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经济管理方法的特点为)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2 03:53:48 归属于会计论文 本文已影响38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三)为“知识创新”服务的管理会计新体系的创建。

  1.“知识创新”的人文基础。前已指出,“智本管理”是一种以尽最大可能促进“知识创新”为中心任务的管理,是“人本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知识创新?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更有赖于人的创造力的自由、充分的发挥。而人的创造力的自由发挥,又以人的各种基本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为前提,以人作为人能享有本身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这就要求形成一种机制,以促进人的人本立场、主体意识和人性智慧的回归,从而为知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文基础。

  更具体地说,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深藏在人的大脑中的精神财富,是不可能依靠外力的强制(如通过上级的发号施令)把它挖掘出来的。而通过知识类型的转变,实现知识创新,则是一个知识社会化、共享化过程,只有在认识一致、感情共鸣、价值取向相同的基础上,让人们自觉地形成乐于奉献的精神——“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精神,才有可能实现。为此,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实行产业民主,使员工和经理人员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参与权、知情权,把人本主义、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始终,使企业真正成为民主的、人性化的组织,才有可能从人的内心深处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在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形成一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共同理念。这是促使每个人头脑中的知识宝库能转化为企业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的微观基础和条件。

  2.创建为“知识创新”服务的管理会计新体系。如前所说,“知识创新”是一个社会过程。也就是新知识一般不是某个人单独创造的,而是在一个组织内通过团队(一个群体)中的各个成员共享知识而产生。知识创新的关键,是要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最终转化成对企业整体有价值的知识。在这里,碰到的最困难的问题在于:一个人的知识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知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易于同企业内其他成员沟通和共享;而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难于同企业内其他成员沟通和共享。所以知识创新,是以隐性知识为起点,并通过知识类型的转变而实现。显性、隐性两种知识类型,可以形成如下四种形式的转变:①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②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③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④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注:较详细的论述,请参见[日]野中郁次郎著:《知识创新型企业》一文,载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从以上知识类型四种形式的转变,可以看到:知识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的一个重大特点,在于知识资源并不会因为由更多人分享而减少,反而会增加,即一个人的知识同别人分享了,别人受益,自己也无损。

  设计一种指标多样化的瞬时信息卡,掌握企业各成员四种形式的知识转变。如前所说,隐性知识是无形的,是深藏在人的头脑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而知识类型的转变是发生在人的内心深处的活动,怎样运用信息卡来掌握各个人知识类型的转变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总的思路是:知识类型转变的过程的确是无法捉摸的内心活动,但知识类型转变的结果却是有踪迹可寻的。有迹可寻,就可以为人所掌握。那么,是怎样有迹可寻呢?假如有一个极其高明的面包师(注:较详细的论述,请参见[日]野中郁次郎著:《知识创新型企业》一文,载彼得·F·德鲁克等著《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他拥有一种与其他面包师不同的诀窍,他做出的面包有一种特殊的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风味,其他的人无法模仿,他自己也无法用明确的、系统的方式进行表述,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他的这种诀窍,是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存在。后来另一成员向他拜师学艺,他言传身教,学徒也有所领会,手艺有很大提高,做出的面包也很受欢迎,但学徒也无法明确表述其中的奥妙,这种手艺对学徒来说,也还是一种隐性知识。这就意味着:原来一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变成了两个人的隐性知识,表现为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变;再经过较长期的实践,师、徒双方或其中的一方,认识上出现了一个飞跃(思想上豁然贯通了),可以把所拥有的诀窍明确、系统地表述出来,写出完整的、可操作性面包制作方案,甚至可据以生产出特种类型的面包机。这样,就实现了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

  以上两个阶段转变,怎样有迹可寻呢?我认为:转变的结果是有迹可寻的。其中第一阶段知识类型的转变,表现为由师傅一人的隐性知识转变为师徒二人的隐性知识。对这一转变的成果进行差量分析:设师傅授徒时仍然照常进行生产操作,其产出品(面包)的产量、产值可以存而不论;产出差量表现在学徒学艺取得的新知识会融入到他制作的产出品(面包)上,相应地表现为产量,产值的增加。其中第二阶段知识类型的转变,表现为除了师、徒二人仍拥有原来的隐性知识而照常生产的产出品可以存而不论外,产出的差量表现为隐性知识显性化而形成的一项新的面包制作方案,这是一项新增的无形资产(因为可按规定程序取得专利权)。

  可见,知识创新的成果,可以用为企业形成的产出增量来表现。但这里所说的“产出”,应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不能局限于上例中所说的有形的物质的“产品”和“资产”的产出。对知识创新成果(表现为产出)作广泛意义上的理解,对生产性企业整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面:在生产成果上表现为产量增加、产品质量改进,新品种的投产等;在生产条件上表现为生产安全情况的改进,生产弹性程度的提高,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更有成效等;在生产储备上表现为科技开发、人才开发、产品开发等的超前性提高等;在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协作配合情况的改进等;在企业与外界的关系上表现为顾客满意程度、供产销协作配合、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改进等。

  由此可见,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消长变化来反映以“产出”表现的知识创新的成果,说明知识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是可以渗透、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基本认识: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链、行为链,同时表现为知识链、价值链。也就是在完成各项作业的行为中,新知识的融入,导致凝聚在所完成的作业上价值的增加,而产品作为各作业的总集成,各有关作业上价值的增加,自然也会凝集在最终产品上,表现为产品总价值相应地增加。由此可以看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链、行为链、知识链和价值链的统一。它充分说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生产性企业来说,知识创新是企业整体价值增加最重要的源泉。[责任编辑:编辑部]

  上述多样化的指标体系可按企业内部各个组成单位的工作任务,各有侧重地纳入各个组成单位的“瞬时信息卡”、并可参照我国20世纪50年代曾广泛实施过的“班组核算”的做法,由各个组成单位以一定的基数为底数,自行逐日按人进行差量反映(反映在原有基数上新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然后,由管理会计师定期(周或旬)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借以全面掌握知识创新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上的具体体现。由此而形成的核算体系,可以视为为创建直接服务于“知识创新”的管理会计新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著:《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美]赫伯特。西蒙著:《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杨砾、徐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3.余绪缨“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财会通讯》,2001年第10期。

  4.余绪缨“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经济学家》,1998年第1期。

  5.余绪缨:“论知识经济的社会文化观与现代管理会计”,《财会通讯》,1999年第9期。

第一页 第二页 第三页中国经济问题·余绪缨 [责任编辑:编辑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