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变化(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理论)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02:39:44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26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广义的新闻学是指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李良荣在其教科书《新闻学概论》中指出,新闻学的研究范围是具有新闻要素且具备传播价值的社会现象。那么,哪些方面的研究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新闻规律性东西呢?只有和人类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指导新闻写作按既定的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发展的研究才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无论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的研究,都应该围绕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展开。


  而随着世界网络化格局的逐步扩大,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有效传播、并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所建立的固有传播方式和报道形式已经发生质的转变,网络传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发布平台,而是这一平台打造的生态传播体系正在影响着各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习惯,进而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可见,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至关紧要。


  网络平台的纵深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可谓深远,各类媒体早已“感同身受”,同时,看到这一变化,新闻研究领域积极应对,不断尝试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来迎合“两微一端”、“媒体融合”、“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课程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数字技术层面也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媒体展演自身优势的新路。但是,这种研究并不容易,尤其是想让传统媒体与网络“无缝衔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拿来主义”很难把新闻与网络进行良性融合。因为,这种“媒体融合”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全新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的因素、大众媒介的因素以及核心数字技术。


  郑保卫教授撰文指出,可以说,我国在新闻学研究方面不断发展,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步进行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在理论层面对新闻学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并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研究新闻学与各环境领域的关系,成果也颇丰。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媒介化程度的逐步深化,我国在新闻学研究方面尤其是传统媒体如何突破重围等重大问题都有所剖析,并渐成体系,对指导现实工作很有意义。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2014第五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郑保卫重申:“曾一度横行的‘新闻无学论’伴随着新闻学的发展逐渐势弱。”“新闻无学论”这种武断的、不客观的评论对新闻学学科正常的发展深受影响,不仅渐渐落后于国外的同学科领域,同时也左右了很多现有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更别说适应网络社会进而创新发展传统媒体业态了!新闻学与网络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新闻学在发展创新过程中,尤其是与网络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不仅不能否定这一学科的客观存在,更要清楚地知道:网络之于新闻学是一种发展利器。


  新闻不同于学术论文,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强调精炼的新闻价值,要以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产品,去改造社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要运用新闻学特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恪守用事实讲话、客观求是的原则,同时又要精心选择、精心研究。要选准报道的角度和报道的重点,尊重事实,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对待不同的报道所引起的讨论,要认真改进。新闻报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片面性。比如说以个别代替一般、以局部代替全局、简单化、绝对化,甚至捕风捉影、严重失实等等。新闻报道的广泛化以及受众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不一样,认识水平也不一样,对于同样的宣传报道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需要引导读者转变观念,好像报纸宣传报道的都是正确的,句句是真理,你必须接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人们对待新事物需要有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这其实是合乎发展规律的。需要了解受众的心理,引导受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突出新闻的真实性是由新闻本质所决定的,先有实施、后有新闻。为什么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做新闻报道?因为所有新闻必须是事实,这是新闻学的基础和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存在事实才会有新闻,新闻必须反映事实,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另外,表达新闻还要注意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和社会效果。


  新闻报道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在她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国度里,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时代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客观存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代表着目前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质,是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表达。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要把握住当今的时代精神,其中中国特色就要表现的鲜明、生动、有力。要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要面向全国和世界,发掘有益的、进步的、具有现代感的地方特色。同时要注重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形式和风格。

  要把握新闻报道的民族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地区办报,要有特殊性。在不脱离党性原则的基础下,办出民族特点。要体现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人情礼节等等。


  在新闻改革中要注重思考。改革包括写作方法的改革、新闻业务的改革等等。要做到新闻观念的革新、要注意新闻事业的开放和横向联系问题。国内外、各地区之间,各种宣传工具至今都要加强横向联系。要研究信息沟通、新闻理论和实践方法等等。要注意新闻队伍的素质问题,包括要树立什么样的新闻人才观念、合理的新闻人才结构、新闻院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方法、在职人员进修等等。要掌握好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包括通讯和印刷、发行方式等等。要注重新闻工作的社会方式,作为社会舆论机构,必须采取社会活动方式,做到有利于从业人员面向社会、联系群众。加强新闻业务培训,包括新闻写作、新闻样式和处理、新闻评论、专刊等等。要勇于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使新闻事业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反映着民意,舆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群众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经过思想交流和相互影响,所取得大致相近的看法和其它意见的总和。舆论的群众性、公开性和倾向性,要求新闻事业要把反映和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听取人民的意见、呼声和建议,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要求。舆论监督因其特殊地位,有必要做到:运用媒体的传播渠道,发挥各种职能,讲究各种策略方式方法和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表达人民大众的声音、意见和建议。并且,结合各自的报道平台,深入报道一线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状况,以及各种政策方针的落实情况,以此为党和国家深入开展相关领域下一步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要抓住典型,以点带面;批评社会上的落后腐败现象,同时也要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表彰新人新事新风尚方面做出努力,力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抑恶扬善的正能量场面和风气。同时,在不同热点时期,集中或持续报道广大群众关注关心的相关事件,向他们传达一种积极的东西。针对“热点、难点”,通过适当形式,开展民主平等的协商对话,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听取意见。


  有文章指出,新媒体亦或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及发展,在信息化社会中具有很高的热情和发展优势,同时,在资金投入方面,它们也是“下血本”的,这在一定层面上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反过来看,也是对传统媒体发展的一种促进,促使它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新闻生产模式,重新定位发展方向,思考平台建设,最终目的是适应大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习惯。然而,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也面临相应的难题,存在转型风险,但是,只要把握好当下形势和大众的阅读习惯,有效稼接网络平台。同时,也要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不能完全从属于网络,被网络所“绑架”,打出自己的品牌。这就面临一个问题,怎样把网络这种有效的传播工具变成编辑部的利器,不断调整报道样式,以最佳的角度切入时代的前沿,进而变成“鲜活的、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编辑部”■


  [作者简介:张晓明,黑龙江工人报记者。]

  来源:新闻传播 2016年1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