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免疫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从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模式、完善考核制度方面,阐述了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以下是整理的临床医学免疫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强调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常用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医疗实践和科研中的应用,为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临床本科专业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课时较多而实验课时较少,这就使得实验课程无法受到学生们的普遍重视,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教研室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时、实验室硬件设施等情况不断调整实验教学大纲,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结合专业特点,优化实验内容和方法
医学免疫学理论内容抽象难懂、知识点多,学生普遍感觉对所学知识缺乏宏观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起到很好的补充和加强作用。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教研室针对不同专业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课时和教学方法,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去除临床应用性差的实验项目,优化实验设计,增加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机会,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1.1实验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筛选实验内容。设定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和超敏反应为医学免疫学主干实验内容。
1.2实验课堂设置
在实验课中,教师首先以简明概括的语言介绍实验内容、方法、目的和要求,讲解中注意时间的压缩,重点放在操作方法的指导上。在整个学生操作实验环节中,教师现场巡视,随时指导,为锻炼学生独立实践能力,标本的采集、实验仪器的调试、完成实验步骤等操作均在教师监督下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实验中,3学时的实验内容涉及到四大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回顾、CH50法测定原理、操作步骤、方法评价及临床意义,教师的前期讲解控制在15min之内,重点突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操作前,教师示教水浴箱和离心机的使用,以便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下正确、熟练完成。实验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方法评价。在此实验课中,一系列操作均由两位学生配合完成,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锻炼了他们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协作精神,为开设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最后老师利用5?10min时间归纳整理思路、指出存在问题,并联系临床提出课后思考题。课后完成实验报告,以节省教学时间。整节实验课内容安排紧凑、时间分配合理、紧密结合临床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效果显着。
1.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实验课教学水平
在实验教学中,有些操作抽象难懂,多媒体教学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对于应用性较强又较抽象的内容,如免疫标记技术,学生常会遇到如操作过程遗忘快,需老师反复示教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动画等能明显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显着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提高学习效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到了大量的实验资源,建立实验资源库,同时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课件,为实现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
同时,针对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意见、教研室主任听课意见及教学督导抽查意见等反馈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对实验背景知识和临床应用讲解不够、留给学生操作时间少、实验结果不易控制等问题予以解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授、高年资讲师和新进教师对每一实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集体备课,仔细梳理,高年资教师对新进教师实行_对_带教,严把教学质量。经过不断地集体讨论、修改和补充,提升实验课教学水平。
2.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针对此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不应采取"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因材施教,尝试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2.1换位教学模式
对于内容单一的免疫学实验,如玻片凝集实验、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双抗体夹心法的早孕诊断实验等,实行换位教学模式。即由教师在前一节课介绍下节课实验内容,布置学生预习,上课时随机请一名学生为老师和其他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示教,最后由教师补充内容,提出该学生讲解优点和不足并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查漏补缺。
2.2以问题为基础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实验课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医学教学模式,它是以患者的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解决问题,其基本理念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中,PBL教学法得以广泛应用。例如,针对肥达氏实验,教师设计伤寒病例,针对该病例提出以下问题,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如何依据试管凝集反应结果来辅助诊断?如何排除接种后的回忆反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2.3引入病例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紧密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打破专业学科限制,设立免疫学实验专题。此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入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应用此模式的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实验:(1)病人血清总补体活性的测定;(2)应用免疫标记技术测定病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3)应用肥达氏反应协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4)结核菌素试验等。以上实验全过程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4开放式设计教学模式
这类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优秀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验操作基础上,以医学免疫学专业内容为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由指导教师提出实验课题,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设计实验方案及技术路线,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实验,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5]。对实验内容要求具备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和操作可行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整个实验包括了课题的提出、文献资料收集、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讨论优点与不足等流程,形成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实践,教师辅助指导的科研氛围。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到教研室课题中,进一步培养科研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培养严谨学风
在过去的实验课考核中,主要依据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来打分,实验课成绩仅占总分数的15%,难以体现其重要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学院对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考核方式由单一的实验报告为主转化为综合考核,实验成绩也提高到总分数的30%,现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实验预习及操作、实验报告书写等。(2)技能操作考核。从实验大纲中选取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术作为考核内容,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评分标准打分,提高了学生对本实验课的重视程度。(3)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技能操作和科研思维均有了极大的提高。
4.结语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经过改进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均更趋科学和合理,也突出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掌握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本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难免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改革中,计划采取以基础教学实验、临床病例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教研室课题实验等多层面相结合的方法和更加灵活主动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王宁,姜凤良\西安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