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现状,扩展其应用领域,在CNKI中检索近10年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临床应用,排除基础研究类、综述类文献,归纳整合,探讨其应用领域,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科学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已广泛应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中,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简称LDF),是利用激光多普勒原理,监测动物或人体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一种设备。它的应用原理是激光多普勒频移,其主要的特点是能够连续监测,并能反映微循环的瞬间改变情况。自从Stern首次报道用其监测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愈加丰富的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现将其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经络腧穴理论
刘芳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3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十二经脉循经经穴、经穴旁开和在经非穴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人体穴位血流量高于经穴旁开和在经非穴(P<0.05)。郑淑霞等亦研究21例健康人体经脉线与非经脉线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针刺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沿胃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还有学者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53例健康人体督脉经线上与其两侧旁开的非经对照点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进行比较,结果沿督脉循行线的皮肤和深部组织中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以上说明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循经感传现象是可以科学检测到的,微循环检测可以为经络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靠信息。
刘小燕等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获取右侧上巨虚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发现埋线能引起埋线穴位的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持续时间长达7天。许继宗等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不同频率的低频正弦声波对健康人解溪穴的微循环变化,结果不同频率的声频对解溪穴有不同影响,说明该穴对不同声波有选择性吸收,且会引起该处微循环变化。另外又对委中穴、足三里穴进行类似研究,结果同上。屈箫箫等观察正常人面部穴位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结果表明面部穴区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王淑友等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自然状态和针刺合谷穴30min前后面部血流图像,发现面部左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存在较小差异,针刺可以增加面部双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另有学者报道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29例健康人针刺合谷穴后的局部微循环效果,结果发现针刺合谷穴不仅能提高局部微循环血供,还可以减低微循环血流的参数。可见激光多普勒技术为祖国医学的经络系统与现代微循环系统建立了联系,证实了经络腧穴的特异性、科学性。
2针灸理论与治疗
张栋等艾灸12例健康人,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到艾灸内关穴后,血流增加以大小鱼际和内关穴为主;而艾灸外关穴后,指根部的血流增加显著。另外又观察10名健康人针刺和电针前后体表出现的血流变化情况,针刺或电针后相关部位的血流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从刺激引起血流增加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都是电针的效果更强。结果表明针刺和电针都可以引起体表微循环的增加,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可以对该过程予以显像。谢守鹏将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配合胃必灵胶囊)和对照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前后均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患者胃粘膜血流量,结果治疗组血流量上升明显,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拔罐、刮痧
金兰等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拔罐对健康人背部皮肤血流的影响,结果拔罐后罐区皮肤血流量明显增加,拔耀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田宇瑛等比较顺经和逆经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发现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徐青燕等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研究委中穴区刮痧对本经同侧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发现穴区刮痧可明显增加本经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改善皮肤微循环,是刮痧活血化疲、疏通经络以及畅通气血运行的机制之一~。
4中药
施立新将围手术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中药加手术组和手术组,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微循环,结果表明中药在增加视网膜微循环方面未能表现出显著优势。周鹏鹏观察活血利水方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取符合条件的29例患者,均予地塞米松、典必殊抗炎治疗,中药组加用熟地黄、川芎、赤芍等组成的活血利水方,治疗一月后,中药组各血流参数平均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丽英研究中药和激光对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微循环影响,发现中药和激光治疗均能改善视患者视网膜微循环;患者病程的进展与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5小结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已广泛用于中医理论的验证和中医治疗的疗效观察中,为针灸原理和经络的研究增加了一项现代化医学影像手段;为中医经络腧穴与现代循环系统建立联系;为针灸、中药等中医治疗手段的可靠性、科学性方面提供有力依据。就其方便、无损伤、快速、连续监测等特点,将有很大发展前途。相关文献报道尚缺乏大样本试验和空白组对照试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疗效的观察。中药治疗的临床报道较少,且多用于眼科。建议今后扩展应用领域,如中医理论方面:五输穴、络穴等的针刺机制,扬刺、缪刺的治疗原理,远端取穴的科学性等;中医治疗方面:治疗湿疹、血瘀证、白庀等病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韩真真/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孟智宏/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