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和现状
1、亟待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一些原有的会计规章制度明显不适应,尽管已有关于使用计算机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但缺乏一套既符合会计业务部门工作需要,又适应电脑管理的规章制度。目前突出的问题是:(1)运用电脑处理业务缺乏规范化,如密码管理,电脑记账的控制操作管理、微机操作与柜面业务的配合分工等制度不健全,对现有制度执行不严格;(2)微机机型的选用和统一应用的程序设计不明确,内部监控制度和业务操作的授权处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都给银行自身防范经营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2、现行会计业务管理滞后于电算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通存通兑、电子汇兑和自助银行等项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突破传统会计处理模式成为可能,如一些商业银行实行的单柜员制,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出纳、储蓄、结算等业务,使会计业务管理很大程度上已不同志适用于计算机支持下的会计业务。
3、人员素质和岗位组合与电算化不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会计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发生变化。岗位的变化,有可能使柜台人员在适应过程中发生差错,同时各行业务发展水平和会计电算化程度不同,岗位重新组织也无统一的标准模式。如何根据经营规模、业务量大小及会计电算化程度,制定一套适合本行情况的组合方式,是便于会计日常核算和监督的重要课题。
银行实行电算化,要求从业人员既懂金融业务,又熟悉电脑技术知识。而目前的柜台人员大多只经过简单的电脑培训就上岗操作,技术不熟练,处理业务速度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不知所措,遇到机器故障更是束手无策,造成业务积压。它既影响了会计业务处理,也给客户存取款造成不便。
二、对策和思考
1、建立健全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电算化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保证银行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它是原有一系列会计规章制度在银行电算化条件下的延伸。当前要结合计算机在银行的普遍应用,不断建立和健全各项会计管理制度,为更好地执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服务。第一,在主观上要加强教育,树立管理者和操作者的风险防范观念,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按规操作的自觉性,要建立起检查制约、监督机制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第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电算化操作管理,电脑数据及档案管理等项制度。首先完善业务操作规范。规范凭证审查、输账、开销户、冲账等环节的操作程序,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到账账、账实、账表相符。其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根据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微机系统和人工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严格操作密码管理使用,坚持会计记账原则和重要业务授权处理。
2、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银行会计电算化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核算方式,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单柜台制要求一人多能,不仅能处理会计结算,还要会出纳储蓄等业务。从操作上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上机时必须按规程进行操作。从思想上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有高度自觉的安全防范观念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会计管理最终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强化岗位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上级行的教育部门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负责组织下级行的人员管理和培训,要把金融法规、新业务和计算机知识作为重点内容,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其次,针对电算化要求,加强电脑业务技能培训。各行应根据需要采取短期培训,轮训等形式,提高柜台人员的电脑业务水平,解决日常会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适应金融电子化的需要。
3、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金融电子化建设和加强会计管理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内的飞速发展,客观上打破了原有会计业务处理模式,要求会计管理随之变化;同时,银行会计在执行日常核算和监督职能时,为适应激烈的同业竞争和满足客户在资金划拨结算方面的要求,也需要业务处理方式和手段的电子化。为此,一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系统,扩大功能,开发出高效快捷、集会计业务核算、信息处理、指标分析、事后监督功能于一体的会计业务信息处理网络。二是金融电子化要适应最新储蓄、会计制度的结算方式,并且能适应银行业务制度的变化和新要求,技术上简明实用,易于柜台人员掌握操作。《四川会计》·周冰 [责任编辑:编辑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