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方面教学的一种教学法。本文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探讨了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任务设计
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任务驱动法教学使教学目标十分明确,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生动有趣。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广泛应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能力。
1、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1.1把握教材全局,精心设计任务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由此决定的任务应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才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要,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需要去探究和学习,这种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中,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每一个实践的教学情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学习。经过这样的安排,学生的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性、指向性,注意力也就集中到整个目标的完成上了,这样学生就会在目标任务的指引下不知不觉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
例如,教材的其中一个章节是《邮件合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引入任务(如:让每个同学来当一回小老师,将班级中每位同学的期中成绩以“期中成绩汇报单”信函的形式,制作出来,课后寄给家长),再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分析这个任务(如:完成一份成绩单的比较简单所用时间也比较少,但是要同时批量的完成整个班级的成绩单,就比较麻烦了,费时也比较多,有没有相对比较简单省时的方法),通过分析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如:邮件合并)。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如:使用“邮件合并”向导和“邮件合并”工具栏进行邮件合并操作,批量创建成绩单、信封等);而此任务中隐含着本节的几个知识点:(1)什么是主文档、数据源、合并文档;(2)邮件合并向导的使用。这2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2个小的任务中。(如:使用邮件合并向导,制作“期中考试汇报单”和结合实际信封格式,制作全班同学信封两个子任务),而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最后要给出一些要求,给出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知识的逻辑性;学科间相互的整合;新旧知识的衔接等。
1.2结合任务,提出问题
我们所要完成的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怎样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自己做,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找出哪些是以前学过的、哪些是自己会操作的、哪些是新知识,而这些新知识哪些是自己已经会做了的,而哪些是自己还不懂的、自己还不会做的。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讲“邮件合并”的时候,我让学生利用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完成全班同学的“期中考试汇报单”。给出任务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那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1.3针对问题及时讲授新知
在学生经过认真而又激烈的讨论后,此时正是我们讲授新知的大好时机,学生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最想知道如何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解决完这些问题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完成一个小任务。
1.4上机实践,完成任务
在通过讨论,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后就要上机实践,完成任务了。根据任务的大小可以给学生拟定不同的完成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完成方法。
(1)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操作技能,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书本、软件帮助或者网上请教等,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这样就开阔和活跃了学生的思路。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来完成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还树立了团队精神。
1.5效果评价,并作归纳汇总
(1)评价检查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特点,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从而真正获得提高。需要注意,评价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学生的弱点,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做法是,每个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必须交流展示,大家讨论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归纳汇总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乱的,在一节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已学知识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任务驱动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任务驱动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判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任务驱动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 “任务”设计要依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2.2任务设计可操作性要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计算机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2.3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
3、总结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郝瑞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法”》
[2]《中国电化教育》 2002年第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