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分析案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03 16:30:38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24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企业成本是多重成本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相关成本动因结合起来可以决定一种既定活动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要控制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化的原因。而成本动因分析能够揭示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服务,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企业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同时也是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按照其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成本动因分析包括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层面上的成本动因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类。
  
  一、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大部分企业成本在其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之前就已被确定,这部分成本的影响因素即称结构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与组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和影响战略成本整体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影响企业价值活动的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
  结构性成本动因从深层次上影响企业的成本地位。如产业政策、规模是否适度、厂址的选择、市场定位、工艺技术与产品组合的决策等,都将长久地决定其成本地位。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成本的影响,最终可归纳为一个“选择”问题,例如企业采用何等规模和范围、如何设定目标和总结学习经验以及如何选择技术和多样性等,这种选择能够决定企业的“成本地位”。为了创建长期成本优势,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控制这类成本动因。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将其服务定位在特定航线而非全面航线的短途飞行,避免从事大型机场业务,采取取消用餐、定座等特殊服务以及设立自动售票系统等措施来降低成本。结果其每日发出的众多航班与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的短程旅行者,成本领先优势得以建立。
  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明确了基本的成本定位以后,就应该深入到规模、业务范围、经验、技术、多样性和厂址等结构性成本动因的选择或配置上。规模的大小、范围上的垂直整合程度、经验积累的多少、低取得成本的旧技术与高取得成本的新技术之间的取舍、产品的多样性与专一性、厂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是否便利等,这类取舍与权衡显然受到企业上层战略的制约,其取舍与权衡的结果又对企业产品的成本高低及其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是从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入手,以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战略选择为出发点,进行战略成本分析。
  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野来选择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经验、技术、产品多样性和厂址等,它针对的是如何通过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合理安排,从而有利于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通常包括劳动力对企业投入的向心力、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利用等。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尤其应注意分析与控制在总成本中占有重大比例或比例正在逐步增长的价值活动的资源动因,如可通过减少作业人数、降低作业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
  与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不同,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产品外观、内部职能联系等都是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的对象。一般来说,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采取的组织措施往往强调劳动力的全员参与,这也是出自长期持续地降低成本的考虑。就全面质量管理而言,它要求从原材料购入、加工生产到产品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都应该全面贯彻质量成本控制的理念。生产能力利用与厂内布局都是为提高效率而采取的强化措施。产品外观则往往结合技术成本的因素加以考虑,其目的也是针对低成本高盈利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价值链各环节间的联系,也需要企业将生产的组织与实施很好地统一起来,以实现对“空间过程”成本的控制。因此,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确定以后对企业的基本作业程序所做出的规划,是对企业既定战略选择下成本管理战略的细化。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要求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野来强化企业的劳动力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利用、工厂布局的效率性、产品外观、内部职能联系等方面的作业程序安排,为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效率保证。
  
  三、作业成本动因分析
  
  战术层面的作业成本动因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普遍存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有关作业之中,如采购定单数量、检验次数、物品搬运次数、产品产量、客户订货单数量、设备运转时间和设备检修时间等等。

  作业成本动因有两种表现形式: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资源动因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标准。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资源耗用量的高低与最终的产品量没有直接关系。例如,当“检验部门”被定义为一个作业中心时,则“检验小时”就可成为一个资源动因,这时,许多与检验有关的成本将会归集到消耗该项资源的作业中心。资源动因作为一种分配基础,它反映了作业中心对资源的耗费情况,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在分配过程中,由于资源是逐项分配到作业的,于是就产生了作业成本要素,将每个作业成本要素汇总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分析成本要素和成本库,可以揭示哪些资源需要减少,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最终确定如何改进和降低作业成本;而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中的标准,它也是沟通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的中介。
  成本动因的选择是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中最关键的一步,找不出合适的成本动因,也就无法准确、客观地计算作业与产品的成本。一般而言,成本动因的选定应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成本会计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讨论后确定。在选择成本动因时,应依据以下标准:
  第一,成本效益原则。选择的成本动因数量越多,成本信息相对来说就越精确,但却导致系统的高复杂程度以及高成本。因此企业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权衡成本动因数目和期望的信息精确度。
  第二,重要性和充分性相结合。选择成本动因时,要挑选有代表性或重要性的,但是又要避免过于简陋以致于反映的信息不充分。
  第三,所选成本动因变量应是定量的并且是同质的。例如,选择工作复杂度作为成本动因,那么就要求用工作复杂度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可计量的特性来表示。
  第四,所选成本动因变量的数据易于收集,并且具有代表性与全面性,能把产品与作业的消耗联系起来,易从现存的资料中分辨出来,并与部门的产出有直接的关联性。
  第五,所选成本动因应与作业成本库中的资源消耗情况有高度的相关性,成本库费用变化可由所选的成本动因作出线性解释。
  对于选择的成本动因,应保证其耗用量与对应的成本库成本具有同向变动性。成本动因的数量要适当,太多容易分散管理层的注意力,太少则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成本动因的数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本动因与间接费用的相关程度。在一定的精确度要求下,成本动因数量与这种相关程度呈反向关系,相关程度高则所需的成本动因数目就相对可以少。
  第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越复杂,需要的成本动因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第三,产品成本的期望精确程度。期望的精确度越高,需要的信息来源就越多,从而需要的成本动因的数量也就越多。
  
  四、成本动因的相互作用
  
  尽管某一个成本动因可能对一类价值活动的成本产生最大影响,但一项成本的发生通常取决于若干个成本动因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采取两种形式:相互加强或相互对抗。如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可以强化企业在时机选择中的优势,纵向整合的成本优势也可能被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所抵销。因此企业还应重视分析各种成本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成本动因间的相互抵触,并充分利用成本动因间相互加强的效果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