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无效成本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这无疑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具体的竞争表现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产品的质量及创新是一个商品存在的前提条件,那么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的最有竞争力的就主要表现在商品的价格优势上。而决定价格高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产品的成本,这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盈利的命运。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取得更好、更及时、更充分的成本信息,才能配合管理决策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加以利用。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可见,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
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反而加大了库存成本。企业往往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没有加强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传统的成本核算过程过分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不合理现象。
成本信息主要是通过核算产生,那么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落后及不合理现象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为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下成本计算的要求,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便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又称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法,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区分为若干个作业的基础上,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通过一系列费用归集与分配,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精确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准确详细,不仅提高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成本可追溯性,使产销决策和产品定价更加合理,而且该法有利于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生产企业通过假定生产产量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而简化了成本的计算过程。但是一旦产品种类增多、或者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显得苍白无力。生产多品种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或直接人工金额,甚至机器小时数则是通常被用做单位数的替代品;自动化意味着更高的折旧费用、动力费用和其他同机器有关的费用,大多数制造成本均落入制造费用范围。很显然若仍假定人工“驱动”制造费用,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如果将数量动因扩展到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成本动因,是生产成本各组成项目“各得其所”地适用不同的动因,则无疑会改善制造费用的分配,从而使产品成本计算更准确。将作业成本法的思想融入到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中,通过界定增值和非增值作业、实际作业成本和标准作业成本,以增加企业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确认主要作业,明确作业中心借鉴作业成本法中的“作业是成本的基础,作业是成本管理的重点”的思想,即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产品成本实质上是产品形成达到客户手中所需全部作业耗费的全部资源总和。先要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消耗,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例如设立人工类成本集合点,机器类成本集合点,材料点收分类集合点,然后确认作业,将特定范围内各资源库汇集的价值分解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通常情况下,应该对企业自身重点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企业产品的特点,划分出主要的作业中心。固定资产消耗所带来的间接成本消耗(折旧费用),不再单独作为作业中心,而是分摊到具体的作业中心。选择成本动因,设立成本库,在成本计算中,各资源库价值应根据成本动因一项一项分配到特定范围内各作业成本库中,将每个作业成本库中转入的各项资源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最后将各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或劳务成本。该成本计算步骤应遵循的作业成本计算规则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消耗量。在把成本库成本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后,如何得出完工产品成本是一个简单问题。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更为明确,传统成本法忽略了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其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贷差——“有利差异”并非是真正企业的价值增值,这样就引导企业一味追求贷差,产生目光短浅的问题。作业成本法实现了成本控制的总观,把重点放到了无效成本动因及责任的揭示上。为了做好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控制工作,可以设置“无效成本”账户以归集作业成本差异。我们所指的“无效成本”是指由于作业质量、作业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非增值的资源消耗,包括非增值作业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成本和增值作业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价差和量差三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erp信息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加快了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传统的成本控制中,主要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其控制的空间集中在生产过程。而erp中的作业成本控制是对产品完全成本控制。erp中的作业链是以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为顾客服务为终点,通过设计、执行一系列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售后服务的作业,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作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的活动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前后作业间存在着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产品价值伴随着作业活动的发生和转移而在企业内部外部流动、转移、最终到达顾客。erp中应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控制便是对整个作业链、价值链的控制,以达到系统成本最低,这才是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最终目的,而不是传统成本管理中制造成本最近的侠义理解。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