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应急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我镇应急管理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出发,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现将我镇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在完善和修订预案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吸取以往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我镇制定了《__镇自然灾害应急预案》、《__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__镇公共卫生应急预案》、《__镇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要求各村(社区)、各镇直单位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并切实开展预案演练、评估工作。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为了确保有效控制和依法、及时、有序、妥善地处置好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镇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了__镇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分别任正副组长,各镇直单位负责人任成员。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针对各个时期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我镇组织了有关领导、干部和应急专业人员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教育培训工作和预案演练,积极做好有关人员、物资准备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我镇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依法、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我镇认真做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期间的值守应急工作,严格执行值守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安排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值守,妥善处置各种矛盾纠纷,有效地保证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
三、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村级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和民兵等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做好应急工作。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村(社区)、各镇直单位认真贯彻学习了系列相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各单位负责人及从事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应对突发事件。同时,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公示栏,扩大宣传影响,强化全社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危机的能力。
五、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
要组织基层警务人员、医护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志愿者等,建立基层应急队伍;各村(社区)、各镇直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充分发挥卫生、城建、国土、农业、林业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基层应急队伍平时加强防范,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协调联动,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下步工作计划
当前,我镇公共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各类公共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仍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基层应急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进步完善组织体系和预案体系建设。各村、镇直单位要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镇应急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在强化派出所、信访、消防、民兵等相关部门应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
(二)强化应急保障基础性工作。各村、镇直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整合村卫生室、民兵队伍等资源,积极发挥基层工作人员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配备必要装备,强化队伍训练,提高综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教育、严明纪律,使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三)抓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工作。加强危险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大力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工作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对各类危险隐患要做到应查尽查、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危险隐患进行安全评估,建立数据库,加强动态监管,逐步实现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治理。危险隐患短时期内可以消除的,立即进行治理整改;情况复杂、一时难以排除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应急预案,并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等;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者停止使用等措施,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对因监管不力、措施不到位而引发问题的,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