来的,语言是很难被改变的,但因区域的不同而存在民族性。

  

  人们的思维都来源于生活,根据周身接触的事物进行总结,而后才衍生的,并且根据相应事物做出对应的反映。所谓感知,是指人们认识和感受事物的方式,感知的前提是人本身应当具备相应的思考方式,这样人们才会对事物进行感知并作出相应处理。这里的思考方式成为思维,思维也属于对事物的一种认知,但是思维属于认知后的自我总结.对认知到的事物进行一定归纳和总结。

  

  语言和言语之间具有密切关联,但是二者不能等同,存在一定差异。首先,人们交流需要使用语言和言语,它们是主要的交际工具,直接将思维呈现出来。语言是一个系统,由很多的符号、字、词组、语音和语义等组成,语言是人们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表达载体;言语是用于人际交流的工具,是语言使用的载体,语言会通过言语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言语不是单纯的语音内容,包含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个人想法;言语本身所含有的内容就是思维所要表现的内容,也就是人们形成的思想观念;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是人们在漫长的人际交流中总结出来的,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体现。一些逻辑思维需要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从而进行更好的总结和概括,语言最后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就是思维的主体内容,所以思维是语言的承担者。语言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思维这一关键因素,只有语言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才能够逐渐建立语言的表达方式。人们在表述思维时,会使用符号、公式、语句及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事物等,但是这些符号都必须有语言的存在才能表现得更精准,更能被人理解,如果离开语言,则单纯的符号等表达的思维很难被人理解。能够运用好语言和言语,人类就能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思维,将自己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用语言表达出来。思维可以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所以思维水平对语言水平具有直接影响。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带动语言的进步,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丰富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不是等同的,它们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都是因为二者之间互相关联。首先,当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后形成了思维,所以思维是直接与客观事物相关联;语言只是社会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表达符号,只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所以和客观事物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具有的是关联性,不是等同。其次,语言中的词汇并不一定就能把思维表述出来,二者之间并不完全同意。不同的词汇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例如医生、郎中、大夫这几个词表达的都是一个概念,但是词汇并不相同;相反,一个词汇也可以因为语境的不同和语法的不同而表现多个概念,例如“仁”既然可以表迖果实的概念还可以表达一种道德概念;在词汇中还存在一些虚词,这些虚词没有准确的概念表迖,只是用来辅助词汇表达概念。然后,思维虽然与客观事物直接相关联,但是不具有物质性,是一种精神表象。语言虽然与客观事物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具有物质性,所以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还有一种语言属于内部语言,这类语言是人们在无意识中所表达出来的,例如在集中思考时,想到某个关键点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某种语言,这种语言具有发音器官隐蔽的特点,内部语言也是一种表达方式,不能等同思维。在用语言表达思维时候,语言会和思维存在差异。人们在想用语言表达某种思维时,会表达得不够清晰、准确,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如果三者等同,语言就能准确地表述思维了,也就不会发生口不对心的情况了。最后,语法规则会因为民族的差异而具有差异,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也存在差异,但是主要的思维都是相同的,所以语言规则和思维也不是统一的。

  

  2.新闻报道中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2000年时,针对“朝鲜分为韩国和北朝鲜,造成众多家属分离”这一事件,我国《人民日报》和美联社均进行了报道,但最后的报道大不相同,从这不难看出中西方的是思维形式的迥异。

  

  《人民日报》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就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报道,其中导语部分介绍了因朝鲜分离造成众多家属分离,时隔多年后,他们终于可以团聚,但是在短暂的团聚时间之后,还是要继续分离。紧接着报道便写出了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在1985年朝鲜分裂成两个国家后,南北朝鲜首次进行的交流,这是在55年后,分离的亲人第一次团聚”。报道侧重点是朝鲜自分裂后,两国第一次的交流活动。

  

  但与中国报道方式截然不同的是,美联社并没有向中国那样交代事情的背景和开始,而是将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美联社》报道的侧重点是亲人之间的团聚,分隔多年的亲人在相见的那一刻,抱头痛哭。随后,新闻的主要部分,并没有叙述详细的经过,而是讲述了几个感人的场景:“首先是介绍这些的年纪都比较大,而后亲人相聚的场面,到处都是痛哭声。”“年过古稀的男人与他快上百岁的母亲聊天,还有多年未见的儿子给父亲磕头……人们相拥而泣。回忆过去的画面,一起谈曾经的往事。”

  

  2.1分析性和整体性思维

  

  《人民日报》的报道较为中规中矩,以全局为中心,重点讲述代表团进行的集体活动及此次事件的组织过程,但并没有涉及过多的离散亲人细节描写和景象;主要是概括整件事情的流程。而美联社则注重家属们相聚时的场景报道,抓住具体细节进行刻画,将离散家属和亲人团聚的复杂情绪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其主要以分析性的思维进行报道。总而言之,西方媒介倾向于采用聚焦个体、捕捉细节的报道角度,而我国媒介则倾向于采用着眼全局、关注整体的报道角度。

  

  2.2直线型和螺旋型思维

  

  《人民日报》和美联社所体现的新闻报道风格迥然不同,这主要取决于记者的思维方式,前者喜欢在句子结尾表达新闻的发展a程和后续结果,体现了螺旋式盘旋前进的思维模式;而后者则采用直线型的思维模式进行表达,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语言形式将所表达的意思体现出来。

  

  3.学习并借鉴西方新闻报道经验

  

  从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看,西方新闻事业起步较早,且已经发展了400多年,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完善的新闻报道和经营方式。所以,在不少方面我国新闻报道都应当向西方国家学习,比如学习其新闻报道方式、语言特色、思维方式、写作风格,等等。

  

  3.1借鉴西方新闻报道中感性素材的使用

  

  纵观西方新闻各种媒体报纸,不难发现其报道中感性素材的运用恰到好处,令人称赞,他们善于采用多种分镜头与画面多方位切合,将新闻报道中抽象的新闻主题转变为感性直观的场景呈现于读者面前。因此,我国新闻媒体要积极学习借鉴西方新闻媒体善用感性素材的表现手法,转变以往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新闻报道写作风格。

  

  3.2借鉴西方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创作方式

  

  中国新闻报道中不仅带有浓重的宣传性质,而且新闻报道的主观色彩呈现为“喉舌论”。西方国家则不同,其报道原则不因任何阻碍而转移,表现为中立、公正、绝不带半点感情色彩和主观臆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开展新闻采写报道。中国需要不断改进和学习的就是这种报道原则,需要学习西方以事实说话的客观新闻报道原则,摒弃以往自身新闻报道中的诟病。

  

  3.3借鉴西方新闻报道中注重的个体关注及人文关怀

  

  西方新闻媒体报之所以值得我国媒体学习,还是因为其绝大部分报道从人道主义和人性理念出发,不论在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经济,都会将报道的关注点集中到人体的生存发展及深厚的人文关怀上。国与国之间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但世界人民唯一的相通之处在于感情。新闻报道能被人关注,是因为报道的内容能够让读者共鸣,这也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思想。我国媒体恰恰缺乏个体关注及人文关怀,仅仅在创作新闻时才会联想到这一点。所以,我国新闻媒体需要学习的是:在新闻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转变以往的全局视角,形成独特的人文视角进行采访报道;其原因在于个人视角更容易产生感人至深的新闻。

  

  4.结语

  

  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开展新闻采访报道时,要考虑到我国的新闻现状,明确自身与西方国家存在的区别。我国新闻媒体工作者在与西方新闻媒体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应善于学习西方报道的经验和长处,以此强化自身的报道效果,进而促进我国新闻事业更快地与世界接轨。


方 弃(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