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注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研究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生存状态,初步对于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生存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提升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生存状态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生存状态
促进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阻断民族地区代际贫困传递,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素质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课,既属于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也属于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部分。关注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生存状态,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地区稳定,提升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生存状态成为了提升民族地区政治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针对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只有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才能推动民族地区高中政治的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其中,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地区存在由于地处偏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后;办学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较差;缺乏对于教师的保障制度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民族地区中学政治教师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结合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的这个场域之中,而是要把教师放在教育场域、社会场域这个大的环境中,用场域中三个活跃的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切实考察教师在工作事业、个人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所呈现的整个状态。影响甘孜州高中政治教师生存状态也存在多个场域的影响,通过对甘孜州高中政治教师生存状态的实地调研,发现甘孜州高中政治教师的生存状态是喜忧参半,因此影响因素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展开思考。
一、社会层面
(一)加强政策支持,稳定教师队伍
民族地区教师流动性较大,是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队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的流动是常见的现象。在流动性的前提下,也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这是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特殊性要求,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具有阶段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持续引导其知情意的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事业,只有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充足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办学水平的不断上升。民族地区教师流动性较大受多方面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性的支持,立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明确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理念,制定适用于民族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和落实人才待遇。如满足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同时,给予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体现政府对于人才的尊重,知识的尊重,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行业。在学校内部也要充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环境的优化,也有利于增加向心力,对教师也是一种有力吸引,从而减少教师的流动性。
(二)提高教师待遇,规范教师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塔西•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中提出,一个人对自己所得的报酬并非看其绝对值,而是与社会的横向和历史的纵向进行对比,看其相对值。如果发现自己的努力所得的报酬高于同类工作的报酬,便会产生满足感,对工作充满热情,否则就会产生失落的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地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工作角色多重,工作任务重,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保证民族地区区高中政治教师“收入”与“付出”成正比,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国家颁布的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提高教师工作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收入是影响教师生活质量的直接因素,只有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要,才能加强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物质保障。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政府还需建立起财政教育支出的监督价值,真正让财政支出落到实处,促进教育资源能够合理公平分配。除了教师经济待遇上的平等,还有力求教师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对于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而言,还需规范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需要立足于教师的发展,注重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强调教师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持续性。教师的评价不因是单向性的,而是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领导、校内与校外的全方面的互评。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是长期引导和转化的结果。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评价,因结合民族地区特殊情况,建立健全评价指标。注重教师的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考核指标,注重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考核指标,注重教师荣誉称号的考核指标。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反作用,促进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转变家长观念,赢得社会支持
民族地区某些地方受到狭隘的民族主义、宗教思想的影响,“重来世,轻现实”的哲学,“重信仰,轻教育”的思想,或是传统的“重成绩,轻发展”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使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课和高中政治教师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层面应采取一系列的宣传措施,转变家长观念,以赢得社会和家长对于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支持。如,开展民族地区的三下乡活动,宣传有关政策;有针对性的开展家访,转变教师的观念。从而为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学校层面
(一)重视政治学科,提升学科地位
中学思想政治课时以德育为主要目标和任务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识课。在我国的高中政治课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高中政治课时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高中政治课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高中政治课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中政治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观和全局观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有利于学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高考的教育背景下,政治课堂的呈现方式具有单一性,紧紧围绕考点、高考题、解题方式进行,德育的功能被逐渐弱化,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有概念、原理、措施、意义等枯燥乏味的概念,课堂的单一性和教学效果的长期性造成了民族地区高中政治课的尴尬境地。要解决高中政治课的困惑,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地位。民族地区是关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前沿阵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德育教育更显重要。其次,改变政治学科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让高中政治课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发挥政治课的教育作用,提高民族地区高中政治课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中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二)拓展发展渠道,促进持续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专业化发展渠道单一,继续教育困难的现状。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重视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情况,根据高中政治教师的发展阶段,制定每一个专业化发展阶段的目标,针对每一个阶段实施相应的专业化培训,建立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应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的注重教学技能方面培训,有的注重政治学科前沿知识培训,有的注重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等,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加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与专家和名师的双向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技能的提升。学校层面应充分挖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之上,发挥集体效应,取长补短,促进集体的发展。“校本培训是由本校教师组织教育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内部交流和提高活动。教师排除学习,回到本校进行二次传授性培训也属于校本培训的范围之内。”民族地区地理位置较偏远,交通不便,充分利用备课组或教研组的重用,外出培训教师学习回来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不用局限于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学研究研讨,学校可以紧跟信息化的潮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增进教师教学知识、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三)重视精神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进步,思想的解放,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滋养。教师不同于一般的体力和脑力的劳动,更多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和理解,从而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这样教师才能把这份成就感感染给学生,让乐教和乐学并存,达到双赢的局面。民族地区的高中教师由于环境恶劣、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导致职业倦怠,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民族地区学校应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地区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学校氛围。校园文化一般取自该学校的精神文化的含义。如,做好校园内的绿化工作,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内墙的宣传画、宣传标语给教师和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除了物质环境的营造,学校还可定期开展具有民族特色民族文化节或民族体育节;加强校本教研,开设民族文化课程,让汉族教师充分了解民族文化,从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让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健康娱乐适度休闲,增强教师的职业魅力,改变当前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的精神面貌。
三、个人层面
(一)引导观念转变,树立服务意识
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善自身的不良生存状态,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不仅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关心和尊重,还需要从自身出发,调整自己的心态,引导观念转变,树立服务意识。民族地区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日常交往工作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稳定民族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民族地区的政治教师应该树立大局观念,服务意识,自觉献身于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业当中,并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学会自我调节,促进持续发展
首先,民族地区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个体认知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状态的一种动力机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和业余生活中,调节自身的期望值,从而使自己的期望和实际工作、生活的情况达到平衡。工作、生活中难免会有不愉快的、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同时还会面临工作压力,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自我调节,合理的发泄不良情绪,建立自我疏通的机制。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还需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正所谓,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一桶活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在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较内地的高中政治教师而言,无论是在学历水平、知识技能和职业规范上都还差一大截。教师要成为终生的学习者,才能不断克服差距,促进自身的成长。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生存信念和自我发展意识,对自己的自我发展有合理规划,并积极主动找寻自我发展的途径,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三)唤醒生命意识,关注自身成长
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人对生命的认识和自觉。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师方面,就是要唤起自身对于生命价值追求的意识。自古以来,关于教师生命价值的表述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主张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一味的付出和奉献,教师在关注于学生成长,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自我生命的成长。民族地区教师只有唤醒自身生命意识,关注自身的发展,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关注关心学生,对于学生的成长才是一种生命对于另一种生命的陪伴,从而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领路人和陪伴者。同时,民族地区的高中政治教师对于目前存在问题的方面不要一味抱怨,要以主动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以自身的努力尽力改善不良的生存状态,从而转化成为自身发展和成长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民族高中政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促进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的形成,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专门德育的功能。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起追求自我持续发展的意识,把民族地区的政治课教学的优化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不断追求,并把自己的个性、学识、态度和价值观融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之中,在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意识去感染学生,让政治课教学中迸发活力和激情,让政治课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创造,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激发生命的灵动、个性和活力,实现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新视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60.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张天雪.基础教育改革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孟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