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的特点(美术教育中美术文化目标主要表现为)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16:02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68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一、培养审美评价能力,提高理论修养

  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关于模块A“美术鉴赏”的表述为“‘美术鉴赏’是普通中学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其成就标准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不难看出,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有这样的经历,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学生只能惊叹一声“哇!”然后就不能再评价什么了,或者只能简单的表明自己“喜欢”或“不喜欢”某件作品,是一种偏好式的说法,但美术教育的追逐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感觉与理解力,使他们在美学意义下经历视觉形体……愿意终止喜好直到做了视觉分析为止。”。也就是说,学生的偏好式的判断,只能是作为审美评价的原始线索,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觉感觉入手,引导学生对作品做出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阐述。以下我们引用艾斯纳的观点,分析审美评价的层次和内容。

  艾斯纳在《儿童的视觉与知觉的发展》中,将阐述分为描述、诊释与评价三类。描述,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表象的注意,是艺术形体的“字面”意义。例如“这幅画在构成上不对称……主色调是黄色底上的朱红色……三个人坐着蜷在一起,在画布的下半部分形成了一个圆圈……”这些都是描述性的阐述,是学生从基本的艺术语言入手,对艺术作品做的真实的描述。这种描述阐述只是学生进行审美评价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审美评价的基础。

  第二种超越了视觉形体的描述性,叫做诊释性描述。艾斯纳在书中引用一段美国某著名评论家对法国印象派画家皮埃尔.波那德作品的评论,来对让释性描述做出解释,“评论家运用了富有创造力的明喻与暗喻来诗话波那德画中的感情与意想质量,‘充满了细缝和色块一一金粉红色被淡蓝紫色滤过,’等等。这些语言的努力以使读者超越文字、视觉,经验其作品的表现意味.”在这种阐述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诊释、类比与暗示。这种阐述先以批评者的能力为基础,找到诗意的类比,将这些类比组合起来,通过阅读这段组合,可以使读者更深切地体验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这种阐述即是创造性诊释。

  最后,对视觉形体的阐述是评判型,这种阐述是对形体价值或意义的评判。

  艾斯纳详细地说明了在艺术批评领域里评论性的语言文字的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说明了学生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所表现出来的评价能力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方面,教师传播的美术文化能发挥出较为明显的作用,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准确深刻地阐述美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并做出独特的评判。

  在描述阐述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美术语言如“构图”、“明暗”、“色彩气“题材”、“材质”等,并且从这些方面真实地描述眼前所见美术作品,这是较为表象的描述,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审美评价的基础,是我们传播美术文化所要达到的最简单的目的。

  在诊释阐述阶段,对于视觉形体的各个方面都有多个不同的阐述,包括经验的、形体的、材料的、主题的和背景的。这一阶段的阐述,除了与作品本身的关系非常切之外,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知识。将作品置于环境之中,包括时代,作品与当时艺术潮流的关系,创作者自己的性格和意图,甚至是地理环境等。“艺术作品与艺术家一样,不会凭空出现。”艺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总是会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文学,宗教,哲学,科学发展,地理环境以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看到的美术作品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形成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要注重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得学生在讨论一件美术作品时,能够将作品放在背景之中评价,此时得出的结论将是较为合理和公正的。比如,我们在本文第二章中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社会背景作了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解了中世纪时期的“神学观”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就能理解乔托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改变,理解现实主义的发展趋势。了解了16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状况,以及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就能理解文艺复兴晚期巴洛克风格的出现。

  学生在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时常常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说起,我们通过对审美评价能力的解析,使得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有了一定的语言秩序,对于描述阐述和诊释阐述阶段有了一些把握,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独特的评价。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的理论修养。

  我们在利用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他们的灵魂的同时,往往也同时在进行道德教育。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审美教育所培养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品德教育所培养的道德情操往往是互相渗透重叠的,尤其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及在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在培养人的高尚情趣和完美人格方面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