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筝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古筝音乐不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古筝作品,不仅能激发更多的爱好者对古筝传统音乐的兴趣,更是普及古筝艺术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共性特征为出发点,突出文化与音乐的共融性,为欣赏古筝传统作品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古筝;传统作品;欣赏
古筝音乐艺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如何通过欣赏古筝音乐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通过古筝经典名作感受古筝艺术精髓,已然成为广大古筝音乐爱好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介绍古筝传统作品流派、代表人物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为欣赏古筝音乐打开一扇窗,希望更多爱好者能走近古筝艺术,体悟中国文化。
古筝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传统流派筝曲、创作改编筝曲。本文将以传统筝曲作品为体例,简要地分析探讨古筝传统作品的欣赏方法。现有武林筝曲、潮州筝曲、客家筝曲、山东筝曲、河南筝曲等五个古筝传统流派,其流派风格不同之处是音乐爱好者欣赏的重要部分,因此,对古筝流派共性和个性特征的了解是极为必要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感受音乐文化与其共有的审美特征,是欣赏古筝传统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郑语》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无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
“和实生物”就是当时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之一。采取“和”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发展出新的事物,反之,如采取“同”,事物就无法发展和进步。“和”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更是事物存在的自然状态,以五材、六律、七体七窍、八索、九纪九脏等来说明“和”这个方法的客观存在,从社会的不同层面来解证“和”的普遍性存在。以此,不难看出,音乐文化自史伯时已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和”既是事物发展的方法,也是音乐六律六吕存在的方式。最初“和”仅在古代乐舞中体现其内涵,但终究是一种原始的、宗教的精神体现,与音乐文化的审美深有渊源。以“和”为欣赏中国音乐的钥匙,可以逐渐地开启中国文化审美的大门,脱离传统文化历史的音乐赏鉴,无疑就是欣赏失去灵魂的躯壳。
《道德经》中:“载营魄抱一,能无理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载营魄抱一”、“五音令人耳聋”,这两个命题,是春秋时期的道家老子对音乐等艺术的审美标准。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译及评价》中说到:“魂与魄,即将精神与形躯合为一体。”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悟道的方式,将身和心合而为一。王耀珠先生在《中国古代乐论解注》中一再强调:“当代研究中国美学者多谈意境,而忽略了中国审美鉴赏中对气、对情绪表现的重视,这是音乐内在生命力的表现之要求,载营魄抱一的命题要求我们将精气神统一起来看,不能割裂。”如徐晓林老师的古筝名作《潇湘》就是基于古琴《潇湘水云》的意韵发展而成,但作曲家赋予其现代情感和趣味,用较为现代的技法演奏,使之听来不仅具有古朴雅致的意韵,也能体现当代古筝演奏的技巧水准,是考验演奏者的艺术修为和欣赏者的审美趣味的优秀作品之一。故而,不论欣赏传统流派筝曲,还是古筝创作作品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
本文暂以三个流派(武林筝、山东筝、河南筝)的传统古筝作品为体例,简要探讨音乐爱好者如何欣赏传统作品。首先必须要清晰地区分三个流派的特征个性,然后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手段,去体悟不同流派艺术的“精、气、神”。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音乐特征与人文特色特征极为相似,山东筝、河南筝较为粗犷、洒脱、奔放,武林筝曲稍加温婉、细腻、典雅,通过大量积累视听,就能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气质,通过左右手的演奏技法,透过音韵音腔的细微差别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更是欣赏古筝传统流派的重中之重。例如:古筝著名作品《高山流水》为例,山东筝、河南筝、武林筝(浙江筝)三个流派都有《高山流水》这一作品,同名异曲,风格迥异,在欣赏时首当其冲的是要了解其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曲目等等),其次,是了解左手、右手的演奏技法共性和个性。比如,山东筝曲的左手上滑音和下滑音的速度较之河南筝的相对温和,河南筝的揉弦较之山东筝相对幅度较大等等。山东筝曲和河南筝曲中都有《高山流水》,山东筝曲《高山流水》(黎连俊传谱)是山东筝人会友时演奏的一首套曲,包括《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曲组合而成,既可以单独演奏成曲,也可以选奏其中;而河南筝曲《高山流水》(曹东扶演奏,又名《花流水》)虽为同名作品,但不论结构还是演奏技法都大相径庭,作品是流行于河南邓县的板头曲之一,在河南大调曲子中较为常见地使用,音乐气质较为奔放、热烈、粗犷。又如浙江筝曲《高山流水》(王巽之传谱),分为“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用两个八度撮弦的独特技法来表现雄伟的高山,用大段的花指、刮奏表现流水的澎湃亦或是涓涓溪流,借高山流水之境抒情。三首《高山流水》虽然同名却不同曲,但都表达了相同的审美意韵,既有对高山流水的景致抒发,更能透出“知音”难觅,“知音相遇”的复杂情感,它们不仅仅是传统筝曲的代表曲目,更是用以区别传统筝曲流派的代表范例。
欣赏中国筝曲的传统作品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取向的欣赏角度,是欣赏中国传统古筝作品的根基,是欣赏古筝传统作品内涵的核心,是继承和发展古筝传统艺术的本源。希望广大古筝音乐爱好者能抓住精髓,通过体悟古筝艺术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袁静芳:2004年7月第4版,《民族器乐》,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耀珠:2005年7月,《中国古代乐论解注》,中国音乐学院教材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