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优化管理和服务创新
图书馆的服务是公共服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意识到自身的定位和作用,要明确图书馆是为人们提供知识服务的场所。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书籍,比如高校图书馆、地区公立图书馆等,其馆藏资源囊括很多领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典藏书籍,但是现代社会中,图书馆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改变,图书馆不仅是为人们提供阅读资料的场所,更多的是要为人们提供创新服务,提供知识服务,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是图书馆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为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与帮助的重要平台,随着当前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想要获得更多的精神支撑,图书馆正好可以滿足人们的需求,但图书馆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外界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需要政府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使得图书馆能够健康成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无论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还是服务方式,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传统图书馆应该要考虑搭建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并且要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对各种网络技术进行利用,从而能够扩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为大众带来更多便捷的服务。
1.图书馆服务现状
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素质的途径,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图书馆、科技馆等,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丰富的素材,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各地也不断发力,加强对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对图书馆进行支持,给予他们多样化的帮扶,提高服务水平,还积极加强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更加统一、规范。尽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不断创新,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公立图书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较多,比如管理体制的滞后、基础业务薄弱、管理人才匮乏等,这些问题也直接制约着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分散的,缺乏宏观规划和管理,而且在各种管理细节上,也缺乏监控,灵活性不足,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长此以往,会让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便是生产力,要提高大众的能力水平,则图书馆不能再单纯地为人们提供各种阅读资料,让人们来选择,而应该要主动提供服务,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给用户推荐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时,图书馆还应该要拓宽眼界,不仅要提供图书服务,还要为其他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比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当前虽然很多图书馆也着手实施网络化工程,但是有些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投入资金薄弱,导致网络化工程无法顺利开展,也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尤其是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缺乏真正的信息人才,使得管理工作滞后不前。
2.图书馆服务优化创新策略
2.1建立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优化,是基于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基础上的,当前很多地区意识到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加强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其发展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要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对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图书馆能够从这些平台中获得更多的服务,获得更多支持。
首先,应该要实现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要结合互联网,提高服务水平,在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实施过程中,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然后再分布进行建设。一些市区的公立图书馆的涵盖范围比较狭窄,在建立网络服务平台的时候应该要将其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使得其他地区的群众也能从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上获得相应的服务,突破地域上的限制。比如当地的服务平台应该要开创网络服务模式,使得各种服务工作可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随着互联网在各个地区的不断普及,很多人都用上了电脑,通过电脑以及网络连接就可以连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心,从而获得更多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平台还应该要对内容进行拓展,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提供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其资源涉及的范围虽然广阔,但并不是很全面,有的领域信息资源比较缺乏,对此,要加强对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拓展,其信息资源要涵盖各个领域,比如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等先进领域,农业和电子信息领域等,都要涉及,除了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之外,还可以与领域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提供一些便民服务。
2.2基于云计算,创新服务模式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云计算可以对各种大量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得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应该要以云计算为核心进行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同时要加强对云技术的研究,为图书馆公共服务的动态扩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图书馆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给用户推荐相关的服务,让用户自主选择,使得整个服务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另外,还应该要加强服务资源可持续扩展的云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并且要对这种云服务支撑体系进行推广,使得省级、市级、区级等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服务平台之间可以实现良好的通信,为图书馆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2.3技术服务创新
技术是创新的根本,服务的仓U新源于技术创新,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实现真正转型。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变成现实,在图书馆技术服务创新过程中,可以加强以下两种技术的应用。
第一,建立多媒体图书馆。多媒体图书馆是以多媒体电脑控制一系列多媒体设备,能够对各种形式的资源进行处理,比如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媒体,都可以进行处理,再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存取,为读者建立更加真实的视听环境,多媒体电脑也可以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提供支持,使得用户获得更多的体验。
第二,建立虚拟图书馆。人工智能电脑的应用,使得虚拟现实传真技术得到应用,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模拟,从而得到想要的信息。比如在阅读科幻类书籍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相应的虚拟模拟技术,将自己置身于太空、宇宙中,身临其境,有助于对小说中的场景进行理解。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快速发展,要加强图书馆的转型和仓U新。信息时代图书馆应该要以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为主,加强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建设,并且结合各种新技术,使得图书馆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作者:唐耿怀
第2篇:面向公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研究
1引言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产品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社会教育和知识服务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为社会各阶层读者享有平等的阅读权利提供了基本途径,使读者可以以最廉价的成本享受到社会阅读服务。随着以人为本社会的到来,公共图书馆要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为读者提供知识信息资源,同时,为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尽到应有的职责。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履行和发挥与面向公众阅读的相关服务密不可分,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公众阅读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服务管理,提高和拓展阅读服务的质量和空间,为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渠道[1]。
2公众阅读中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与优势
2.1公众阅读中公共图书馆的职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在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阐述中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第一使命在于培养和推动公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公共图书馆在履行其任务和使命的过程中要恪守无偿、免费的原则;其建设和维护费用由国家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公众阅读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完备的阅读设施;根据城乡阅读需求的差异,要提供满足各自需求的差异化服务[2]。
特别是在目前公众阅读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励和提高公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公众认识到阅读对其人生、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公众读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知识和信息;培植和扩大所服务的公众读者的群体规模,更大程度上彰显公平、平等、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在做好传统阅读服务的同时,要考虑到信息化时代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变化,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设施和设备。
2.2公众阅读中公共图书馆的优势
在推动公众阅读和大众教育中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私人图书馆等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精神和特征决定了它具有相对较低的门槛限制,它为社会各阶层人群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公共图书馆在技术、人才、馆藏资源、资金等方面具有私人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建立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基础上的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开放性、公益性等优势,而且还有丰富的系统化的馆藏资源和文献,同时还有专业图书馆馆员提供阅读指导服务,这些都保证了公众阅读可以在公共图书馆中获得一个便利、安静、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服务。
3面向公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人均藏书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平衡
与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还较少,人均藏书量小。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和人均藏书量要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概约45万人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目前约为6亿册,人均0.5册,大大低于国际图联颁布的相关标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和人均藏书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西藏、河南、安徽的人均藏书量最少,平均约为0.18册,而上海地区的人均藏书量是3.58册[3]。
3.2公众阅读意识不强且图书利用效率低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持证读者数量为65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51%。相比而言,美国约有占总人口比例65%的公民拥有公共图书馆借阅证,其国民平均每年约有10亿次去公共图书馆进行阅读、学习或研究的行为,去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公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我国公众在节假日期间更多的选择去影院、娱乐场所或出游等,只有很少的人会选择去公共图书馆,这就造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藏书在人均数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过来这种状况也影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后续的建设和发展[4]。
3.3阅读服务区域差异较大
在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地区和城市,由于具有相对中西部地区而言的资金、技术优势,使得其公共图书馆面向公众阅读的服务开展得比较好,在交通不便利的地方設置有流动图书馆,同时还有节省读者时间成本的自助图书馆。而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只是被动地等待公众上门阅读,并且服务质量较差,馆藏图书普遍陈旧,更新频率较低。
4面向公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的改善建议与对策
4.1关注青少年和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并予以适当引导
4.1.1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
从公共图书馆建设比较发达的欧美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来看,其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阅读需求的关注和服务可追溯到100多年前,工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先后被纳入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中来,目前包括文盲、少数族裔、失业人群、偏远农村居民、残疾群体、儿童、老年人、犯人等都被确定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弱势群体范围,并且其公共图书馆服务也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服务[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弱势群体不仅包括老弱病残等群体,而且还包括那些占有较少资源、生存能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如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下岗职工等。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公共图书馆资源相对稀少,使得只有相对较少的公共图书馆能够具备服务诸如盲人、残疾人士、智力低下人士等特殊弱势群体的能力,使得大多数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为此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将服务延伸到相关的弱势群体中去,从关注这些特殊弱势群体的具体阅读需求出发,让书籍和阅读成为帮助他们治疗疾病、克服困难的工具和手段。
4.1.2适当引导青少年群体的阅读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一方面要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课程和学业,另一方面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阅读习惯、阅读方向的培养和引导对于提升青少年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公共图书馆可以考虑与中学图书馆以多种形式合作,每隔一段时间派馆员为青少年学生讲解关于阅读的相关知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有助于他们养成健康向上心理的书籍;在周末节假日,公共图书馆可以为青少年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一方面培养青少年进入公共图书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另一方面增长青少年的知识和扩大他们的视野。
4.2大力加强面向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一般建设有较高服务质量和较高管理质量的社区图书馆,而我国的社区图书馆还处于建设的初期,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较大。在美国,每个社区都建设有相匹配的功能齐全的社区图书馆,分别为儿童、青少年、成人划分相应的阅览区,并且所有的书架向不同年龄的读者全部开放。而我国的社区图书馆一般规模较小、藏书数量少、管理人员少且管理缺乏规范,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图书利用率低、缺乏规划等问题。
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公共图书馆数量少、缺乏资金等实际情况,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类型:(1)设立分馆。县级或县级以上的图书馆在对城市社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定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位置和服务范围,通过互联网方式为社区提供分享式的图书信息资源服务,这种模式下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查询服务等;社区图书馆互联和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在没有社区图书馆的社区设立分馆。(2)联合筹建。由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和地方公共图书馆联合筹建,地方公共图书馆依据自身优势为社区图书馆提供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提供相关技术方法和经验,这样既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利用效率,又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3)居民存储。社区的居民将个人藏书存到社区图书馆并以此作为社区图书馆的藏书,然后取得相应的阅读权限,这样就将社区居民个人藏书转化成为了社区的公共图书资源。
4.3加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
由于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地区的公共图书资源十分匮乏,使得农村居民基本上无法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体现开放、公正、平等的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参与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在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广义上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是包括乡村图书室、乡镇公共图书馆、县级公共图书馆等在内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农村居民可以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实现通借通还,在交通不通畅的地区设立流动的图书服务站,通过定期更换藏书的方法保持流动站图书的多样性、实用性和通俗性,根据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图书,并定期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为村民讲解相应的知识技术。
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资金和政策上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政府财政,同时也要努力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争取得到社会各界、企业、个人的支持和捐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高校进行合作,实现高校图书资源的共享,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可以通过图书捐赠的方式增加农村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6]。
4.4构建流动式阅读服务站点体系
不仅要在交通不畅的农村地区设立流动式阅读服务站点,在城市也可以而且应该设置流动式阅读服务站点,从而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和高学历人群对于阅读的认可度要显著高于农村人口和低学历人群,所以城镇公共图书馆要主动寻找图书阅读者,为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企业、医院、火车站、汽车站等区域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站点,根据不同的读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图书。诸如企业白领阶层需要知识、技术、管理、娱乐方面的图书,医院工作人员或病人需要励志、鼓舞、治疗、养护等方面的图书,而火车站、汽车站的流动人群可能需要地图、旅行、饮食、住宿等方面的图书,这样不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读的便利,而且还有助于公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流动阅读服务站点在具体的服务方式上可以使用汽车或者在某一固定位置设立服务地点,通过定期的图书交换方法让图书在不同服务站点之间流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在城镇居民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地方设立读书广场,公共图书馆提供图书和设备或者通过与其他部门合作的方式,灵活地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将图书展现在公众面前让其自由地阅读,从而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开放、自由、平等的精神。
4.5加强合作促进公众阅读活动的推广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出版机构、零售书店等机构的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一方面扩大公共图书馆在公众中的影响,使公众增强对公共图书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从而更加自觉地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图书得到宣传,从而促使潜在的读者向现实的读者转化并产生相应的购买行为。
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相关教育机构共同举办各种形式的公众阅读推广活动,诸如针对儿童读者举办各种故事会,面对老年读者举办各种阅读交流会,面向中青年读者举办读书俱乐部,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设立各自的读书节或读书周等特殊节日。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公共活动在公众中推广阅读,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在儿童阅读的推广上,可以采用与英国图书起跑线计划相类似的方法或模式,通过对儿童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内容的指导,为儿童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5总结
公共图书馆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知识信息传遞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信息化背景下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实践表明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强大的社会公共和教育功能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受到撼动,并且公共图书馆在欧美发达国家仍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电子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手段,从而其服务公众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信息化手段对图书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并为社会生产、科研提供相应的服务。
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以及多元化的信息知识载体使得未来的面向公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应该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图书馆方向迈进。为此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多元化,传统导读与电子导读并存,做好移动手机阅读,开展网络采编,建立网络阅读室;公共图书馆应该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单个读者或群体进行跟踪式全程服务,准确、及时、全面地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作者:钱海荣
第3篇:运用公众服务理念提升图书馆服务管理质量
一直以来,图书馆都是深受基层人民群众喜爱的主要文化设施之一,它对于我国公众文化服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当前的图书馆虽然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了设备和管理内容上的优化,对于服务内容和服务理念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图书馆服务,变得具有针对性,对于群众的开放也有着一定的选择性,比如许多穿着脏乱差的农民工,这些图书馆是不予进入的。而当前我国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首先秉承的是公众服务理念,指的是全体的公民,因而,对于他们的不开放,是对这一理念的亵渎。同时,有一部分的图书馆,在其中进行了一定的收费,导致进去阅览书籍的人流量越来越少,图书馆也失去了本质的服务意义。新时期的图书馆,是我国培育基层人民文化素质的主导渠道,而且通过对这一渠道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开展文化观念的传输和社会意识的导向,促使广大群众能够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进而成为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
一、新时期图书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
一般而言,图书馆属于国内的基层文化设施,它所面对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因而需要积极地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但是,事实上,国内图书馆的公众服务功能并不明显,很多地方的图书馆虽然向大众开放,但是更多地是让公众自行进行查阅,并不会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而且,图书馆的服务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新时期的图书馆公众服务却没有得到深切地体现,许多的人民群众,在进入图书馆机构之后,迅速地发现,相关的服务并没有向自己提供,大多数内容需要自己动手进行。但是,当前的社会中,相当一部分的群众,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对于全新的科技设备,却不懂得如何进行运用,因而在查阅书籍或者运用打印设备的时候,根本不懂得如何进行操作,严重阻碍了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由于没有受到明确的管理机制规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不会主动积极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本身存在严重的懈怠心理,并且,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对于馆内的规章制度并不了解,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强化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很多时候虽然对工作有着高度的积极性,但是不清楚哪一部分的服务内容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因而无法为公众提供优质准确的服务。
(二)图书馆收藏书籍的不合理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在进步,尤其是当代的青年人,对于老一辈人的书籍,几乎没有任何的兴趣。但是,我国的图书馆却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收藏书籍的不合理。在图书馆开办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书籍方面的扩张,因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馆藏书籍,但是图书馆本身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仅仅能够容纳一部分书籍内容,因而面对的读者也是较为有限的,很多人在进入图书馆之前,都有着较高的探索兴趣,渴望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不同的人所具有的读书倾向也是不一样的。当代的年轻人比较倾向于现代的各种小说,他们认为这些书籍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愉悦,给忙碌的生活带来一些慰藉。而老年人则更加倾向于我国的古典名著,他们认为这部分书籍是中华文化的传扬和继承,进行广泛地阅读,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喜欢的往往是一些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并且这些故事与以往的孩子所阅读的,大不相同,不仅增加了许多新时代的特色,许多内容更是直接描绘着未来。当前,我国的图书馆藏书,依旧倾向于传统的书籍,现代的书籍比例并不是更高,甚至有一部分图书馆,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费,所采用的书籍依旧是几年前的,而新时代的人群早已失去了阅读这些内容的兴趣,导致图书馆的公众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可以看出,现有的图书馆藏书,仅仅满足了部分人的需求,并没有为全体的人民群众带来太大的效益,所具备的文化引导功能也很难在传统的书籍收藏中实现。
(三)圖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较低
谈到高校的图书馆,人们的第一感觉都是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十分高,具有相当高的服务热情,能够主动帮助人们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或提供其他方面的阅读服务。但是,高校之外的公共图书馆,却很少具备这样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因而人们进入图书馆之后,常常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或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内容。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不肯主动地帮助人们去找寻他们想要的书籍,对于各项基本服务的提供,也存在严重的懈怠心理,很多时候面对较多的人们,他们会选择一味地推辞,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完全地推托出去。这样的服务状况,存在于相当多的图书馆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人会指责工作人员的失职,但是为什么作为基层服务引导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出现失职的情况呢?主体原因在于素质上的缺乏。在当前的图书馆设施建设中,需要在开馆之前,迅速地招揽录用一部分社会上的人员,进入其中从事图书管理和服务的职责。但是,它的招录,并没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使一些社会人的本身素质相对较低,但依旧很容易被它录用。同时,很多地域的图书馆本身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想要选取素质和文化较高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实为不易,因而经常放低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导致所录入的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素质修养,容易与人们产生冲突。最后,作为基层服务建设之一,我国对于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而且图书馆对于这部分资金的运用,需要较多地集中在图书购置和馆内设备更新上,而对于工作人员的工资,给的十分少,并且没有一定的薪酬或奖励机制,使得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严重降低,不愿意优化自己的服务内容。
二、基于公众服务理念下的图书馆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一)建立健全图书馆公众服务管理机制
图书馆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主要的原因在于公众服务管理机制内容的缺乏上。在当前的图书馆中,很多图书馆管理员都有一定的惰性,他们仅仅较好地执行规定上的内容,并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一旦工作内容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则不会进行积极主动地服务,而很多的人所需要的书籍阅读服务并没有在图书馆管理的机制当中,因而图书馆工作人员会以这样的理由来拒绝提供相应的服务,给人们以不好的印象,导致人流量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地缩短。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在现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完善和发展,较好地融合公众服务理念,将与人民群众的阅读内容相联系的服务进行深层次地总结,并直接地添加到工作人员的服务内容当中,以此来督促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服务。此外,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和完善性,图书馆应当在图书馆服务管理机制上,添加一定的灵活工作内容。比如有一部分的公众,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书籍的查阅,虽然图书馆管理人员为其找到了存放的区域,但是他们本身并不懂得如何操作电子设备,并进行准确地查阅和寻找。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指引这些低文化的人群去正确地操作电子设备,以此来获得人们的认可,整体性地提高服务质量。
(二)对图书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购置
不同的人群,所需要阅览的图书内容也是不同的,紧跟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阅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性,而对传统的书籍内容,很多都已经与新时代的种种现象难以接轨。并且,对于小孩子而言,如果长期地引导他们去阅读一些与时代所不符的内容,对于他们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很多的老人喜欢去图书馆借阅名人著作,如果图书馆缺乏了这一内容,又会失去了一部分的服务对象。而如果大量的购置这类书籍,又会使得图书馆的社会导向功能严重降低,难以实质性地凸显出来。为此,图书馆可以对图书进行科学的分类,根据社会人群的不同需求,做出图书购置上的不同选择,以满足人们的实质阅读需求。在书籍的选择购置上,图书馆应当从公众服务的角度出发,较多地选取一些符合当前人们思想和意识的书籍,鼓励人们去关注时事,了解科技的不断进步,并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三)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对于图书馆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主要可以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录用的机制上。传统的图书馆录用机制过于松散,许多素质不高的人也可以进入其中,导致公众服务效益大打折扣。为此,图书馆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录用机制,设置一定的关卡,并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多重地审核,确定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和设备操作技能后,再进行录取。并且,对于录取后的工作人员,图书馆也要进行一定的素质文化考核,以防出现录用前后表现不一的状况。其次,除了要从外部进行优秀工作人员的招录工作以外,图书馆也可以从内部进行优秀员工的培育。而且,相当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很难从外界聘取到的,所消耗的资金成本也会相對较高。为此,图书馆应当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实质性地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为切实的服务功能,进而优化公众服务。
作者:王祖德
第4篇: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
在信息时代,以馆藏的现实信息资源和网上虚拟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以知识和信息的开发为手段,为用户提供增值信息、特定信息的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网络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适应和利用网络带来的变革,找准重点,发挥已有的优势,更新服务思想、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工作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变,主要应加强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即针对用户特殊需求的信息服务工作。
一、信息时代对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新要求
读者服务工作在管理方式上,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自动化和现代化,必须重视图书馆专业队伍的素质教育。美国的阿.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再完美的现代技术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的人手中变成废纸一堆。”不论是现代化观念的转变,现代化设备的管理,还是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首先,它要求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例如,在以纸介质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图书馆的服务大多以馆藏为基础展开,只有服务对象亲临图书馆,才能享受各种服务。而在引入电子信息产品、网络信息检索和传递服务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从单纯注重图书文献的收藏向注重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转移。为此,图书馆必须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大信息观,确立新的现代服务理念。此外,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要学习利用电子邮件发送新书通报,提供或接收参考咨询服务,进行电子文件传输和馆际互借,运用机读目录查阅文献信息等等,从而成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才能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二、信息时代如何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
如何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实践:
首先,为学校教科研提供专题跟踪服务。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是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的信息宝库,也是使教育职能和传递科学情报职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教学科研人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就要尽可能的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准确的数据资料,而这些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图书馆就是查阅这些资料的最佳场所。在信息时代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根据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服务方式。作为信息提供者,在课题立项前,要积极参与做好选题调研查询论证工作,确保课题新颖、科学、实用;定题以后,情报人员应深入实际,主动了解科研课题进展情况,参与课题进程研究,经常与教学及科研人员沟通,跟踪课题的进展和动向,针对课题需要收集、整理、检索并及时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最新信息资料。从而使有关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做好科研活动的参谋工作。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践证明,以馆藏实体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网络信息的搜集整理为重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服务,在保证课题成功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作出的能动反映,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获取信息的动力与持久性。高校图书馆应对学生积极开展信息意识的启蒙教育,主要从新生入馆教育开始,在对学生进行图书馆导向教育、馆藏、布局、图书馆分类法、目录体系、读者须知、如何利用图书馆等各种宣传活动的同时,还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信息对民族发展、经济腾飞的重大作用和意义。结合时代特点利用在信息社会中正反两方面的具体实例,激发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信息、能源和物质并列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只有物质没有能源,世界是呆滞的,只有物质和能源没有信息,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当今如果哪个国家掌握了信息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那么这个国家将极大地提高综合国力,并走向世界前列。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应该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引发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须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进行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传统模式,利用数字化优势,实现全面转型,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教育及全体师生服务,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赵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