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发展为目的,树立正确的传承观念
任何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是通过时间这个熔炉的淬炼而逐步被世人公认的,能否进一步发扬光大,长盛不衰,传承人的观念至关重要。传承人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文化型的,另一种是技艺型的。这里说的文化型是指艺术、知识、道德、能力、教育、发展、尊重等多方面素质的总和,其参与人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同时能够广纳百川,融会贯通,拓展壮大,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流派不断提高艺术品位,得到无限的升华;技艺型则是狭隘的技术、技能、门派观念。传授者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继承者食古不化,死学滥仿,只识继承而不知创新,落个有其形而无其神,既荒芜了自己又伤害了流派,这样一代一代牵着鼻子走,使流派变为宗派,最后变成橱窗里的古董。
崔兰田和张宝英均属文化型艺术家,一贯主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对流派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师徒二人在流派的传承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美谈,其中颇有影响的一件事就是崔兰田带着自己的学生张宝英去拜访陈素真先生,请陈素真先生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众所周知,陈素真是豫东祥符调(即上五音)的大旗,而崔兰田是豫西调(即下五音)最具代表性的名家,这件事在受到业内众多有识之士赞扬的同时,也遭到门派意识严重的艺人的非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可以证实,崔兰田此举是极具发展眼光的,这样的传承观念是一个高素质艺人在文化层面上的体现。她清楚张宝英具有及其优越的嗓音条件,完全具备继承、发展甚至完善流派的基础,倘若限制到豫西调音域的范围之内,不但难以适应日趋变化的舞台表现之需要,同时也限制了流派的发展。张宝英没有辜负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的想象和努力在张宝英的演唱中得到了圆满的汇报。
二、领会流派精神,但不为形式所拘
小米加步枪能打得动航空母舰吗?不能,但小米加步枪的精神是可贵的,是力量无穷的,是需要后人认真继承的。艺术流派的继承也是这样,要真正领会流派精神,继承流派精神,但决不能被传统的形式所拘。张宝英对于老师所演的《秦香莲》、《桃花庵》等经典剧目的学习是十分认真的,向书法家临帖练字一样,横竖撇捺,间架结构,细致入微,毫不含糊,因为这是流派的精髓。
但她心里明白,不能总在这几个经典老戏中兜圈子,更不能局限于豫西调,这样是没有出路的,正如崔老师所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要使唱腔能够适应形形色色的人物,尤其是现代戏人物,那就要突破这个圈子,以求更广泛的声乐表现方法和途径。
在排演现代戏《洪湖赤卫队》一剧时,张宝英扮演韩英,崔兰田为自己的爱徒配戏出演韩母。在排练“狱中母女相见”一场戏时,崔老师要求:刚一点,再刚一点,韩英不是窦氏,也不是秦香莲,她是一个领兵打仗的革命英雄,要大胆发挥自己的特点,要从韩英这个角色中找到你自己。就这样,张宝英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框框,反复练习,大胆发挥自己的特点,在塑造人物的能力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洪》剧上演之后,好评如潮,唱腔广泛流传,至今不衰,成为崔派新一代的代表性剧目。
三、学而能化,将流派精神化为自身优势
崔兰田的唱腔以表现悲剧见长,以韵味取胜,在风格上善于运用鼻腔共鸣和胸腔共鸣,音色深沉浑厚,行腔淳朴委婉,字重腔轻,以情带声,吐字富有弹性和爆发力,善于以真情实感取胜,唱腔调式通常为d或降e宫调式,素以青衣行当为主。张宝英在学习流派过程中,讲究一个“化”字,即学而能化。她把老师的演唱方法、特点和技巧运用在上五音区域内,使她原本高亢明亮的假声区得到了进一步美化;她把老师用于青衣行当的胸腔共鸣运用在小旦、闺门旦等行当和现代戏唱腔中,也收到良好效果。流派的经典技艺与她的自身特点融为一体,使她的唱腔焕然一新,锦上添花,同时流派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一是扩展了常用音域,丰富了调式调性。唱腔调式在降e宫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降b徵调式、降a宫调式等,常用音域扩展了纯五度以上,大幅度增强了崔派唱腔的音乐表现力。其次是在唱腔表现方法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她所演的《桃花庵》剧中的窦氏、《三上轿》剧中的崔金定、《洪湖赤卫队》剧中的韩英、《三哭殿》剧中的公主以及《红楼梦》剧中的林黛玉等角色,在唱腔表现方法上均有明显的变化。崔金定、窦氏基本沿袭了老师的唱腔特点;韩英唱腔给人以稳健端庄,从容自如之感,尤其是“儿要把白匪消灭光”一句,气宇轩昂,咬字坚实,给人于震撼;银屏公主唱腔是俏丽多变,激情充沛。林黛玉唱腔则显得文雅温柔,纯净甜美,舒展而顺畅,“花谢花飞飞满天”一段以飞板、慢板、二八板、流水相连接的组合板式,既不失传统而又新颖的现代曲式,加之张宝英颇具创新意义且恰到好处的声乐表现,堪称天籁之音,特别富于音乐性和内在的感染力。
通过《红云岗》、《洪湖赤卫队》、《红灯记》等现代戏剧目的成功实践,崔派声腔艺术以新的面貌被时代观众所认可。在拍《包青天》电影和排练《秦香莲后传》、《红楼梦》、《卖苗郞》剧目时,邢宝俊、王基笑等著名作曲家在唱腔设计过程中,多处在高音区运用离调、大跳手法,曲调波澜起伏,跌宕婉转,大收大放,大开大合,使豫剧旦角唱腔在气息控制、共鸣变化、咬字喷口等方面演唱难度空前提高,开辟了崔派唱腔常用音域的新纪元。张宝英凭着自己深厚的发声基础和超常的适应能力,把老师的教诲和特点溶入自己的声腔,出色地完成了秦香莲、林黛玉、柳迎春等人物的音乐形象塑造,同时也彰显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受到了国内外专家以及观众的一致好评。在1993年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戏剧研究院、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中国豫剧十大名旦”评选中,张宝英技压群芳,以《秦香莲》抱琵琶和《卖苗郞》摔碗两段经典唱腔一举获得最高分,成为中国豫剧十大名旦之冠,把崔派声腔艺术推到了时代的高峰。
从张宝英对崔派唱腔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扎实掌握流派的精华,以发展的观念继承流派艺术;二是要客观的认识流派的不足之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加以完善;三是要以科学的眼光,勇于突破创新,以增强流派的活力。崔兰田有张宝英这样的继承人,是崔派艺术的大幸,是整个豫剧的欣慰。总而言之,流派唱腔不应该是豫剧艺术的束缚和桎梏,而应该成为豫剧发展的动力。继承诚可贵,创新价更高。在继承的基础上,要不断改善豫剧唱腔的发声方法,不断加强豫剧唱腔的音乐表现能力,不断提高豫剧唱腔的艺术品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观众的需求,才能使豫剧声乐艺术永葆青春。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