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财务预算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保证高校资金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 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加强预算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科学地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当前,在高校财务预算中存在较多问题,希望高校对此引起重视。
一、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制度未能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学校长期缺乏自主性,对学校事业计划缺乏长期规划,导致学校在预算时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高校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预算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目前,有的学校尚未真正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有的学校没把财务预算制度作为组织财务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有章不循、随意更改的现象比较普遍,使预算成为摆设。不少学校制定了财务目标,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财务预算,这些财务预算表面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学校管理基础差,所编制的预算从一开始就缺乏生命力,难以据此对各项费用、支出加以有效控制,造成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的严重脱节。
(二)预算管理虚,资金管理散
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系统,难以令高校的预算管理部门对由于预算执行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快速反应。Www.lunwen.net.cn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形同虚设。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资金使用混乱、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审计监督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效果不佳。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额预算的特征,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三)预算编制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些高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能真正做到以收定支。一些高校编制公用经费预算,依然沿用“基数+增长”的粗线条估算方法,预算项目安排与会计科目缺乏合理的接口,不符合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要求。预算项目立项的完整性及部分项目预算金额确定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高校在预算下达后,没能实施监控、跟踪管理和指标考核。对下属各学院(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和问题,财政部门心中无数。一些高校所属学院(部门)的负责人,盲目地使用资金,有钱用完再说,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的轨道。部分预算项目直接或变相改变用途和使用方向。有些学校为达到上级部门对某些经费在金额上的要求,将部分不应该在该项目中列支的费用列支。由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审定过程复杂,高校预算一般在上年决算完成后才开始编制,通常到当年的3、4月份才能下达,少数高校的预算到5月份才正式出台,形成一段时间的“预算真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度预算的正常执行。
(四)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网络
从学校实际情况看,缺乏一个完整的财务预算控制网络,往往是费用预算控制较好,而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较差;费用预算控制较好,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资金预算控制较差,这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发挥综合的整体效应。预算资金管理不规范。从学校预算资金的运行看,预算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挪用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屡有发生,从而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支付能力不足,特别在上半年,很多学校实际上靠借新还旧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二、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预算管理
对于年度预算的编制,高校要组织学习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有关部门预算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做好部门预算工作,学校应组织召开校内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参加的部门预算工作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并对做好学校预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的具体要求。学校财务处更应把预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对参加具体预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章立制,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做法,确保预算的质量,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建立健全校( 部门) 二级预算管理体制。通过制定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同时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 部门) 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
(二)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所有的预算支出以零做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这种预算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限制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将学校所有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然后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总体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先后次序。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按照已认定的先后次序来排列,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来测算每一单位部门的支出需求,将预算编制到具体项目。对赤字项目则建立滚动项目库,按重要性排序,视财力按顺序分步专项落实整个预算编制过程。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分解的部门目标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沟通,形成预算初稿,经学校审核批准,形成正式预算,逐级下达给各部门执行。
(三)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第一,严格审批权限。学校各单位的经费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下的超计划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各经费申请单位负责人对申请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负责,按规定权限审定签发经费申请的校级领导必须检查所处理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并对其合理性、完整性及用款进度负责;财务部门的审批依据是原始凭证和资金运筹情况,并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资金运作以及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负责。
第二,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实行“经费本”控制管理。实行计算机跟踪监控,采取“经费本”控制是实现学校财务预算管理,调动二级单位自觉理财的积极性。“经费本”办法即根据年初批准的各部门各项目的预算实行电算化管理,对各部门用款实施监控,随时向各院系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做到无经费本或经费本上余额不足不予办理,严格按照经费本规定的项目、内容、范围审核报销。
(四)加强预算支出绩效考核,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绩效考核是对经费支出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的预算支出管理模式。绩效的评价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来实施。高校应确定绩效考核评价的领导组织机构, 建立预算计划、决策、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预算绩效考核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项目投资评价三方面考虑, 绩效指标的设定应遵循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大的预算项目和重点开支及部门的包干经费,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追踪问责。 建立学校各部门预算执行评比考核机制,考核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效益性等,并将其与各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 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 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赵勤. 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07(1).
[2] 刘玮敏. 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途径[j]. 财会研究,2007(7).
[3] 高丽红.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7(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