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人才培养也应当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逐渐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培养新时代的财税人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文章介绍了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内涵,深入分析目前财政学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新时代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当转变专业课教师育人理念,注重思想道德引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专业特色优化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管理部门要统一要求,鼓励创新。
关键词:课程思政;财政学;经济理论;创新意识
一、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财政学作为经管类众多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研究的是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财政理论基础、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与政策的框架结构来阐述财政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财税知识体系,并且帮助学生培养合理的逻辑分析结构。具体到“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则应该结合时代背景,积极响应政策,扎根中国大地教学,结合我国国情,梳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改革和变化,此外还要满足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要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时俱进,完善教学教育理念,重视德育,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财政案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党的执政之道,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强化公共责任和公共管理能力,强化法治意识,敬业诚信友善等。与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相比,课程思政不是开设一门新的课程,而是要在教学建设、教学教育模式和教学评价手段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位一体,从原来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转向教育,通过浸润熏陶、启发引导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建构德性,同时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们善于思考、感悟、鉴别和体验,最核心的是不要把教师的思想直接搬到学生的脑子中,而是一个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这正是目前需要努力的教育方向。
二、新时代财政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认知出现偏差刚开始推进课程思政的时候,很多教师甚至管理部门心里存在疑虑,他们可能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委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门、是辅导员的事情,与教学无关。究其根本,深入了解即可发现,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课程思政有思想政治理论的要素,但是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课程思政不是要把专业课、通识课变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是开设新的专业,新的课程,也不是每堂课都要进行体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思政理论课需要围绕一个点进行体系化的教育,也不是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显性化,课程思政可以显性也可以隐性,甚至不用表达,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就像菜中放盐太多也不行,所以就要求课程思政实际上还要遵循原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律,而是要找出一些德性的元素,嵌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只需要把教学理念方式手段调整一下,就可以做到自然地将传统的知识能力教育转变成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教育。2.专业融合有待加强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还不够充分,有些专业教师是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没有精心研究重要知识点的德性目标,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较少联系思政内容,或者在问题设置、课堂互动、场景设置等方式上安排不够恰当,导致两者联系较为牵强,最终教学内容与目标设置脱节,教师在课堂上自说自话,思政内容嵌入不够深入流畅,思政味过快、过少、过淡,课程思政内涵缺乏深度分析,从而学生无感,不能够产生共鸣,不能引发深度思考,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空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起不到教育作用,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学生的动力不足,学习状态不佳。3.教学手段有待丰富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有些专业课教师只是把思政教育生搬到课堂中,采取简单灌输的方式向同学们传授现象,只注重结论性的教学,而忽视了课程的生动性,没有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够新颖,学生的兴趣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对于理论知识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达到学生自主思考的效果,亦或是教师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或是只谈理论不谈实践,忽视了教育的规律性,其实教育应该是一个形成式的过程,不是靠最后考试的临门一脚,学习过程也很重要。因此在建立了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后,选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教育的目标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财政学教学创新优化对策
1.转变专业课教师育人理念,注重思想道德引领学校应该加强对于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课程的培训,组织评选示范课程和教案,组织教师交流和集体备课,组织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等,来提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准确认知课程思政不是开设新的课程或新的专业,不是每堂课都进行体系化的思政教育,要遵循既有的课程知识体系,找准德性元素有机嵌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思想政治熏陶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相应地,专业课教师也应该多关心国家大政方针,多与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自觉地德育引入专业课知识的教授中,把思政之“盐”融入专业教育之“汤”,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就像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一些道理,有的时候学生是会抵触的,但是如果像盐溶于水那样融入到所有的课程里面,像专业课程等等,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应当建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一个新思政格局,使思政从原来的专人教育转变为人人的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是育人的工作者,那么这样就可以克服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两张皮现象。2.管理部门要统一要求,鼓励创新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要加强规划、政策和资源供给,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要尊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的特点,以及每一位教师的特长,鼓励其各展其能,多鼓励、多指导、多包容,让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当然在这个创新过程中也要守住教学底线不能破。另外可以建设德智一体的新型教学实践平台,可以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也可以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享资源,实现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的优势叠加、职能互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进一步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与统一。3.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专业特色优化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学生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满足之后,学生需要更大的价值引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当今国家给学生的资助非常多,这也就是说当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质量不断优化、科技日益进步、物质条件日益优越的时候,学生们需要更高远的一种价值引领来激发他们去投入学习,否则就会出现学习动力和学习劲头不足的问题,那么教师自然要引人以大道,了解当下时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根据时代特色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说可以尝试慕课、爱课程、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嵌入思政的教育元素深入挖掘网络资源,使用与学生生活相关、学生兴趣较大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使思政教育摆脱枯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质量人才。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授理论的时候,注重结合实际,由实际问题引发出理论问题,在案例选取时,保持内容上、形式上、视角上的新鲜,让学生喜欢听,听了还想听,让课堂变得有意思。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相关的学术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明大德、受公德、严私德,理解并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开展家国情怀教育;重点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和创业历史。
四、结束语
经济是一国之命脉,财政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经管类人才方面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社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手段不断提升,经济和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管人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不高引起的财务造假、诈骗、信息披露不全等问题屡见不鲜,故而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品德、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刻不容缓,而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恰好能够解决传统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的问题,所以建设好财政学课程思政显得尤为迫切。日常生活中其实经常会遇到一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甚至每个人都与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在校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就是财政拨款,很多大学和中小学也是靠财政投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些非生产部门,像医院、科研单位、学校、机关等主要靠财政拨款来维持和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的公共设施,比如地铁、高铁、机场、港口等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一个国家想要安全稳定,必须要有国防、军队、公安、司法上的开支。若专业课教师能够准确认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合理嵌入教学过程,再辅之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定能促使学生在提高思考能力的同时,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认同感,全方位提升教学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樊丽明.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重点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20(09):4-8.
[2]刘奕琳.推进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2):81-83.
[3]伏永祥.“互联网+”思政教育助力培养新时代青年[J].人民论坛,2021(01):94-96.
[4]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57-60+71.
[5]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01):79-83.
作者:王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