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国设施园艺概况及发展趋势
设施园艺主要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机械技术、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创新、完善,并保证所生产出来的作物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等特点,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设施园艺还是一种全新的作物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的对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调控,并为作物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另外,设施园艺还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现有的设施园艺生产面积进行扩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我国原有的设施园艺也从原有的0.7万hm2发展到187.4hm2这仅仅用了三十多年,设施园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产业结构调整,并成为设施园艺的生产大国,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2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品也逐渐提高,农业也正朝着全新的阶段发展下去,这对于设施园艺来说也不例外。
2.1温室结构与管理
设施园艺主要在一些大型温室中进行作物种植,而这种种植方式投资较少,可以使用机械化的形式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合理调控,从而保证作物可以健康的生长下去。现阶段,我国设施园艺正朝着大型温室发展,并在这些温室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并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自动化管理。
2.2设施结构优化
設施园艺在发展期间由于自身的设施结构不完善,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现有的设施结构进行优化、完善,并加强对其的研究,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施园艺具有较高的节能、环保、自动化、透光性等特点。
2.3设施园艺的可持续发展
自我国加入了WOT之后,人们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而设施园艺在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生产对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施园艺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坚持着少用农药、多用农家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形式进行发展,同时还要做好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作物栽培技术通过不断的创新、完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作物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对作物的食用安全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2.4推广技术体系
现阶段,我国农业部门已经加强对设施园艺的资金投入,并加大了对其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在设施园艺实际发展期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技术服务体系落后、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较低,从而导致设施园艺不受重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2.5建立产业园
设施园艺体系在我国建立时间较短,在实际应用时常常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设施园艺的效果较差。但是,设施园艺的出现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来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设施园艺在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化高新技术支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在设施园艺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作物品种的展示,并将所使用的技术进行推广,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农业示范园生产基地,形成全新的农业示范园,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2.6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由于设施园艺种植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专业知识技能较低,在设施园艺发展期间虽然自身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但是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对市场需求的不了解,阻碍了设施园艺的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建立全新的科技队伍,加强对农业种植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接收全新的知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施园艺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3结语
设施园艺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园艺产品技能、生产技术水平,保证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作者:谭文利
第2篇:浅析影响阜新市设施园艺发展的因素和对策
近年来,设施园艺在促进阜新市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影响设施园艺发展的主要因素
1.1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农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资金。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阜新进行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靠贷款。尽管现在大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确是抗灾避灾、快速致富的好项目,但苦于手中无钱,投入能力不强,因此限制了阜新设施园艺生产的发展。
1.1.2建设地块零散,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阜新市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园艺工作非常重视,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仍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问题,乡乡下达任务,建设地块很零散,因而形成产品量小,规模化生产能力低的局面。
1.1.3园艺设施建筑标准低,质量差,结构也不合理。就日光温室来说,前几年阜新地区建筑的日光温室大部分都是土墙,墙体厚度也不够,而建造土墙的时候都是由乡村集中组织,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温室所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也比较差,温室的高跨比不合理,前屋面角和后坡仰角的角度不够,影响了温室的采光和保温性能。由于温室的建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效益也不好,到现在保存下来的也很少。
1.1.4配套设施不健全。比如在保温增温措施方面,阜新市绝大多数日光温室只有一层草苫,很少有增设临时保温增温设备的,如暖风炉、火炉、棉被等,造成蔬菜春不能提早,秋不能延迟,提高经济效益很难。此外,温室地面下卧一定深度,对提高室内温度有比较明显作用,但由于动土方量较大,农民也不愿意采取这一措施。以上这些配套设施不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蔬菜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1.2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新技术推广面积小,生产技术比较缺乏。老设施区由于受设施结构等因素的限制,新技术推广面积较小,如滴灌技术、嫁接技术应用都很少,一般都是常规法栽培,科技含量比较低,因此生产效益不高,有的农户一年生产下来平均每667m2纯收入3000元左右,有的还要低一些,这样的效益收回建筑成本需要几年的时间,农民有些接受不了,影响了生产的积极性。新设施区的农民大多数没有从事过蔬菜生产,技术比较缺乏,对蔬菜保护地生产技术基本不懂,很难提高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1.2.2种植作物种类比较单一。由于受保温性能和传统习惯的影响,阜新地区的温室秋冬茬大部分种植的都是叶菜,果菜占的比例非常小。春茬主要是以黄瓜为主,其余的主要是番茄、辣椒、茄子。由于种植作物种类单一,产品上市也相对集中,往往就出现了产品过剩价格低的现象。
1.2.3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慢。阜新市日光温室应用的品种普遍都是一些常规品种,有些品种在生产中以应用了好多年,退化比较严重。一些新品种,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优良品种在阜新地区推广面积很小。
1.2.4各生产区种植蔬菜的种类多、乱、杂,形不成规模,没有较好的销售市场。前几年阜新市大部分蔬菜温室生产区内,种植品种的统一性非常差,种类繁多,甚至一栋温室中就种多种蔬菜。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做的也不好,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因此,到了蔬菜产品旺季,外地客商招不来,只能靠当地市场低价销售。
2解决对策
围绕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今后阜新市在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方面,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档次,生产无公害产品,努力降低成本,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推进产品升级。
2.1改进和优化园艺设施结构,提高建造质量
优良的结构,在增光、保温方面作用十分明显。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阜新市有关部门在温室结构改进和优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日光温室结构确定后,在建造标准上,不要单纯的追求高标准,要多种形式,要根据区域的总体规划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定建造标准,要把高标准与一般标准结合起来,这样建设效果会更好。
2.2突出抓好蔬菜品种结构调整
发展设施园艺生产,能否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品种的选择。在品种结构调整方面,要坚持把品种调新,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新品种。根据这一原则,今后阜新的园艺设施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以生产番茄为主,黄瓜、辣椒为辅,适度发展食用菌和花卉。通过调整蔬菜品种种植结构,彻底改变以前品种多乱杂,退化严重的现象。
2.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蔬菜产业上水平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进一步加剧蔬菜的市场竞争,而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的竞争。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及产量,降低生产成本,都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因此,阜新市要在大力推广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上下功夫。通过推广各种新技术,增加蔬菜保护地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全市蔬菜产业上水平。具体要做好以下7点:①大力推广和建造高效节能的园艺设施;②积极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名、特、优、新蔬菜品种;③积极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要充分发挥阜新当地龙头企业工厂化育苗的作用,培育更多更好的蔬菜秧苗,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④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⑤认真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新技术;⑥应用生物肥和沼气肥;⑦推广应用新型多功能棚膜。
2.4提高蔬菜生产质量,打造品牌。创名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逐步向高品质、高档次方向发展。消费者对食品需求已十分理智,营养、安全、保健型食品已进入人们的视线,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开始或正在准备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类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因此,阜新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全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发展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这样才能提高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打出品牌,创出名牌。
2.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搞好服务
随着阜新市蔬菜生产的发展和蔬菜保护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要。①建立健全蔬菜生产管理机构。市、县(区)两级必须设有专门蔬菜生产管理机构;②抓好蔬菜科技队伍建设。全市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蔬菜科技队伍,从市到村,要有一批技术过硬的蔬菜科技人员,形成上下衔接,运转灵活的科技推广线,突出抓好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新技术推广工作;⑧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为农民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做到不误农时。
2.6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好销售工作
蔬菜产品销售工作可以说是当前蔬菜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需要认真掌握不断变化的国内外蔬菜市场需求,搞好市场定位,拓宽销售渠道,落实好运销措施,这也是安排蔬菜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抓好本地市场的建设;②培育好外地市场,阜新的蔬菜销售市场应面向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和北京市场;③要紧紧依靠一些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和生产农户形成“公司+农户”的蔬菜产业化生产格局;④积极发展中介组织、农民协会,培养蔬菜经纪人。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为农民生产的蔬菜产品找销路,解决“卖难”的问题。
作者:钟山
第3篇:设施园艺中黏虫色板与防虫网综合应用技术
代化温室可以通过调控光照强度、温度、湿度、CO2浓度等,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密闭空间及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病虫害,如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虫害,这些虫害具有较大的迁移性。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悬挂黏虫色板,并在放风口处设置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挡和诱捕杀灭蚜害虫。另外,多种蔬菜病毒病是由小型害虫传播,杀灭传播介体,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黏虫色板与防虫网的综合应用,可使蔬菜生产中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农药,避免造成害虫的抗药性,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减少蔬菜产品和生产环境中的农药残留,对生产无公害的蔬菜具有重要意义。
黏虫色板的诱捕原理和使用方法
诱捕原理
大多数害蟲对不同光波、颜色或物质具有趋向性,色板诱杀就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来诱捕杀灭害虫的物理防虫技术,不仅经济有效,还符合现代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色板种类
目前,色板种类主要分为黄板和蓝板,黄板用途较广,可诱捕杀灭同翅目粉虱、蚜虫、叶蝉、飞虱,双翅目斑潜蝇、实蝇、果蝇、寄生蝇,缨翅目蓟马,半翅目蝽类,鞘翅目小型甲虫,鳞翅目小型蛾类。而蓝板目前仅用来诱杀西花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等。
从制作色板的材质可分为塑料、尼龙、PP板材、木质、纸质,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色板尺寸有12cm×20cm、20cm×24cm、24cm×40cm等多种规格。
使用方法
用竹(木)细棍支撑将色板固定,或采用细线(铁丝)悬挂,棋盘式分布,密度以中板(20cm×
24cm)每667m2设置20~25块黄板为宜,悬挂高度应高出蔬菜生长点5~10cm,10~15天更换1次,当色板黏虫胶失去黏性随时更换。
注意事项
(1)色板最好在害虫发生前期或初期设置在温室内,害虫数量较少时使用效果好,虫口密度容易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由害虫传播的病毒病。害虫数量较多时使用效果不佳。所以在栽植作物前安装防虫网,并对整个温室进行熏蒸消毒,杀灭温室内病虫源,才能更好地发挥色板的作用。
(2)使用色板期间需随着蔬菜生长不断升高设置高度,使色板始终高于生长点,便于诱捕害虫。
(3)保证色板在田间的设置密度,害虫的飞翔能力有限,需通过多次飞翔才能到达色板被捕,色板设置的数量较少时,则不能达到有效诱捕害虫的效果。
防虫网的防虫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温室大棚中设置防虫网是一种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于网外,从而达到防虫保菜的效果,应用此项技术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防虫网的使用寿命可达3~5年,是继农膜、遮阳网之后出现的一种农用覆盖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钢架大棚配件资材之一。温室大棚防虫网覆盖技术是生产绿色蔬菜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防虫原理
防虫网是由聚乙烯(添加了防老化、护紫外线等化学助剂)为原料,经拉丝织造而成的网,具有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等特点。防虫网与塑料薄膜等覆盖物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目之间允许空气通过,同时也能将昆虫阻隔于外界。
种类
防虫网的规格主要包括幅宽、丝径、颜色、网孔密度等内容。幅宽通常为1.0~1.5m,最大可到3.6m;丝径范围是0.14~0.18mm,颜色有白色、银灰色、黑色等,通常以白色为主,银灰色防虫网避蚜效果较好;温室用防虫网选择17~50目,常用的有20、22、24、25、26、30、32目,目数过小网眼太大,达不到防虫效果,目数过大网眼过小,虽然防虫,但会增加成本,增加通风口的通风阻力。
选用与安装
设施蔬菜生产中使用的防虫网以20~32目为宜,白色或银灰色防虫网效果较好。喜光蔬菜宜选用目数小、网眼大的白色防虫网,病虫害严重的蔬菜大棚应选用银灰色网。在选用防虫网时,要确定防止害虫的类别,防止对象为斑潜蝇、温室白粉虱、蚜虫等体形较小的害虫,可选用40~50目的防虫网。防止体型大的菜青虫、小菜蛾、跳甲、甜纹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宜选用20~32目防虫网。防虫网安装于温室通风口处,防止害虫在温室内外迁飞。
综合利用的防治效果
温室大棚中黏虫色板和防虫网综合利用,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减少病害发生。与化学防治相比,具有使用简单、绿色环保、效果优良等优点。
以辽宁省朝阳地区为例,此地区的一栋塑料大棚两侧通风口处覆盖32目银灰防虫网,投资140元/667m2,年折旧成本28元(5年折旧),棚内悬挂20cm×25cm黏虫板,设置密度为20个/667m2,投资50元/667m2,结果每茬少用药6次,大大减轻农药污染,且节约开支150元/667m2,除去防虫网和黄板的成本,每667m2增收72元。
作者:刘玉云
第4篇:设施园艺工程和环境组报告精编
设施园艺工程和环境调控所涉及的学科广、科技含量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并逐渐成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热点。加大对设施园艺工程和环境调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设施园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此,本次学术年会邀请各科研院校的师生,与大家分享了当前设施园艺工程和环境调控相关的研究进展,本刊编辑部对部分论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基于云服务的温室智能传感器优化设计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馨
随着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比例逐年提高。因此,提高温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的技术水平、设备利用率,增强设备安装维护的便捷程度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信息化资金投入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现为大家介绍一些低成本、易操作、内容实用丰富、服务方式多样的传感器和服务终端。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针对温室的特殊环境对封装防护及防辐射罩等方面进行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自动恢复性,可以进行自动校准。并且该传感器置于空气防辐射罩中,在温室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延长3年以上。
光量子傳感器
针对市面光量子(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传感器少且依赖进口的情况,实验室在传感器结构、装备流程、校对方式、敏感元件补偿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设计,同时优化了光路及高灵敏I/V转换电路,响应曲线接近理想曲线,提高了精准度与科学性,采用标准可调模拟太阳光光源构建全量程校对系统,成本是进口产品的1/3,经过校对精度达3%以上,功耗小于1mA(2.5mW)。
二氧化碳传感器
采用非色散红外传感方法,在调制光源照射下,利用中红外二氧化碳吸收区和无特征区的信号比值实现二氧化碳的稳定测量。所形成的传感器具有量程宽、稳定性高、灵敏性好、免维护的优势。传感器校对后精度小于±20μmol/mol,一致性小于±30μmol/mol,采样响应时间小于6min,功耗最大5mW,消除光路冷凝及灌溉喷洒影响,大幅度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和校对周期。
土壤含水量传感器
该传感器改进了基于高频电容原理的土壤水分测量电路和标定方法,提高了测量的精度、稳定度,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设计了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低功耗高频信号发生电路、差分结构的频率和相位检测电路,提出了基于归一化处理的传感器标定和计算方法,实现了在线标定。
EC/pH传感器
pH值测量采用电位法、EC采用双极性脉冲测量、温度采用PT100,采用高集成度高精度模拟信号调理前端,实现传感器自动校准。该传感器测量量程可以自动转换,还优化了封装结构和智能感知结构,实现校对方式简化,校对周期延长;四电极EC测量减少极化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叶片温度传感器
在迈来芯公司生产的高精度红外测温传感器MLX90614ESF-DCI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其封装结构、安装方式、防护透镜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并构建低能耗采集系统。改进后该红外叶温传感器适合完全密闭温室高温高湿环境,并且通过传感器结构、滤镜、封装优化其测量精度不受环境二氧化碳浓度、湿度影响。当环境温度在0~40℃时,测量精度不受影响。叶片温度传感器整体设计精度高、可靠性高、能耗低,能够满足温室环境下植物叶片温度测量需求。
温室环境云采集终端
在以上传感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实验室构建了温室环境云采集终端,并在终端能耗管理、防护结构、太阳能供电结构等方面开展了优化设计,采用多角度安装方式,提高温室内太阳能利用率,还将主动通风空气防辐射罩与符合IP67标准的防护壳相结合,使其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工作。
温室娃娃Ⅲ(温室娃娃云终端)是一款面向设施农业环境信息定时采集的便携式监测仪器,可用于测量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等设施环境要素信息,监测数据可以通过GPRS/3G/4G网络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用户可通过现场液晶显示屏或语音播报了解实时环境数据,也可通过手机APP或者WEB服务查看实时监测数据,数据还能用U盘导出,方便快捷。
温室娃娃云服务平台可为安装了温室娃娃云终端的客户提供云端数据服务,通过该平台用户可实现温室内实时环境数据查看、数据分析、历史数据查询、设备管理、环境调控等功能,还能将所得实时数据结合模型库和农业专家库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易发病虫害信息,形成相应的防控策略,实现精准的病害预警,对病虫害进行及时、专业的指导。
两种空间高效利用草莓立体栽培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宋卫堂
日光温室后墙管道草莓立体栽培系统
目前,日光温室草莓种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温室空间利用率、草莓产量和农户的收入。其中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在日光温室的后墙增加管道式无土栽培。经测算,典型日光温室(跨度8m、长60m)地面栽培的总长度为50×2×7=700m,而温室后墙栽培管道的总长度为49×4=196m。因此,在日光温室的后墙上进行管道式无土栽培草莓,会使草莓的栽培长度增加28%,栽培草莓的数量增加1370株,增加量十分可观。但是后墙的主要功能是白天接受太阳光照射,并将热量储存在墙体中,夜晚再把热量释放出来用于加热温室。在温室后墙上安装上栽培管道后,栽培装置会遮挡后墙,导致温室内受阳光直射的面积减少,这样是否会减少墙体白天的储热量,从而使温室内夜间的温度降低呢?通过试验发现,晴天情况下,装有后墙管道栽培装置的温室内部气温比没有安装后墙管道栽培装置温室内的气温还要略高一些,而阴天和雨雪天气时,二者气温相差不大。因此,日光温室后墙管道草莓立体栽培系统不会降低温室内气温。其主要技术优势在于提高了温室的空间利用率,增加了栽培面积,方便草莓栽培的日常管理和采收,提高草莓的果实品质。目前,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地区,已有200多栋日光温室安装后墙管道立体栽培系统进行草莓生产。
“追日”式草莓多层立体栽培系统
“A”字形栽培架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常用的立体栽培型式,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温室内空间,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栽培植株的数量,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在同一栽培架的上位层对下位层、上午东侧对西侧和下午西侧对东侧、相邻两个栽培架之间上午东侧架对西侧架以及下午西侧架对东侧架,都会出现太阳光受到遮挡的问题。
为了提高“A”字形栽培架受光均匀性,研究人员对栽培架进行了简单的改装,让其能够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动,也就是让草莓的栽培行始终平行于太阳光。该系统设计的参数,是根据北京地区冬季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进行计算并确定,以保证栽培架的行向在绕其中心轴做“追日”运动时,始终与太阳光线平行。
经试验测定,追日式栽培架的光环境,优于固定式栽培架的光环境。追日式栽培架上各层的草莓产量,均显著高于固定式栽培架相应位置的草莓产量。并且“追日”式栽培架较固定式栽培架草莓产量提高约44%,效益增加显著。因此,“追日”式栽培系统不仅可以改善草莓的光照环境,还可以提高草莓的产量和效益,是一种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技术。
基于实时控制灌溉系统的基质培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对温室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
宁夏大学曹少娜
著现代农业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精确化、智能化灌溉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可以实现水分的实时、动态监测。但是传统水分监测具有一定滞后性,进口水分传感器价格又过于昂贵。为解决这一问题,宁夏大学园艺实验室做了相关试验来探究实时控制灌溉系统中基质培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对温室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水分传感器的合理埋设位置。
试验以‘圣尼斯红果7846’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水分传感器距滴头水平和垂直距离划分为5、10、15cm三个距离,并将水平和垂直距离分组组合后埋设。试验期间保持温室内相同的水分上下限[整个生育期的水分上限(体积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90%,水分下限(体积含水率)为田间持水率的60%~70%],并根据水分传感器监测的基质含水率指导灌溉,分析不同基质培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对番茄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品质、产量、干物质及灌溉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传感器距滴头水平距离10cm,距滴头垂直距离10cm时,番茄的地上部分生长性状表现最优,根系发达,根冠比最大,番茄叶片水分散失较少,灌水量较小,净光合速率较高,蒸腾速率较小,干物质积累最多,番茄果实品质相对较好。因此,对于基质槽培番茄来说,在采用1个水分传感器条件下,应埋设距滴头水平距离10cm,垂直距离10cm的位置,该试验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灌溉的水量、次数和产量并不是呈正相关,只有合理灌溉才可实现节水高产。
日光温室斜坡式南墙对室内温光条件和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河南科技学院王胜楠
目前,下沉式日光温室存在南侧遮光的问题,严重影响温室内植株的正常生长。为进一步优化下沉式日光温室结构,本试验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将温室前屋面向前延伸1.2m,即把原每栋温室的钢管拱杆和每条垫杆加长,增加6~8道东西向琴弦钢拉丝,将原来垂直的南立墙改为40°的斜坡形式,成为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并将其与直立式南墙日光温室进行对比,研究斜坡式南墙对室内温光条件和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1)在冬季阴、晴天气条件下,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的气温、地温比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有所提高,特别是晴天更有利于温室内气温、地温的提高。晴天条件下,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内的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比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分别提高了1.63、2.58℃;阴天条件下,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内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比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提高了0.27?0.15℃;晴天条件下,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内0、5、10cm深处最高地温比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分别高3.59、2.90和1.33℃,平均地温比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分别高1.71、1.8和1.34℃。
(2)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可以有效缩短南墙在地面的太阳阴影长度,增强温室南部区域的光照强度。晴天测量时段内,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平均光照强度比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增加126.12%。同时,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黄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常规下沉式日光温室,其中净光合速率最大值比对照增高13.88%,气孔导度平均高达34.75%,胞间CO2浓度平均高6.63%,蒸腾速率最大值比对照增高14.02%。
由此说明,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温光性能的提高促进了黄瓜前期的生长发育。斜坡式南墙温室黄瓜株高比对照温室黄瓜增加40.3%,茎增粗9.18%,叶片数增加33.51%,结果量提高40.00%。综上所述,斜坡式南墙日光温室能显著改善室内温光条件,更有利于越冬茬黄瓜的生长发育。
进入黑暗前LED远红光处理对番茄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生长模型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捷
目前,随着新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在设施园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LED在设施蔬菜中的精准化利用,对于节约能源和实现设施蔬菜植株的生长发育精准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实验室尝试用LED远红光处理来调节番茄的生长,更加安全、环保的同时还减少了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避免该药剂对人和环境存在潜在的危害。
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光质调控植物生长的色素蛋白,在红光和远红光的作用下通过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之间的转化来调控植物的许多生理反应,影响植株的光形态建成。前人研究证实,暗前远红光可以使光敏色素迅速由Pfr吸收型转化为Pr吸收型,影响植物生长。
本试验研究了进入黑暗前LED远红光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激素含量、光合速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进入黑暗前对番茄植株进行远红光处理,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的鲜质量随着远红光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远红光的光照强度增加到10μmol/(m2·s)时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的鲜重也达到最大值。②暗前进行时长为10min,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的远红光处理后,番茄植株茎叶中的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显著上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根中氮(N)、磷(P)、钾(K)含量显著升高,茎中氮(N)含量显著降低,叶中磷(P)含量显著降低,钾(K)含量显著升高。
基于沙培温室番茄生长特性确定水分传感器最佳埋设位置研究
宁夏大学郑佳琦
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人口、水资源、土地、粮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中国沙漠、沙地主要分布于北纬35°~50°、东经75°~125°之间,其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91%,比我国耕地面积还要多出10%。因此,合理科学的运用现代技术,将沙漠视为一种可利用的天然资源,并利用TDR等方法监测土壤含水量指导农业精准灌溉,对于农业节水和节水推广工作和开发沙漠运营机制管理,建立商业化的农业沙产业链条具有深远的意義。
该试验通过在光伏日光温室,以沙培为基质,试验地为客沙栽培,沙子(银川腹部沙地黄沙)厚度40cm,容重1.578g/cm3,田间最大持水量15.47%(质量含水量),总孔隙度73.39%。采用滴灌方式栽培日本品种‘粉太郎’,利用精准灌溉技术的TDR土壤水分传感器研究番茄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的水分传感器最佳埋设位置,为北方沙地的农业节水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试验结果表明,将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在沙地距滴头垂直深度、水平距离均为10cm处的沙培番茄生长、品质较好,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所以将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在沙地距滴头垂直深度、水平距离均为10cm处更利于番茄生产。
日本设施番茄少量基质营养液精量控制栽培技术
天津农学院副教授王丽娟
天津农学院与静冈大学合作概况
日本静冈大学为公立综合性大学,农学部共生研究学科研究室主要进行番茄及草莓作物的研究,并和静大建立了合作研究的基础。在深入合作的基础上,2014年静冈大学农学部与天津农学院签定了合作研究协议。农学部部长糠谷明教授被聘为天津农学院客座教授,切岩祥和副教授被聘为天津市千人计划人才。目前,团队利用日本静冈大学先进的研究技术、成果和理念,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服务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静冈县概况
静冈县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在日本属于领先水平,设施类型以自动化玻璃温室及钢架塑料全光温室为主,栽培方式主要以无土栽培、自动化环境控制为主,栽培理念是安全、优质、高产。静冈县设施栽培的作物主要有番茄、草莓、甜瓜、沙拉菜、三叶芹等,在日本有广泛的高端市场。
高糖度番茄精量控制栽培技术
静大糠谷明教授研究的少量基质栽培的番茄,可以进行自动营养液供给,并开发了独特的高糖度番茄栽培技术。基质容量少,可以减少基质的使用量,并使栽培容器轻型化(含基质),栽培装置减少承重力,削减成本,基质还可以重复利用,适合于高架栽培。
糠谷明教授研究的少量基质栽培与传统栽培相比,植物根际的养分、水分、空气等环境条件比较容易控制。另外,由于每株的根际都是独立钵,能很好的控制病害的蔓延。高糖度番茄甜酸平衡绝妙的口味,在日本已经被视为新食材,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作者:么秋月
第5篇:设施园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于2004年取得了设施作物博士点,1999-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2-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园艺学科不断改革,推陈出新,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于2010年获得设施园艺、蔬菜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施园艺学作为一个新学科,与本省园艺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甘肃农业大学设施园艺专业自2006年招生以来,为甘肃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专门高级人才,这些人才遍布省内各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经营、销售等行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都与专业教学团队的设立和专业教师的传授密不可分。如郁继华教授致力于甘肃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制定产业标准,推行非耕地蔬菜种植模式,引领和指导蔬菜产业发展。常永义教授成功引进了红提葡萄,根据河西地区不同海拔及气候土壤条件研发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经过10年的推广发展,设施葡萄现已成为河西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人才培养。甘肃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学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但由于仪器设备的老化,经费的不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很难有进一步突破,与国内其他高校同学科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突破这种瓶颈,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发挥更大的社会效能,是设施园艺学科负责人和每个教职工所思考的问题。针对我校设施园艺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培养模式现状、培养途径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思考总结,为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借鉴。
1设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1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匮乏
近年来,我校设施园艺专业同其它专业一样,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学资源硬件与软件的增加速度远远不及,教授忙于科研任务,无暇顾及本科教学工作,在高校教学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上讲台,把青年教师当作上课的工具。设施园艺专业中,不管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理论体系庞大,实践技能丰富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当然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同時还应该掌握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虽然多出自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拥有较好的学历基础,可能在某些学术问题上很有造诣,但是还没有经过专业教育训练,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青年教师容易出现不知如何处理教学问题,混淆教学与研究,混淆讲授与学习等问题,仅仅把既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会合理有序地安排、组织教学,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很难去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等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仅仅局限在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而不是讲解、剖析与吸收,这样一来,教学效果是很难保证的。
1.2课程体系配套性差
本专业主要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在38.6%以上,教学效果良好。青年教师掌握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知识较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暴露出专业知识面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偏低、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较弱等问题。如“设施果树栽培学”、“设施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设施学”、“温室设计与建造”等课程是园艺专业必修的学位课。由于青年在理论教学活动中,和学生的交流方式较为单一,课后师生交流甚少,属于一种“平面式”教学,同时多媒体授课中多媒体制作质量差,不能将生产实践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栽培中新品种等及时更新入课件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3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空间狭窄
经典式教学是指以全国统编教材为依据,教师以“引经据典”的模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而设施园艺作物栽培所使用的教科书普遍过于陈旧,虽然基础理论知识一成不变,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动态介入太少,教科书版本较多,不同的教科书编写者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与理念,采用单一的教材使学生了解的观点、理念过于单一,也制约着学生的学术视野。另外,对整个课程教学任务的分配也存在不合理之处。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把学习作为一项枯燥的任务来完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1.4学生对实践操作环节掌握不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基本的教学规律,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进行理论教学,而无法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例如,设施蔬菜栽培学中蔬菜品种的识别、枝芽特性观察、设施蔬菜物候期观察等验证性试验需要有较好的实验教学基地来支持。围绕设施、蔬菜果树栽培实践教学,学校已建立了20余亩校内实验教学基地,建造了现代化温室,保存果树树种资源百余种,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兰州市滨河路规划与建设使实验教学基地毁于一旦,而校外教学基地存在很大的缺陷,与农户以及研究单位联系的教学实践基地不仅存在地域性限制,而且随着目前果园经济效益显著、成本投入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练手的机会。所以把学生的动手实践基本变成参观实习。把田间地头直观教学变成“黑板上种菜种树”,对设施园艺植物生物学性状观察、田间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等田间实验都搬上黑板,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更降低了教学成效。
2设施园艺专业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设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不断进行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包括课程质量督导、实践教学创新、青年教师培养,科研反哺教学多个方面,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结合教育教学特点进行自我培训,综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1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督导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实行课程组授课计划,杜绝调停课现象;执行学院领导、系主任、学院督导不定时检查、听课计划;发挥教授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由教学经验豐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组成教师组,进行教学、教改;实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知识构架和应用能力;实行学科交流互动制,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团队定期学术漫谈,促进学科动态交流。鼓励教师参加讲课比赛,争取2年内有1-2人获奖。同时采用分段式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通过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老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2.2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研究团队,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实践技能
设施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生产实践,同时也要求运用其理论指导园艺作物生产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通过科研项目引进、培养、聘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团队教学经验交流与学习。充分利用学科点的专家院与科研内容相结合,既便于整合有限的科研资金建设专家院,又方便教学团队的科研工作,促进团队交流,提高科研素质。融入科研项目,将科研经费投入到专家院的建设中,促进科研的深入、研究成果推广。通过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强化教学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研发能力。
2.3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目前本专业教师共有12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198人,生师比为22.9:1。以建设双师结构学科为目标,引进人才,依据学校进人计划,争取每年引进高学历人才1-2人,或外缘高学历专任教师1人。在五年之内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5人;组织师资培训,培养到位。完善考评机制,制定学科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增强教师成长驱动力。通过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作为导师,加强青年教师在教学、实验、科研等方面的业务熟悉程度,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当前教学、科研需要。
2.4突出本专业发展选题,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养
结合我省实际,继续支持发展设施园艺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以及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基础农业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培训项目,切实申报重要、急需、紧缺的人才培训项目。因此,学校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鼓励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元平台与同行专家沟通,交流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根据课程需要,培养双语教学教师,通过招收培养的留学生,加强青年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意愿,以年轻人的视角拓展专业思维。每年有计划地设置进修培训项目,培养选拔一批极具发展前途与潜力的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选送他们到校外、国外接受进修和培训。
作者:李雯琳
第6篇:设施园艺环境调节与控制技术
园艺作物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管理的重点,是根据园艺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的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相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花卉、水果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1环境因子
设施园艺小气候环境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5个方面。
1.1光照
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光照密不可分,在生产中,主要是通过调节设施内的光照强度与合理光分布来实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增强或改进光照强度的管理措施包括:①选用防雾滴且持效期长、耐候性强、耐老化性强等优质多功能薄膜、漫反射节能膜、防尘膜、光转换膜,有条件的可选用PC板材。②保持屋面透明干洁:使塑料薄膜屋面的外表少染尘,经常清扫以增加透光,内表面应通过放风等措施减少结露(水珠凝结),防止光的折射,提高透光率。③在保温前提下,尽可能早揭晚盖外保温和内保温覆盖物,增加光照时间,在阴天或雪天,也应揭开不透明覆盖物,时间越长越好(同样也要在防寒保温的前提下),以增加散射光的透光率。双层膜温室,可将内层改为白天能拉开的活动膜,以利光照。④合理密植,合理安排种植行向,目的是为减少作物间的遮荫,密度不可过大,否则作物在设施内会因高温、弱光发生徒长,作物行向以南北行向较好,没有死阴影。若是东西行向,则行距要加大,单屋面温室的栽培床高度要南低北高,防止前后遮荫。⑤加强植株管理,高秧作物及时整枝打权,及时吊蔓或插架。进入盛产期还应及时将下部老化的或过多的叶片摘除,以防止上下叶互相遮荫。⑥选用耐光品种。⑦地膜覆盖,有利地面反光以增加植株下层光照。⑧利用反光,在温室北墙张挂反光幕(板),可使反光幕前光照增加,有效范围达3m。⑨人工补光,人工补光的目的有2种,一是人工补充光照,用以满足作物光周期的需要。二是作为光合作用的能源,补充自然光的不足。
1.2温度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与其它环境因子比较,温度是设施栽培中相对容易调节控制的环境因子。对于日光温室来说,温度是通过吸取太阳光照来获得的,光照强,则室内温度高;光照弱,则室内温度低。在生产实践中,光照比温度相对重要,如遇到连续阴天,为维护作物生长发育,在保证作物不受到冻害的情况下,要尽量揭开不透明覆盖材料,让作物接受散射光。
设施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包括保温、加温和降温3个方面。这里只介绍日光温室生产中最常用到的保温措施:①采用隔热性能好的保温覆盖材料,提高设施的气密性。②根据当地最大冻土层,合理增加后墙与山墙厚度。③在温室前底角内(或外)设置一条宽30cm,深与当地冻土层相当的防寒沟,沟中填入稻壳等保温材料。④合理通风,减少通风换气量。⑤增加保温覆盖的层数,棚内套一层或两层小拱棚,或在小拱棚上再盖草帘。⑥增大保温比,适当减低温室的高度,缩小夜间保护设施的散热面积,有利提高设施内昼夜的气温和地温。⑦增大温室的透光率,使用透光率高的薄膜,正确选择温室方位和屋面坡度,尽量减少建材的阴影,经常保持覆盖材料干洁。⑧减少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量,增加白天土壤贮存的热量,土壤表面不宜过湿,进行地面覆盖也是有效措施。
1.3湿度
设施内的湿度环境,包含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2个方面。
1.3.1空气湿度。是由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在设施密闭的情况下形成的。高湿,是园艺设施湿度环境的突出特点。从环境调控的观点来说,空气湿度的调控,主要是防止作物沾湿和降低空气湿度2个直接目的。防止作物沾湿是为了抑制病害,实际上作物沾湿如能减少2~3h以上,即可抑制大部分病害。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包括促进蒸发蒸腾、防止徒长、防止结露、防止生理病害等等。
除湿的方法:①通风换气。一般采用自然通风,从调节风口大小、时间和位置,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目的。②增温除湿。适当提高室内温度是有效措施之一。湿度的控制既要考虑作物的同化作用,又要注意病害发生和消长的临界湿度。保持叶片表面不结露,就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③覆盖地膜。④适当控制灌水量。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节水增温减少蒸发、降低空气湿度。
1.3.2土壤湿度。因为设施空间或地面有比较严密的覆盖材料,土壤耕作层不能依靠降雨来补充水分,故土壤湿度只能由灌水量、土壤毛细管上升水量、土壤蒸发量以及作物蒸腾量的大小来决定。
在设施环境调控中,土壤湿度的调控是最重要、最严格环节之一。土壤湿度的调控应当依据作物种类及生育期的需水量、体内水分状况以及土壤湿度状况而定。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土壤湿度调控仍然依靠传统经验,主要凭人观察感觉,调控技术的差异很大。
1.4气体
园艺设施内的气体条件不如光照和温度条件那样直观地影响着园艺作物的生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设施内光照和温度条件的不断完善,保护设施内气体成分和空气流动状况对园艺作物生育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设施内空气流动不但对温、湿度有调节作用,并且能够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同时补充CO2对增强园艺作物光合作用,促进生育有重要意义。
1.4.1CO2浓度的调节与控制。在半封闭或完全封闭的园艺设施内,作物不断地从有限的空气中吸收CO2,同时外界大气中又不能及时补充,造成设施内浓度很低,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育需要而减产。因此,采取通风换气或人为补充浓度(气体施肥),不但可以增产,也有早熟和改进品质的效果。经济又有效的CO2浓度,对于一般蔬菜而言,约为大气含量的5倍,CO2施肥量适宜浓度与作物自身和其他环境因子有关,一般应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步提高CO2用量。CO2的施肥时间必须在一定的光强和温度下进行,即在其他条件适宜,而只因CO2不足影响光合作用时施用,才能发挥其良好的作用。一般温室在上午随着光照的加强,CO2浓度因作物的吸收而迅速下降,这时应及时进行CO2施肥。冬季(11月至翌年2月)CO2施肥时间约为上午9时,春秋2季可适当提前。中午设施内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通风,可在通风前0.5h停止,下午一般不施用。在温室生产中,增加室内CO2浓度的方法很多,最为常见的为增施有机肥与CO2发生器(碳酸盐和强酸反应产生CO2)。
1.4.2预防有害气体。一般从2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改进栽培和施肥方法,使用抗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的耐受能力。二是进行通风换气,以利排除有害气体和换人新鲜气体。在温室生产中,越是在寒冷的季节越需注意通风换气,而通风换气与防寒保温往往是有矛盾的。每天清晨温度比较低,为保温,原则上不应通风,但此时是设施内空气湿度最高、有害气体最多和CO2最缺少的时刻,应当打开通风口,一方面可以排出有害气体,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同时又可以换人新鲜空气以补充CO2。
1.4.3土壤气体的调节。生产中一般是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用作物秸杆改进土壤的透气性,由于透气性变好,其他物理性状如保温性、保水性和透水性都变好。施有机物时,能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减少肥料对pH的影响。孔隙多、透气性好的土壤氧气含量高,有充分的氧进行呼吸作用,使根系发育好,也促进地上部的发育。
1.5土壤
土壤是园艺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园艺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与水分,都需从土壤中获得,所以园艺设施内的土壤营养状况直接关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环境条件。
设施土壤的肥沃主要表现在能充分供应和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养料、空气和热能以支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土壤中含有作物所需要的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采用适宜的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达到熟化的要求,并使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通过耕作措施使土层疏松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和通透性能良好,蓄保水分、养分和吸收能力高,微生物活动旺盛等,都是促进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有利土壤环境。
1.5.1土壤环境的调节与控制。①平衡施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是防止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途径。过量施肥是蔬菜设施土壤盐分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在设施栽培尤其是蔬菜栽培上盲目施肥现象非常严重,化肥的施用量一般都超过蔬菜需要量的1倍以上,大量的剩余养分和副成分积累在土壤中,使土壤溶液盐分的浓度逐年升高,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引起生理病害加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平衡(配方)施肥。②合理灌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有利于防止土壤表层盐分积累。设施栽培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并不是整个土体的盐分含量高,而是土壤表层的盐分含量超出了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土壤水分的上升运动和通过表层蒸发是使土壤盐分积聚在土壤表层的主要原因。灌溉的方式和质量是影响土壤水分蒸发的主要因素,漫灌和沟灌都将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易使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滴灌和渗灌是最经济的灌溉方式,同时又可防止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积聚,是较好的灌溉措施。③增施有机肥、施用秸秆降低土壤盐分含量。设施内宜施用有机肥,因为其肥效缓慢,腐熟的有机肥不易引起盐类浓度上升,还可改进土壤的理化性状,疏松透气,提高含氧量,对作物根系有利。施用作物秸秆是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而且还能平衡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降低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④换土、轮作和无土栽培。换土是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劳动强度大不易被接受,只适合小面积应用。轮作或休闲也可以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程度,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如蔬菜保护设施连续使用几年以后,种一季露地蔬菜或一茬水稻,对恢复地力,减少生理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显著作用。当园艺设施的土壤障碍发生严重,或者土传病害泛滥成灾,常规方法难以解决时,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使得土壤栽培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
1.5.2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病原菌和害虫等有害生物,主要包括药剂消毒和蒸汽消毒两种方法。
2设施园艺的综合环境管理
2.1综合环境调节
设施园艺的光、温、湿、气、土5个环境因子是同时存在的,综合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它们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当其中某一个因子起变化时,其他因子也会受到影响随之起变化。所谓综合环境调节,就是以实现作物的增产、稳产为目标,把关系到作物生长的多种环境要素都维持在适于作物生长的水平,而且要求使用最少量的环境调节装置(通风、保温、灌水、利用太阳能等等各种装置),既省工又节能,便于生产人员管理的一种环境控制方法。这种环境控制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对于各种环境要素的控制目标值(设定值),必须依据作物的生育状态、外界的气象条件以及环境调节措施的成本等情况综合考虑。
如对温室进行综合环境调节时,不仅考虑室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和作物的生长、产量状况,而且要从温室经营的总体出发,考虑各种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产出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劳力和栽培管理作业、资金等等的相互关系,根据效益分析进行环境控制,并对各种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以及对异常情况进行检查处理等,这些管理称为综合环境管理。从设施园艺经营角度来看,要实现正确的综合环境管理,必须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2.2综合环境管理的方式
综合环境管理初级阶段可以靠人的分析判断与操作,高级阶段则要使用计算机实行自动化管理即物联网技术。
2.2.1依靠人进行的综合环境管理。单纯依靠生产者的经验和头脑进行的综合管理,是初级阶段,也是采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环境管理的基础。依靠人脑实行的综合环境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一是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善于并勤于观察情况,随时掌握情况变化;三是要善于分析思考,能根据情况做出正确的决断,集思广益;四是能让作业人员准确无误地完成所应采取的措施。
2.2.2采用计算机的综合环境管理。现代化温室生产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各个子系统间的运行与协调,环境的控制与管理,依赖人工操作或是传统的机械控制,几乎难以完成,只有通过计算机系统才能达到复杂控制和优化管理的目标。一个好的设施园艺计算机综合环境管理系统,要具有综合环境调节、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数据采集处理功能,并能实现人、机互补,使人与计算机能够科学分担管理项目,则温室环境管理的质量就可以显著地提高。
作者:刘涛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