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个人介绍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8-25 16:18:35 归属于作文素材 本文已影响27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本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优秀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述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作文、演讲稿、范文写作学习等相关文章。

2022年11月4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介绍, 杨叔子(Yang Shuzi,Professor),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叔子致力于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交叉研究,带领团队开辟了我国智能制造研究的新领域,是国内智能制造的首倡者。他推进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实现了无颤振切削,攻克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等国际难题,为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贡献。

回国!解决世界性难题

1933年9月,杨叔子出生在江西湖口的一个书香世家。杨叔子幼年的时光,在战火中度过。1938年,侵华日军逼近湖口。未满5岁的杨叔子,在父亲带领下举家逃难。

临行前,父亲杨赓笙将家人召集一堂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绝不做亡国奴!如果日军追上我们,我们全家就投河自尽。一个也不准活!”

5年间,杨父让杨叔子学习古籍,积淀了杨叔子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也成为他倡导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触因。

9岁时,杨叔子踏进学堂,就读高小一年级。由于从未涉及算术,数学就跟不上。杨叔子说:“再跟不上,我也不做假,一定要靠自己努力。多试试,总会成功!”

这也成为他如今带博士研究生的一条铁规:绝不能做假!

解放后,杨叔子进入南昌读中学和大学。1952年,杨叔子考入武汉大学,1953年因院系调整进入原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0年,杨叔子成为系里的学科带头人,47岁破格晋升,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两位正教授之一。

1981年底,杨叔子被公派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杨叔子谢绝来自美国大学聘请,毫不犹豫回到母校。

当时,他的工资一年只相当于600美元,而在国外,一位教授年薪至少数万美元。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杨叔子反问:“为什么不回国?”

留学开拓了杨叔子的视野,更让他看到了差距。

1984年底,杨叔子与师汉民教授以及同事接下了一项世界难题——“钢丝绳断丝在线定量检测”。经过他们的反复试验,仅花一年工夫,就研制出“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直到今天,这项技术在国际仍处于先进水平,不仅运用在钢丝绳上,也运用到了油田的抽油管上。

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监测与诊断,成为现代工业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杨叔子迅速进入这一领域,做起机械设备的诊断“医生”。

杨叔子与同事、学生一起,推进了机械设备诊断学的体系、内容与诊断方法,研究还涉及发电机、汽车发动机、舰艇发动机等等。凭着这些创新成果,1991年,58岁的杨叔子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在担任大学校长4年多的时间里,杨叔子大力推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993年,时任校长的杨叔子收到一封学生来信,信中说:“中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不及格,不能获得学位,我赞成,因为改革开放要用外语;但是学生在日常写作中错别字一大堆,用词不妥,造句不通,文章不顺,竟然也可以拿到学位。请问校长,这应作何解释?”

杨叔子将这封信拿到校长办公会上讨论后决定: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中国语文的水平达标考试。直到今天,华中科技大学依旧坚持———所有学生,每年考一次中国语文,不及格的不发学位证;理工科学生每年必须拿两个人文学科学分,否则不能毕业;并且从2007年开始,除汉语专业外,逐步开设“中国语文”课程,作为必修课,不及格不发毕业证。

在他大力倡导下,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率先举起人文素质教育大旗。由杨叔子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系列丛书,发行数十万册,至今畅销不衰。

图为:杨叔子院士为湖北日报读者题字。

“他总是不忘提携后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2022年9月13日,《杨叔子院士喻园70年图片展》暨“杨叔子教育基金”启动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1981年考入当时的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在图片展前,他深情回忆,当时高考是不知分报志愿,华科在我们中学招了5个人。到了学校,杨老师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很深远。

尤政说,在为人上,老师和师母是我们的榜样;在做事上,老师推出的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这和我们现在强调的立德树人一脉相承。在学术上,老师有远见卓识,是经师,1989年就提出了“智能制造”,组建研究中心,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开创了先河,作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展上有杨叔子院士与丁汉院士等人的合影。从机械学院成长起来的丁汉,深深记得杨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是参加重要答辩,还是成果突破,“他总是不忘提携后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www.lunwen.net.cn提供工作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计划、作文、演讲稿等实用范文

返回作文素材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