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因素分析法;矿井成本分析;应用举例;注意问题
一、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经济现象分解为各个原始因素,并确定各因素变动对复杂经济现象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某个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颇为广泛。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
(一)连环替代法
所谓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严密的逻辑依存关系。其变动的影响可以相互部分或全部抵销,也可以叠加。在分析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同期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其一般程序是:1、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即将财务指标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或扩展,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式。2、根据分析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值列出两个关系式,确定分析对象。3、连环顺序替代,计算替代结果,即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将被保留下来。4、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5、检验分析结果,即将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额相加,其代数和应等于分析对象。
例1,某一个财务指标及有关因素的关系可由如下公式表示:实际指标:p1=a1×b1×c1;计划指标:p0=ao×bo×co;实际与计划的总差异为p1-po,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它们各自的影响程度可分别由以下式子计算求得:
a因素变动的影响:(a1-ao)×b0×co;
b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bo)×co;
c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c1-co)。
最后,将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响数相加,就应该等于总差异p1-po。
(二)差额分析法
所谓差额分析法,是指某因素的比较期绝对量与基期绝对量的离差与基数对比,确定某因素变动对现象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它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例2,企业利润总额是由三个因素影响的,其表达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分析去年和今年的利润变化时。可以分别算出今年利润总额的变化以及三个影响因素与去年比较时不同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了解今年利润增加或减少主要是由三个因素中的哪个因素引起的。
二、因素分析法在矿井成本分析中的应用举例
以福煤集团永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我公司)的现行成本核算为例。其矿井成本核算划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后勤五个环节,在五个环节下可进一步分解为工资、材料、工资附加费、电力、制造费用五个项目,日常会计记录按以上环节和项目进行生产成本的归集。
在这种核算模式下,对矿井成本分析的逻辑思路是:首先对矿井总成本节超进行因素分解和分析,然后按照生产环节分别进行因素分解和分析,最后对成本变化的突出环节有重点地从成本项目上进行因素分解和分析。从而由表及里,逐层深入,揭示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因素分析包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对比的比较分析、实际成本与同期成本对比的趋势分析,二者的差别只是对比基数的不同,在方法上是一致的。以下以比较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一)分析导致总成本节超的产量和单位成本因素
常用的几个公式如下:
①单位计划成本(元/吨)×计划产量=计划总成本
②单位计划成本(元/吨)×实际产量=责任总成本
⑧单位实际成本(元/吨)×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
总成本节超=③-①=(②-①)+(③-②)
总成本节超有两个层次:一是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的增减导致责任总成本与计划总成本的差异,这是绝对数(产量)引进的差异;二是单位实际成本比单位计划成本的升降导致实际总成本与责任总成本的差异。这是相对数(单价)引起的差异。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在计算绝对数差异时,使用的相对数是比较期(基期)的数据;在计算相对数差异时,使用的绝对数是本期(报告期)的数据。
例3,原煤产量的本期产量为20000吨,计划产量为19000吨,本期实际生产成本为125元/吨,计划成本为120元/吨。
应用以上公式有:
计划总成本=120×19000=2280000元;
责任总成本=120×20000=2400000元;
实际总成本=125×20000=2500000元:
总成本超支(a)=2500000-2280000=220000元。
其中,(b)产量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20000-19000)×120=120000元:
(c)单位成本变化对总成本的影响=(125-120)×20000=100000元;
验证:a=b+c
(二)从生产环节上对总成本节超作进一步分析
在回采环节,引起成本变化的因素不外乎三个:一是总产量增减;二是产量结构的变化,也叫权重;三是每种量的直接开采单位成本的升降。
例4,总产量如例3,在产量构成上,常规煤层产量实际12000吨,计划10450吨,薄硬煤层产量实际8000吨,计划8550吨,常规煤层产量的实际成本40元/吨,计划35元/吨,薄硬煤层产量实际成本60元/吨,计划65元/吨。
分析:(a)回采成本超支总额=实际回采总成本一计划回采总成本=38500元(计算略)
其中:(b)总产量增减对回采成本的影响=(实际总产量-计划总产量)×平均计划单位成本=(20000-19000)×48.5=48500元;
(c)产量结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个别煤层产量的实际权重一计划权重)×个别煤层的计划单价]×实际总产量=[(60%-55%)×35+(40%-45%)×65]×20000=-30000元;
(d)直接开采单位成本升降对回采成本的影响=∑(个别煤层实际单价一个别煤层计划单价)×个别煤层的实际产量:(40-35)×12000+(60-65)×8000=20000元。
验证:a=b+c+d 在掘进环节,引起成本变化的因素可分解为三个:一是产量;二是掘进总进尺,并由此计算吨煤掘进率;三是每米单价。
掘进环节的总成本=产量×吨煤掘进率×每米掘进成本,因素的连锁替代方法同上。
在机电、运输、后勤环节,产量对成本的敏感性不强,引起成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用工人数。因此可以将因素分解为三个:一是产量;二是吨煤环节用人;三是人均环节成本。
机电、运输、后勤环节总成本=产量×吨煤环节用人×人均环节成本,因素的连锁替代方法同上。
综上所述,影响环节成本的因素不外乎三项:一是影响该环节成本的关键变量(如个别产量权重、吨煤掘进率、吨煤环节用人等);二是单位变量成本(如吨煤开采成本,每米掘进成本。人均环节成本);三是产量。
(三)从项目上对环节成本节超作进一步分析
在对以上各环节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后。再对成本变化的突出环节有重点地从成本项目上进一步进行因素分解和分析,犹如剥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分析的深度依据掌握的资料和对总成本节超的重要性进行判断。
例5,掘进环节成本比计划增加了50000元,其中工资增加了20000元,材料增加了25000元,其他项目5000元。进一步分析则以工资和材料为主。以工资为例:
工资成本增加额=实际工资成本-计划工资成本
实际工资成本=实际工效(工/米)×实际工资(元/工)×实际进尺(米)
计划工资成本=计划工效(工/米)×计划工资(元/工)×计划进尺(米)
分析的方法和环节分析是一样的。通过分析。比如发现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是工效,则进一步的分析以工效为主,分析是受条件变化影响,还是工人素质影响,或后勤影响等其他原因。此时,定量分析要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而得出结论。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述。
三、应用因素分析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2 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3 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即计算每一个因素变动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的影响结果:
4 分析前提的假定性,连环替代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计算的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即其计算结果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结果。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在具体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