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的战略意义(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十大趋势)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2 03:56:40 归属于会计论文 本文已影响23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内容摘要]本文就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平台技术、会计软件、制度安排、教育模式四个方面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基于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硬件配置,全面考虑功能、市场与技术的会计软件定位,会计制度变迁与信息技术并行发展,培养三大核心能力的素质教育改革是我国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技术平台;软件定位;制度变迁;教育模式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化在会计软件标准的规范、会计软件产业的形成、会计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已经奠定了相当的基础并日益走向成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定位,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致使会计信息化远离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会计信息化制度创新滞后,会计信息化教育模式落后。

  一、会计信息化平台定位

  硬件技术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离开了硬件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是无法开展的。不仅如此,硬件技术的层次还直接制约着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质量,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效益性等。因此,硬件技术的科学定位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中硬件系统的配置,或者说是会计信息化的硬件系统模式。

  (一)传统的硬件系统模式:远离网络的单机、多机或者多用户系统

  会计信息化的硬件系统常采用单机系统、多机系统、多用户系统和网络系统四种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不同的特点。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集中控制、系统可靠等功能特点,因而,对于象会计这种数据源头分布灵活、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数据加工要求严格、数据传输要求及时、信息反馈对象广泛、信息存储安全性高的工作来说,计算机网络具有特别巨大的诱惑力。

  毋容置疑,将会计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上,远比单机系统、多机系统、多用户系统的效率高,这也是实现以会计信息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根本途径。然而,我们从实践中看到,许多企业主要选择前三种模式,而对网络系统模式过问得不多,使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模式呈现出一种远离网络的格局。

  (二)远离网络模式的主要因素:需求、管理与技术

  传统硬件配置模式远离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需求、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许多企业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强烈要求。许多企业常常因为手工会计已经能够处理现有会计业务量,而且管理层对会计的要求也仅仅是一种事后核算而已,因此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很小甚至根本不存在。这样,选择单机系统或多机系统模式,在投资很小的前提下,既可以满足会计工作者改善办公条件的愿望,还能利用计算机做一些非会计业务的其它办公事务。

  其次,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下,没有不同管理层次之间、不同管理部门之间数据交换的需求。虽然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是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却远未做到。他们不知道将必要的原始数据收集在一起,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数据生成有价值的信息,不能确保组织内部合适的个人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形式收到这些信息,更不知道如何更新信息。这样,在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中,以会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在不同层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就成为空白。因而,选择单机系统或多机系统的会计信息化模式就成为这种企业管理的特定产物。

  最后,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管理人员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欠缺,是会计信息化远离网络的重要原因。计算机网络是一门较为复杂的技术,会计信息化网络系统模式的选择,不仅意味着会计信息系统组建时对企业高技术的要求,而且在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期间,还涉及到远程数据服务、网络系统管理等技术性问题。尽管有些工作可以交给信息技术专家来完成,但是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与这些要求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即使选择网络模式也难以有效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因而,让会计信息化远离计算机网络,既可作为企业未来会计信息化发展目标的过渡,又不至于给会计人员过重的技术压力,就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硬件模式的一种当然选择。

  (三)会计信息化的技术平台定位: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逐步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环境,同时作为一种技术平台的变革,对会计信息化也产生了极大地冲击。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不仅可以在国内,而且可以在国际上把各地有关信息和所属分支机构的数据汇集到企业总部。会计信息化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实行动态管理,集中决策,以减少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基于国际互联网这个技术平台,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企业之间沟通的手段和协调的机制。正是这种手段的变革和机制的转换,电子商务对企业整个物流结构甚至于物流的理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可见,会计信息化是无法回避电子商务这种企业经营技术平台的。相反,只有建立在这一技术平台上的会计信息化,才能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二、会计信息化软件定位

  (一)功能定位: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再扩展到知识型是实现我国会计信息化从手工模拟到系统变革的根本途径

  核算型会计软件的根本任务是手工会计核算的计算机化,通过对会计凭证的处理提供会计报表是它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特色是以会计核算为已任。如果会计软件囿于对手工会计的模拟,必然造成软件设计对输出视角的依赖,即使其仿真性、集中性和傻瓜性在表面上已经与手工会计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在本质上只不过是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作为传统会计的工具和奴隶而已。

  管理型会计软件是从核算型会计软件基础上延伸过来的,它将会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结合,辅助管理者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其主要特色是集核算功能与常规管理功能于一体。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决策支持是以决策因素可量化为前提,并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但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都可以量化,特别是会计专家的意见、经验、知识、分析和职业判断等致命因素,使管理型会计软件,面对那些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知识型会计软件是在管理型会计软件基础上延伸过来的。它的主要特色是集会计核算功能、常规管理功能和智能管理功能于一体,其扩展的功能主要是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二)市场定位:大力发展我国多层次商品化会计软件

  市场需求反映了企业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它是会计软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计软件市场仍将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会计准则的标准化将逐步缩小企业间会计系统的差异,这样,与非商品化会计软件相比,商品化会计软件在软件设计的成熟性、技术的先进性、性能的稳定性、版本更新速度、功能扩充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因此,企业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需求会逐步扩大,非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下降。

  其次,企业对会计软件需求的层次性将逐步拉开,其差别将更加明朗化。尽管企业对会计软件的需求千差万别,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需求层次逐步拉开已成趋势。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远未得到充分发展,这些企业对性能价格比的关注将推进小型会计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大型企业会计业务和其它业务的接口日益紧密,单纯核算型会计软件已不再实用,必将推进管理型、知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

  最后,会计软件向著名品牌集中将愈演愈烈。著名品牌的会计软件常常十分重视软件质量、软件升级和售后服务,满足企业长期放心消费的心理。专家们指出,只要现有财务软件没有框架上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种发展趋势还会进一步加速,从而使财务软件市场份额更进一步向著名品牌集中。

  目前,在保持现有核算型会计软件势头的基础上,应加快发展管理型会计软件和知识型会计软件,以多层次会计软件市场供给来适应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同时,在会计软件业内,应注意培养名牌软件以带动会计软件市场的全面发展。

  (三)技术定位:融合多种先进技术是我国会计信息化走向世界的领先策略

  在技术定位上,不能只注重会计软件研制本身的技术特征,而忽视会计软件内含的技术水平,应特别强调技术先进性。技术先进性侧重于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的这种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这意味着,如果在软件市场有两类会计软件,一类是基于传统原则开发出来的主要用于会计核算的商品软件,另一类则是基于先进性原则开发出来的用于管理控制的商品化软件,购买后者,不仅能够实现会计核算的要求,而且能够带来企业管理的变革。这种优势本身可以拉动企业对会计软件需求的变化或潜在需求的现实化。

  实际上,将会计、财务、营销、管理等的先进技术与方法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后,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就必然要求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它管理人员熟悉新的技术与方法,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会计信息化制度定位

  (一)陷入手工模拟的困境是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制度选择的结果

  为了适应环境,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遵守传统会计的系统规则,而且要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定,导致了会计信息化对手工会计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仿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会计信息化制度选择的历史。它选择了围绕工业革命成长起来的手工会计规则,选择了规范会计行为的现行会计制度。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规则的部分改变,预示着会计信息化已向传统会计提出了挑战,而不是被动地适应会计制度的变迁

  首先,在组织体制方面的突破。手工会计是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组织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会计信息化中,组织体制的主要依据则是数据的不同形态。这样,会计信息化将手工会计对数据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的操作方式,改变为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式,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更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其次,在簿记规则方面的突破。手工会计规则规定的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使用活页账册;错误的记录要用划线法、红字更正法去更正。而会计信息化打印输出的卷带状账页,只能“装订”成活页账,打印输出的内容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会计报表。手工会计中的账册核对工作在会计信息化中已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如果出现记账错误,会计信息化采用输入“更正凭证”或称“红字凭证”的方法来改正。

  再次,在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的突破。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无论在实际工作中选用哪一种处理程序,都离不开“平行登记”。而在会计信息化中,平行登记已化为乌有,其中间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过程,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

  此外,在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档案形态等许多方面,会计信息化对手工会计制度与规则的突破都有体现。

  (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会计制度的变迁并行,是引发传统会计变革的基本模式

  通过会计信息化本身的发展与进步来改造传统会计的规则,并不是不可能的。从本质上讲,期望在传统会计彻底改造后,再去解决会计信息化现有的“仿真”问题,实际上必将步入新一轮“仿真”。因为,当传统会计的系统规则和会计制度按照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进行彻底变革后,会计信息化也只能按变革后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设计和开发,这实际上是在对变革后的手工会计进行新的“仿真”。至此,我们提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考察企业经营形式的变化,研究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支撑性,从会计制度的重新安排出发(而不是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出发),使会计信息化在发展中促进会计制度变革,会计制度变革又推动会计信息化的飞跃。这是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化“仿真”问题的主要途径。

  四、会计信息化教育定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在是改革会计信息化人才教育模式的时候了。尽管这项改革包括很多内容,但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计算机素质。

  美国会计未来学家鲍勃。埃利奥特(BobElliott)曾预言信息技术将使会计迎来第三次浪潮。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起的“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中,会计人员的五项首要竞争力和五项首要服务都涉及到技术,这意味着会计人员应该通过有效应用现有的、正在形成的、未来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使企业界每当需要业务解决方案,尤其是利用技术的业务解决方案时就会想到会计。可见,信息技术对会计职业生命是何等的重要。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克服两种极端的观念:一种观念认为会计人员不必有多高的计算机技术,只须熟悉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就可以了。另一种观念认为会计人员要在新世纪真正地创造价值,必须精通计算机技术。遵循前者,会计专业和其它任何非计算机专业相比,绝对没有任何关于从业所必须的计算机特质。遵循后者,我们便会不自觉的使学生偏离会计专业而更象计算机专业,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偏离了专业方向。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合理定位是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关键应由企业期望具备的业务性质、要采集的数据及应提供的信息来决定。我们认为,目前会计教育中计算机素质培养的核心应立足于三大基础上:硬件使用基础、软件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基础。

  (一)关于硬件使用基础

  许多大学对计算机硬件如何使用都不以为然,几乎所有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类教科书都没有详细地介绍他们以后怎样使用这些将与他们朝夕相伴的设备。不少的会计本科毕业生无法将打印机联接在主机上,不会安装上网用的调制解调器,不能更换已损坏的鼠标、软驱和光驱。

  显然,在四年大学中,要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原理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设备是完全可能,而且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强调的是,从职业的角度看,我们只需要培养学生“使用”会计信息化硬件的方法,或者说做到“知其然”就可以了。

  (二)关于软件应用基础

  相对于会计信息化硬件而言,会计人员可能接触到的软件就要丰富得多了。软件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软件常常令会计们目不暇接,但是,只有那些真正对会计服务有益的软件才值得我们去关注它。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参考国外早已走过的路子,探索会计教育中软件应用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框架是当务之急。

  (三)关于信息技术基础

  技术影响企业的运营方式,影响会计和信息系统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影响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和IT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方式。会计人员毫无必要成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因为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成熟使我们掌握一门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会计人员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业务问题中。因此,霍兰德宣称,会计人员“所需要的是从全局角度,从概念角度去理解信息技术。”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宋远方等。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2][美]霍兰德(Hollander,A.S.)等著。杨周南等译。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

  [3]杨周南。IT环境下传统会计面临的十二大变革[J].新华文摘,1999.10.

  [4]薛云奎。手工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J].会计研究,1997.11.

  [5]傅元略。扩展会计信息化功能的策略[J].会计研究,1996.4.

  [6]珠海远方电脑有限公司。会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J].会计研究,1996.12.

  [7]许永斌等。浅论智能型会计专家决策系统[J].会计研究,1998.12.[8]lofAccountancy,April1993.彭家生、徐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会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