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动脉硬化中药方,脑动脉硬化的中药方剂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6 21:25:13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15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复合配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平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复合配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与治疗后TC,TG,H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合配方具有改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症状,扩张脑动脉,并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降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复合配方;脑动脉硬化;疗效   脑动脉硬化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起的恶性疾病,很容易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加重,致残率增加。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力减退、活动兴趣丧失、步态不稳、构音障碍、失语、偏瘫、同向偏盲等。其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以后,因血管再通,血流恢复,造成再灌注损伤[1]。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复合配方治疗脑动脉硬化可以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2]。选取2009年6月~2010年4月应用中药复合配方治疗脑动脉硬化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随机选择的84例脑动脉硬化患者均来自2009年6月~2010年4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均符合国家诊断标准。按顺序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0~86岁,平均(56.5±21.5)岁;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0~87岁,平均(55.6±19.5)岁。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与口服拜阿司匹林0.1 mg,盐酸氟桂利嗪5 mg口服,血栓通5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中药复合配方治疗,方剂组成:人参20 g、黄芪15 g、葛根20 g,石菖蒲5 g、制首乌8 g、怀牛膝12 g、菊花5 g、泽泻5 g、白术10 g、红花5 g、枸杞子15 g、女贞子20 g、丹参10 g、蔓荆子10 g、炙甘草5 g,以30 d为1疗程。两组都治疗2个疗程。1.3 观察指标: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定,同时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1.4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正常;显效:为大部分症状消失,主要检查指标结果基本正常;有效:为各种症状有好转,主要检查指标结果有改善;无效:为各种症状及检查指标结果均无改善[4]。1.5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5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临床疗效:两组疗效统计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2

17

10

3

2

93.8

对照组

32

8

10

6

8

75.0

2.2 血脂变化:治疗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与治疗后TC,TG,HD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mmol/L)

组别

例数

TC

TG

HDL

治疗组

治疗前

42

7.36±0.54

2.11±0.45

0.94±0.16

治疗后

42

5.46±0.52

1.26±0.33

1.16±0.16

对照组

治疗前

42

7.36±0.54

2.16±0.44

0.96±0.16

治疗后

42

7.29±0.55

2.18±0.39

0.96±0.16

3 讨论  脑动脉硬化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起的,其发病特点是缓慢进展,往往2~3 d达到高峰,致残率较高,预后差。在发生过程中,血小板是引发粥样硬化的起始因素以及血栓形成的中心环节。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多种:粥样硬化斑块不断增大,直接阻塞血管。狭窄的动脉使远端的灌注压下降导致分水岭区灌注不足形成边缘带梗死或低灌注梗死。不稳定、易破裂的斑块脱落栓塞远端的血管造成动脉-动脉栓塞。在已破裂或未破裂的粥样斑块表面,由于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激活使血栓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血管系统发生的炎性反应是对损伤、脂质过氧化,甚至包括对感染的病理反应,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启动了慢性炎性反应,其危害被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所放大促进了易损斑块的形成,故保护内皮细胞、控制炎性反应、调节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成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主要策略。但是很多患者单纯西医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系统症状。 在祖国医学上,本病属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临床观察显示,中药复合配方能明显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治疗组方中看,人参、牛膝能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抗凝血,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黄芪、葛根、石菖蒲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积、增强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的功能;制首乌、菊花、泽泻能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吸收和清除。此外蔓荆子有使血流加快的作用。本资料提示,服用该药后,胆固醇、三酰甘油、LDL水平降低,对减慢脑动脉硬化症的进程有积极作用,同时患者易耐受,表明其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1] 朱毅平,顾钟忠.米氮平、氯丙咪嗪、氟西汀抗抑郁作用和副反应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3):318.[2] 李小平,张 蓓.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等因素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13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