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PCI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但PCI时由于球囊扩张导管对斑块挤压、内皮损伤,可使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释放活性物质,触发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1-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8例应用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应用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60.8±2.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例,非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B组48例患者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61.5±1.5)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3例,非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059)和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口服治疗,初始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并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3-5]。A组患者加用常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治疗,剂量为20 mg/d,连续口服治疗30 d;B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大剂量治疗,40 mg/d,连续口服治疗30 d。 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以及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次日以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仪器为意大利产BT-224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肌酐(Cr)(Roche试剂,批号:688411),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胆固醇(TC),过氧化酶清除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LDL-C),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所有试剂均由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B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Cr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的比较 A组患者心绞痛复发13例,复发率为27.1%,发生心力衰竭9例,发生率为18.7%;B组患者心绞痛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发生心力衰竭4例,发生率为10.0%,B组患者复发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而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的易损斑块是造成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基础。相关研究表明,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血管疾病时,除可降TC、LDL-C、三酰甘油(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还有缩小斑块内脂质核、加固斑块纤维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斑块炎性细胞数量、防止斑块破裂等作用,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另外还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减弱凝血倾向,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脂蛋白氧化,起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降低复发缺血事件以及早期患者死亡事件,其在临床上已经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物[6-9]。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安全有效地减少冠状动脉缺血事件,PCI治疗术前和术后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hs-CRP是一种炎症急性时相反应物,其能够有效反映机体的炎症水平,其水平升高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研究[10-12]表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较正常组高,且其水平越高,对应的病情相对也较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hs-CRP水平,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绞痛发生率、复发率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中,给予患者强化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其能够在短时间吸收并迅速起效,服药3 h后其便能对血管内壁细胞功能产生较好的改善作用,服药24 h便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的循环状况。另外,其不会对常规药物氯吡格雷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故可以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以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及PCI术后的常用药物,但其属于无活性的前体药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方能发挥正常的抗血小板效果[13]。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从药物动力学方面来讲,其和氯吡格雷存在着潜在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其可能会对氯吡格雷转化为抗血小板的活性成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故临床上往往会考虑该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在用药时有所顾虑。本研究结果说明,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并未受到较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进行强化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起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继红,汪砚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75-77. [2] 张琳.浅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63-164. [3] 刘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0):8-9. [4] 尹新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4):7436-7437. [5] 裴凤群.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前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50-151.
本文选自《中国当代医药》2014年第11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