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778—865),中唐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元和初年进士第,管至太子少师。他平生致力经学,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等,都有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
柳公权在入仕初,据宋朱长文《续书断》记载,穆宗时,柳公权以夏州书记入奏,就拜他为右拾遗诗书学士。这位学士职务很低,为“绅”所耻,景至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在做官期间,相传穆宗尝问他用笔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致使皇上“改容,以笔见也”这就是所谓“笔谏”故事由来。
柳公权哥哥柳起之,由于不满足他弟弟的职位,便写信给宰相说:“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诗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徒散秩。“后来,朝廷便改柳公权为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在唐太宗时,柳公权虽然做了中书舍人,但仍侍书宫中,直至咸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致仕。
柳公权书法,由于帝王的赏识,在他在世时就极其珍贵。一次,文综和学士门联句,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一时续的人很多,但文宗却偏独赏识柳公权的“熏风自南来,殿阁生余凉“,以为”词情皆足”,并“命题与殿堂”。柳公权遵旨持笔,一挥而就。字体很大,约有几寸,但精美非凡,以致文宗赞叹着说:“钟(繇 )王(羲之)无以尚也。”立即迁他为少师。后来,此时传开,大家便都争着向他求字,以致一时形成了“当时大臣,非其笔,人以子孙”局面,连外夷入贡,也都特地带了专款,并说:“此购柳书”。
柳公权除《玄秘塔碑》享有盛名外,其书之最精者当首推《神策军碑》。《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书刻于唐会昌三年(843)年,崔铉撰文。因为此碑记述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书刻后又立在黄宫禁地,不能随便,因此流传极少,现今北京图书馆藏有此碑上册。据宋赵明诚《金石录》载:此碑原拓分装两册,下册早已,上册载碑文前半至“来朝上京嘉其诚”的“诚”字为止,后半文字全缺。按此碑为柳公权六十六岁时书,较《玄秘塔碑》晚出两年,而字大亦过之。碑上书迹苍劲浑穆爽爽有神,加之此刻极精,因此无异真迹。文物出版社有影音本书版,足资观临。
此外,柳公权的楷书碑刻尚有《大鉴禅师碑》、《金刚经》、《金沂州普照诗碑》、《高元裕碑》等但由于原石已失,仅靠翻刻流传;有的碑石磨损过多,字迹完好无几;有的原作拘滞,未能发挥平时水平,故而一般影响较小,不若上二种碑刻影响之深远。
再从柳公权行书帖刻来看,其流传有绪而能见到极少,一般以《兰亭诗》为最著名。今观《兰亭诗》字迹虽较丰肥浓烟,但却骨力清劲,没有半点俗气。董其昌曾将其刻入《戏鸿堂帖》中,此后又因乾隆皇帝酷爱此贴,又将其重新临如《兰亭八柱帖》中,所以一般尚易见到。除此之外,柳公权的行书帖刻《蒙招贴》同样也很有名气。《蒙招贴》全文只有七行,仅“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兴,公权呈”数字而已,又因帖中写有“翰林”字样,故此贴又称《翰林帖》。按柳公权《蒙招贴》作于长庆元年(821),其书字体气势超迈,意志雄健,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正直雄姿英发之际,故其书自是如此。后人认为此贴不仅是柳公权行书杰作,亦且代表了唐代书法风格,看来不是没有道理。
柳公权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入手起步,宋朝范仲淹在一文中称“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筋柳骨”的美誉便不胫而走变了天下。
不过,后人对于柳书的评价,亦如其他诸家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褒有贬,但一般说来,却是褒多于贬。至于清朝中末,唐人楷书遭到包世臣、康有为普遍否定,而尤以颜、柳为甚。如康有为在他《广艺舟双辑卑唐第十二》中说:“至于有唐,虽有中学,上大夫讲之尤甚。然其乘陈、隋之余,辍其遗绪之一二,不复能变,专讲句型,几若算子,截鹤续瑜,整齐过甚。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而颜、柳澌灭尽亦。”则把柳书说得一团漆黑,绝没是处,未免立论偏跛了。
平心而论,柳公权的书法虽然略带刻意及板滞处,但比其他那独清新劲健的书风来,毕竟是瑕不掩瑜。而颜筋柳骨的“骨”字,则更是柳书笔;笔力挺朗,人格灌注精粹所在。关于这一点,读者在阅读书法时是可以感受其中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权传》.
宋朱长文《续书断上》妙品之柳公权条,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宋郑樵《金石略》卷上柳公权条下,见《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二四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八二年再版.
《宝刻类编》卷四柳公权条下,见《石刻史料新编》第一辑第二四册.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