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实现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不仅仅是会计处理工具的变化,同时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处理方式等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会计职能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倍受使用单位所重视,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电子学和信息学的综合运用,会计传统的核算环境、信息载体、管理模式、安全控制体系均发生了变化,而且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算化将面临众多新的挑战,而电算化的安全是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提高会计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充分发挥会计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已成为各电算化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安全现状分析
1、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薄弱与科技快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事实上许多单位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对电算化的认识不够,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系统的调研,没有充分的专业储备,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基础工作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然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会计信息系统硬件、软件本身的科技含量的提高,势必会给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这给本来很规范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带来了因不当操作而造成数据丢失、系统错误分析、甚至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2、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与安全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的不协调
《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按照《会计法》规定,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单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等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又先后制定了有关会计软件开发、评审及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但会计电算化后与会计核算相关的会计工作规范,仍然按传统的手工算账、记账为制定基础,电算化会计法规的建设和电算化的普及推广不很融洽。会计核算的财务处理、会计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会计监督、错账更正方法、内部会计管理等都因电算化核算环境、核算手段、技术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电算化实务中上述许多问题仍然无法可依,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还很不健全,会计行业内系统的电算化安全规范尚未形成。
3、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会计人员岗位设置和知识结构的不适应
会计信息的安全在传统的纸质信息和手工处理阶段就早已存在,在长期的会计实践活动中,人们已摸索出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会计的组织管理、日常维护与岗位设置均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的岗位和工作职责在原有的手工分工的基础上新增了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设置电算化岗位时不仅要适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要求,而且要与会计部门的会计人员配备相适应,要符合单位的实际规模。如何合理分工又与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内部控制等相适应,尤其是网络和数据库的开放性也对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人员在感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会计机密的被侵犯、被恶意破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电算化操作人员具备多面手的职能,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电子学和信息学的综合运用,人的素质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是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某种程度上能弥补硬、软件投入相对不足的缺陷,提高信息系统运行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安全策略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正在逐渐好转,基本完成了手工会计记帐向电脑会计记帐的转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推广和应用,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充分发挥会计在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和管理的作用,这也是会计电算化行业中一项值得思想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建立健全电算化制度,规范电算化安全管理
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安全、准确、合法、可靠,规范、合理、健全的制度管理是最基本的保证。针对电算化系统,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整章建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定严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的日常维护
电算化实施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活动,对不同的会计软件在可用性、安全性上进行比较,选择适合本单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会计软件,并根据软件性能要求选购与之运行环境相适应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
在电算化运行阶段,电算化安全控制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程,建立规范有序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制度化管理,就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硬、软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网络化的单位还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者还要根据本单位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当然单位在制定这些内部管理制度时,应充分体现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障,制度制订后还需要重视并倡导制度在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2)安全运行技术保障。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算化操作人员要善于运用软件的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功能。成熟的财务软件对输入的数据具有校验功能,如总额控制校验、数据平衡校验、重复输入校验,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只要对该功能启用就能发挥作用,但要经过必要的授权,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二是建立多级备份与恢复机制。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的目的就是防止系统瘫痪,提高安全性,保证在意外情况下有快速自救能力。要善于运用先进的安全保障设备和措施,建立多级备份和恢复机制,会计电算化开展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分层次的采用多种备份方,发生故障时,保证在一般故障出现时,服务器系统的不停顿工作,瞬间恢复。三是加强系统的防病毒入侵工作。尽可能做到财务系统的相对封闭运行,控制病毒源,及时更新防杀病毒软件,充分运用加锁存储设备,加强磁盘读写控制。网络环境下除防病毒措施外,还应采用网络防火墙技术、网关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
三 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监督与管理
必要的监督将会促进管理制度执行水平的提高,电算化工作也不例外,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系统维护人员的监督。主要是监督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性能是否降低,有无病毒存在,指导操作员操作,检测数据的完整性。②电算化主管的监督与管理。主要是监督操作人员有无违规行为,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及时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调整,监督系统的运行质量。③电算化单位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单位领导应把电算化工作作为本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单位领导要加强本单位的电算化监督,经常听取单位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工作的意见,支持电算化及安全管理工作。④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监督电算化单位的电算化组织实施情况、管理状况、安全措施情况。要把电算化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电算化的安全性作为评价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组织电算化单位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组织行业精英专业指导电算化安全。
四 电算化会计人员培训教育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电算化安全保障的现实需要。①知识更新。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电算化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单位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②安全教育。深入开展电算化人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③后续教育。后续教育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在加强会计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也应注重电算化安全的教育,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的培训。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