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一、引言
随着大规模的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量的Internet业务的应用,特别是3G技术的普及、4G网络的试运行,和未来通信的强劲发展势头,使通信工程专业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技术更新最多、需求增加更广的专业之一。在市场通信专业人才紧缺的形势下,国内各重点院校纷纷开设了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一大批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也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这些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立足于为地方经济与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地方和专业特色,成为各重点院校的有益补充,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由于其定位的特殊性,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和学校特色,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改进,探索适合地方性普通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
二、目前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地方性普通高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3],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不符合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就业特点,过分强调理论推导和公式计算而忽视其物理意义和内涵,实践教学相对薄弱,课程设置明显滞后,没有结合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等方面。除此之外,地方性普通本科院通信工程专业也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由于该专业理论性强,数学基础要求高,因此对于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采取完全理论化的学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很少从事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更多的是从事技术支持、运营维护、通信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过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往往没有太多的应用价值。作为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在生源质量、综合实力、资金配给等方面与重点大学存在很大差距,无法照搬重点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如何发挥地方和专业特色,找到合适定位,并制定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根本,所有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均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设定和实施。我校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自身的和学生的特点,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贴近于我校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更有利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我校原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1)专业基础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2)专业必修课包括: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Matlab与通信仿真、数据通信、现代交换技术。
(3)专业选修课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现代图像处理、移动通信技术、虚拟仪器技术、随机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导论、微波技术与天线、现代通信网监控与管理、光纤通信、专业外语、卫星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嵌入式系统。
经过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分析后,对我校原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如下:
(1)通识必修课中取消了机械制图课程。由于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和今后就业中,未发现涉及与机械制图课程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因此将机械制图课程取消,以在同等总学时情况下,增加专业课学时。
(2)专业选修课中取消卫星通信课程。由于我校属于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因此,毕业之后进入卫星设计与研发的院所和企业的可能性非常小;通过对我校近十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十年毕业生没有从事卫星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取消卫星通信课程。
(3)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4G核心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两门课程。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移动通信课程中的2G和3G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随着4G技术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必将带来广泛的就业需求和机会,因此,我校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4G核心网技术课程。此外,通信技术和电子科学融合的产物——物联网,也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不少学校纷纷开设了物联网专业。由于我校目前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条件并不成熟,同时物联网专业的就业面又稍窄,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了物联网技术的专业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选修。
(4)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由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课,并在实践环节中,增加电子系统(单片机)课程设计。通过对我校近十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从事单片机方面的毕业生占有很大比例,因此,为提高学生单片机的应用和设计能力,我校不仅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由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课,还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电子系统(单片机)课程设计。
(5)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时候,对所学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目的性。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程,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进行后续的学习,也使学生对整个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有一定的概念,以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不同于重点大学的学生,其基础和学习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寻求更适合其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人才。
1.重物理意义,轻公式推导。通信工程专业中一些重要的专业课,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都存在大量的公式推导。由于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一般数学基础较为一般,面对大量的公式推导非常容易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这对学习十分不利[4],还容易导致学生只会算题和推公式,而忽略了其真正的物理意义及内涵,以致在完成课程学习一段时间后,比较容易遗忘,感觉什么都没有学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习的主要目的和重点,即使学生真正理解其物理意义,掌握其课程和学科的精髓,即使在多年后的工作中,公式早已忘记,仍然能够牢牢记住其真正的物理意义和精髓。
2.全面提升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通信工程专业的理论性很强,不少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往往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实验课程主要是验证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设置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各门实验课程间彼此独立,缺乏相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等[5]。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应尽量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设计能力。还应注意不同课程实验之间的相关性,在进行课程实验设计的时候,最好能够将不同课程融会贯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系统感,还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3.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寻求自己的专业特色。由于我校为以农业为主的综合性院校,所承担的科技项目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在垦区从事农业现代化或在农垦通信公司工作。基于此,应充分结合我校这种特色和优势,在教学中多融入与农业现代化相关的科研项目,如农业智能控制、农业物联网等相关项目,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扩展视野,毕业后也能更快地投入工作。
五、结论
本文根据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和学校自身的特点,通过调研和分析,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表明,改革有利于发挥地方性普通院校的优势和特点,有助于培养具有自身优势的创新型人才,其研究成果在我国各地方性普通院校及其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富爽等
第2篇:新建本科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探讨
1引言
以计算机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引起了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随着通信产品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通信工程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很多新起的本科院校都纷纷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行业转型这一必然发展趋势,迫使高校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使得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2在人才培养定位前提下的专业教学研究与探讨
2.1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
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非常热门的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因此不少高中毕业生会为了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而选择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大方向下有很多细的专业方向划分。十年前的通信形式以固网通信为主,而今无线通信的便捷性和应用广泛性使其迅猛发展,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无线通信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当今通信的主流形式。通信的发展是以人才为基础的,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对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人才培养定位这一问题对新建本科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探讨。
所谓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本学院的师资与环境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所有的院校首先都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然后再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由于新建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师资与设备有限,尽管其努力向较成熟完善的院校靠拢,但实施起来还是摆脱不了原有的专科培养方式。主要表现如下几点:
2.1.1教学的内容与难度还是停留在专科的层次上,或者只是稍微加大的难度。学生感到考试简单,给学生产生一种误导,学生觉得该课程比较简单,不需要花时间去学习,从而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一种不正确的理解,甚至觉得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没有任何的作用,浪费时间,或者是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一种懒惰的现象。
2.1.2教学大纲的制定存在问题。为了顾及全院的共同发展,某些公共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由他系部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由于专业的跨度较大,其他的系部不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体系及知识的难易度。在专业课教师授课的时候出现很多本应该是在公共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开设有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却反映没有学到。这就出现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矛盾。因为专业基础课程没有为专业课程做一个良好的奠定基础,所以产生了矛盾,最后专业课程无法按照专业水平的要求授课。
2.1.3新建院校的不完善导致人才培养上出现短板。由于新建的本科院校的不完善,有较多的客观问题存在,因此其培养的人才无法与较完善的、成熟的高校相比。每个学生都希望毕业后沿着本专业继续发展,能有较好的就业,或者能够进入更好的领域。但由于新建院校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之后的就业如何,有哪方面的就业,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学生对这些东西非常的模糊,因此面临就业问题的时候,学生会与其他的较成熟的院校毕业生相比,二者之间专业技能及其对社会、对行业的了解认识程度的悬殊,导致前者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新建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不完善,师资力量以及设备的缺陷,教学的方式没能完全的转换,从而导致这个矛盾的存在,且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
2.1.4新建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市场认知度不高。由于通信行业的企业及单位对新建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缺乏了解,甚至没有了解,因此在选择人才时,往往首先考虑知名度较高,或者本专业发展比较成熟与完善的院校毕业生,这一点在中大型的设备商或者是国企的研究所等单位体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情形下,新建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会受到就业的压力,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中大型或者稳定的设备商、运营商或者研究所工作。所以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的学生会选择继续考研,希望能考到该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中继续深造,为后续就业奠定基础。但此时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新建院校的这些学生考研的难度相当大,很难坚持到最后。
2.2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4个问题,在新建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具体办法:
2.2.1抛弃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以专业基本要求为主,因材施教为辅的方式,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对专业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组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设立专门的时间段为学生解难答疑,使学生在遇到问题与困难时,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里请教授课教师或专业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2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根据本系部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列出详细的教学课程体系,并且给出详细明确的教学大纲,这些教学大纲应详尽地罗列所学内容。例如,主要课程《线性代数》的内容要求:本课程要求主要讲述行列式定义、性质,克莱姆法则,矩阵及其运算,矩阵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通解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租借的结构,向量的线性相关性,极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D维向量空间,欧氏空间,相似矩阵,二次型及标准形,正定二次型[4]。教学大纲应该由通信工程本专业的教师来制定,具体而言,由其他系部承担授课责任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应由本专业的教师统一制定,而由本系部承担授课责任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由该专业教研室统一制定。教学大纲一旦制定,授课教师不能随意修改,必须严格按照统一制定的课程大纲的要求授课。这样既统一了教学的要求,从而更能体现出专业水平,也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尽量减少由于院校新建而导致的教与学的矛盾。这样既能使学生能更好地的学习专业知识,也能间接地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3总结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建立通信工程专业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其需要采用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调研与总结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从而实现培养新时代的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的目的,适应市场与国家的人才需求,能够在当今就业竞争激励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陆伟艳 张晓洁
第3篇:新升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改探析
引言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所谓的新升地方本科院校,是相对部属高校和全国综合性高校而言,一般是指地市级中心城市办的多科性或综合性本科院校,他们大多数由原来的师范类专科学校或高职类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新升本科院校作为新生事物,有着潜在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与老牌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相比,他们有着相同的教学要求,却因为地缘差异和地方经济欠发达、条件不足、师资队伍的薄弱而使得部分课程的教学及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为例,浅谈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合格电子、通信人才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的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典型系统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三大主流技术:WCDMA、cdma2000、TD-SCDMA。这些知识覆盖了高、低频电子线路技术,信号的频谱分析,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后续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生事物,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济、地缘、生源等原因,造成《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准,条件不足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一般由专科升格而成,本科教育办学历史短,对于本科生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其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定位不够准确,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移动通信技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院校只将其作为选修课开设。且部分新升本科院校存在着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的现象,这种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取向,直接影响《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且新升本科院校多由师范类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对于新发展的专业实验设施少,条件差。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新升本科院校的前身一般都是高职高专,且所在城市多为二、三线地区,地域经济发展可能较为迟滞,本科办学历史短,但又面临着高校扩招,使其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且很多老师担任着多门课程多个班的授课,任务繁重,少量的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很多课程不能得到充分的准备,教学质量不佳,也造成教师自身业务不精的现象。同时也由于这种原因,使部分教师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久而久之,造成了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动手能力差,不能形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师资体系。由于很多教师很少从事或者不从事科研工作,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足,教师队伍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经验,授课单调,理论过多,课堂效果差。
三、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少
《移动通信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强,知识面广的基础课程。其涵盖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典型系统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三大主流技术:WCDMA、cdma2000、TD-SCDMA。但往往这些知识点需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完成,这不仅增加了教师教的难度,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有限的课时量与众多的课程内容构成了矛盾。再加上通信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几十个课时量更加不利于《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授和学习。
四、教学模式单调
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单向传输——“填鸭式”教学法,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差,学生精神状态不好,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对新升地方本科院校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一、增强校企合作,加大专业资金投入,改进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与地方经济挂钩,加大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所开设的课程应与带动地方经济为目的。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学校可以开展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把三大电信营运商建设成为实习基地。根据学生的个人喜好,可以把学生分到各个部门跟班实习,特别是基站维护和基站监控,可以实行轮换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实践。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对地方经济的服务。
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建设和更新通信技术实验室,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通信技术。为了节省开支,学校可以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协调,把其用不上的或者废弃的基站买下来,为学生开展通信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筹码。
二、精选教材,适当删减内容
目前市场上《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材众多,不同的作者编写的教材侧重点不同,且有部分教材的知识点过于陈旧,技术更新过于缓慢,而移动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并在新一代的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则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应与时俱进。同时由于《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课时量有限,面对众多的通信知识,授课老师不仅应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将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需将一些过于陈旧的知识有选择性的删减,才能满足目前的发展趋势。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可采取多元化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互动教学,抓住两个主体。在过去“填鸭式”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出一些设想性的题目,比如对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预测,手机智能化的程度设想等,以提高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增加课外实训,适当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作为《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师,应设计一些课外训练的题目,比如与通信相关的小制作,或者引入一些与通信相关的思考题和设想,让学生大胆思考,不断创新,同时逐步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室“开花结果”。
zhibomen.com
3)与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在一些重点院校中,常可以看到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其实地方高校也可以开展与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实行“2+2”或者“2.5+1.5”培养模式,即基础通识课在地方院校就读2-2.5年,剩余2-1.5年到重点院校学习专业技术课。
4小结
新升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虽然有很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特别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改革。基于上述教学存在的问题,新升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教学模式和人才引进的改革首当其冲。当然,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需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作者:吴再群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