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17所中学5 098名初、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仅为63.9%,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不同,但均无统计学差异;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经和渠道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朋友、书刊、学校教育、电视等;有7.6%(386/5 098)的中学生进行过hiv抗体检测;仅有11.6%的中学生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结论 昌平区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存在着明显的歧视倾向。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hiv抗体 学生
青少年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是艾滋病宣教的重点对象,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全社会艾滋病防控的成果。《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要求,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校内青少年(中学生)2007到85%以上,2010年达95%以上。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便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辖区中学生艾滋病宣教工作提供依据,2008年2月26日-3月14日,笔者对辖区10所学校开展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20%的比例,从辖区全部49所中学720个班级22 387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所中学150个班级5 241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 098份,有效回收率97.27%。抽样中考虑了随机抽取学校班级的学生数与调查要求的数量,如果部分班级人数过少,可增加同年级相邻班次;被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1~20岁之间。其中男性占44.9%,女性占55.1%;初中占55.7%,高中占44.3%;汉族占97.0%,满族占1.5%,回族占1.2%,其他少数民族占0.3%;来自农村占38.5%,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占61.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及内容 参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自行设计“艾滋病kap问卷”。
Shunde.Net
为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性,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员现场监督下当场填写,独立完成,即时收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否做过hiv抗体检测、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等。对hiv/aids基本知识除了统计单项认知情况外,依据 《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统计正确回答6个及以上问题人数,从而计算总知晓率;对待hiv/aids态度和行为方面,遵从不歧视原则,即将不歧视的态度和行为视为正确,除了统计单项问题的正确率外,只有全部10个问题均回答正确时,才认为该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歧视。1.2.2 数据整理及结果判定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情况 中学生艾滋病总知晓率仅为63.9%,不同年级和性别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0.003和0.004,p值均>0.05)。虽然中学生对hiv经血、经母婴2条主要传播途径的认知率较高;但对hiv经性传播(问题7、8)认知率不高,对蚊虫叮咬、共餐等非hiv传播途径的认知率较低;30.8%的中学生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见表1。
2.2 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取表现为多渠道多途经,其中网络占72.3%,朋友占40.6%,书刊占33.1%,学校教育占21.3%,其他途径(如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宣传栏广告栏、广播、医生等)合计占31.5%。
2.3 是否进行hiv抗体检测 有7.6%(386/5 098)的被调查者进行过hiv抗体检测。按年级统计,初中生hiv抗体检测率为10.0%(285/2 839),高中生hiv抗体检测率为4.5%(101/2 259),不同年级学生hiv抗体检测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04,p>0.05);按性别统计,男生hiv抗体检测率为9.7% (222/2 288),女生hiv抗体检测率为5.8%(164/2 646),不同性别学生hiv抗体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01,p>0.05)。
表1 昌平区5 098名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情况(略)
2.4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 对待艾滋病的10个态度和行为问题,遵从不歧视原则,即将对待艾滋病不歧视的态度和行为视为正确行为;否则,认为是错误行为。结果显示,中学生单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较低,且全部10个问题都回答正确的比例仅为11.6%,说明学生对艾滋病人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歧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0.107和0.133,p值均>0.05)。见表2。 表2 昌平区5 098名中学生对待艾滋病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略)
3 讨论 调查发现,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仅为63.9%,远远低于《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的要求。良好的控制从了解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教,掌握正确的艾滋病知识是重要的先决条件。 本次调查未设计有关性行为的问题,但7.6%的中学生做过hiv抗体检测。虽然据此并不能断定这部分学生是因高危性行为后寻求hiv检测,但可能从侧面说明确实有学生有过高危性行为。30.8%的中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一个看似健康的人不可能感染hiv,这种看法可能会导致与感染者发生不加保护的性行为;不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hiv的传播,或认为只与1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并不能降低hiv传播的危险,或认为hiv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等错误的认识都将会削弱采取安全性行为的动机;而认为hiv可以通过共餐传播则增加了他们对hiv/aids人群的歧视和恐惧。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经和渠道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朋友、书刊、学校教育、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宣传栏广告栏、广播、医生等。当前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家长和教师往往设法限制他们日常收看广播电视的时间,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校或社区本来就不多的艾滋病相关宣传栏、广告栏内容;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中学生往往以上网查资料为由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许可,网络成了他们答疑解惑、了解世界及交友的窗口和平台。但当前网络内容鱼龙混杂,而其宣传的艾滋病知识往往良莠不齐,中学生尚不具备甄别真伪的能力。这种状况下,学校的艾滋病健康宣教就显得非常重要,找寻适宜的教学材料,如内容丰富的课本 、生动有趣的教学录像等,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 虽然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2005年起要确保安排“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2006年3月1日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但调查显示,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获得途径“学校教育”仅占21.3%。切实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课程,从源头上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知识的全面理解,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4]。 总之,中学生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也是艾滋病宣教的重点对象,探寻适合中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宣教的最佳方式或有效途径,加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是控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扩散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 [1] 张冰,季成叶,何忠虎,等.预防艾滋病关爱hiv感染者师资培训效果评价.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03-105. [2] 张冰,季成叶,宋逸,等.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71. [3] 孙秀梅,王宝兰,于德河,等.通州区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3-684. [4] 郑海鸥,郑寿贵,郑伟,等.金华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20-12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