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如何转型,师范英语专业的出路和现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6-05 07:43:43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18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化与转型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办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师范英语专业改革的内涵,并对专业改革的途径提出了建议,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稳步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师范英语课程资源,大力推动师资力量建设。

  英语专业是我国师范院校开设时间较长、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师资,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地方师范院校多数是从师范专科升级而来的,其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地方中小学英语师资。地方师范院校升本以来,英语专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而多数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依然遵循十多年前的套路,这使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内外部的巨大挑战①。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变得多样化、精细化、高端化,英语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严重制约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发展②。2014年,教育部关于地方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精神要求地方师范英语专业必须思考未来发展的道路。国内一本或老牌师范院校、综合院校的英语专业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上优势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办学应当何去何从?如何适应这一发展形势?本文拟就当前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当前和未来的改革途径提出建议,以推动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

  一、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

  1.师范英语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地方性师范院校数量较多,包括2000年前的老牌地方师范学院、师范大学,2000年后由专科升本形成的师范学院,以及高校合并后仍然举办师范英语专业的院校。这些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办学理念上存在较大差距。与老牌师范大学相比,新建本科在硬件、师资和社会声誉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并且,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地方院校的英语专业在招生、师资力量及社会资源获取上也受到不少制约,办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同为国家二类本科,事实上在硬件与软件上差异不可同日而语,发展受到制约。

  2.师范英语专业同质化严重。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当前,师范英语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普遍雷同于非师范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师范特色③。从专业结构上看,大都开设了“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再加上教师教育的基本课程,形成了英语知识课程、英语技能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主要模块以及实践教育的环节。这是师范英语专业的基本模式。各高校大都开设了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音、语言学、英语文学、词汇学等课程,以及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尽管地方师范院校都在提倡办出自身特色,但特色并不显著,在老牌师范大学和国家重点师范大学的挤压下,生存空间十分狭窄。

  3.师范英语专业与基础教育脱节。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师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单一的课堂讲授走向了知识、能力、情感的多元化。2000年后出生的学生有着更独立的个性和更广泛的知识获取渠道,这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师范院校所培养的职前教师接受的教育仍然是书本知识,甚至书本知识也掌握得不够牢固。对于教学、教研和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不到位,难以适应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同时,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体系所设置的课程没有融入基础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比例偏低④。

  二、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改革的理念

  1.秉承传统优势与特色。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础教育的变化,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思考如何改变自身,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很多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既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成为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必须思考的问题。要实现师范英语专业的转型改革,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明确改革或转型的内涵。在国家强调“应用型”转变的趋势下,如何理解和实现“应用”?是弱化“师范”,走向商务、科技、翻译,还是强化“师范”,齐头并进?从竞争力的实际状态出发,师范英语专业可以借鉴,但不宜全盘走职业学院的道路,师范英语的优势仍然在继承传统,同时增强学科的优势与特色。

2.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师范英语专业必须重新审视师范英语的“职业性”,帮助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特色,适应就业竞争。师范英语专业必须关注如何立足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形势,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力强的“高端”人才。转型时期,学校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师资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大胆创新,突出特色,才能实现专业的改革发展。在技术与人本结合的时代,必须在改革的整体蓝图下关注学生的特点,依托专业与技术的融合,推动学生的意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总之,只有在理念上正确理解转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才能有专业改革的成功。

  三、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改革的途径分析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知识深度、能力结构、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2.21世纪以来,不少学者曾对英语专业人才规格进行了争论。有学者提出了以外语+“X”的模式来表示外语复合型人才⑤,也有学者认为高师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始终把握住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⑥。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师范院校可以多元化发展,但师范英语专业依然要以教师的培养为主。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对职前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地方师范院校复合性就应当体现在为中小学提供优质的师资。学生不仅应懂得必要的语言知识、有厚实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实践能力,“会教、善教”,职前期就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针对实际的职场需求,英语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培养规格。四、八级考试是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而不是核心目标。

只有构建适应于中小学、幼儿园的英语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以及厚实的教学能力,才能迅速融入一线教学,成长为成熟教师。当前,教师注册制度正在逐步推进,这都是对师范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推力和压力,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必须不断跟进,以自身的改革来适应形势的发展。

2.稳步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方式是知识承载、再现的重要手段,影响着人才培养的具体效果。

3.互联网时代,学生已经把多元化的、信息化的特征带入了生活和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要有效推进英语专业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对教学方式、内容的组织进行变革。只有且当有必须改变的压力或需求,教师认为变革有必要,并且愿意改变时,教学方式才能实现变革。

再者,学生是否能够参与、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尽管多元文化、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学生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我国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主控性方面还是不足。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听—记—考”的模式,课堂参与不足,师生沟通缺乏。从教学方式改革的操作来看,英语专业教师必须要熟悉学生的心理、潜力,选择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当前,慕课理念与实践为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实行整体的慕课设计,将正式的课堂教学和课外的网络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大力提倡构建校内教学团队或校际互助合作,实现资源聚合,互认学分,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此外,教学方式的转变包括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师范英语专业改革尤其要重视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渗入大学四年。

3.积极开发师范英语课程资源。实现英语专业的综合改革,最终还是要由教师落实在具体的课程资源上。现代教育系统中,课程资源是英语专业改革的主要落脚点。

英语专业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设置的课程和与学校课程相关的资源。从学校课程建设来说,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课程,如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知识课程,包括英语文化、语言学、英语文学等,以及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学科教学论、教学设计等。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视域下,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关注学生的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和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

师范英语专业应当关注如何走向教师教育的精品、高端之路,这是实现应用型的转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需要重新审视,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应用资源都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进行新的设计。信息时代,教学、实训的资源需要不断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鸿沟也需要打破,如建立汉语、英语专业的知识沟通,才能实现学生的复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必须立足自身的特点,虚心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方面具有优势的院校吸取经验,博采众长,吸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才能推动课程资源的建设。

资源建设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在校内整合已有课程,建设基于现代信息手段的课程群。这需要领导、专家、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实现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技能的全面发展。如在语言知识课程方面,需要对英语教学语法、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义学进行整合建设,构建具有本校特色、适应学生特点的精品课程,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课程的积极作用。

改革要注重打通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隔阂,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实践的交流。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实行核心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引入技术力量,建立基于慕课理念的课程群。同时,还需要注意课程的发展性,如实行首席教师负责制,划拨经费支持课程的动态建设,推动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可以推动校际合作,互选课程,互认学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

4.大力推动师资力量建设。要实现英语专业的转型改革,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有关改革的理念、改革的思路和课程建设、专业教学,最终都需要教师落实。地方师范院校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学,其目的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应用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才能最终推动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发挥恰当的“隐性教育”作用⑦。

5.就师资现状而言,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大都实现了研究生化,基本能适应本科学生的教学。然而,很多教师由于入职较短,或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因而在教学能力上需要不断改进。另一方面,教师之间由于年龄、学历和经历的差异,对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在认识和需求上都会存在差异。这些都是师资发展的现实基础。

因此,必须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师资的建设。一是推动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这需要学院领导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培养,如实行“师带徒”、全员考核评价、教学竞赛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全体教师需要学习、理解和领会有关转型、改革的思路,并落实到教学和教研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学术沙龙、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领导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关的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意识、集体意识和危机意识,在和谐、融洽和进取的氛围中自主融入专业改革和发展中来。三是外语院系要积极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如为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提供通道、支持,聘请专家指导教师,成立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等,以实现教师的整体发展。

当前,基础教育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需求走向了质量的需求。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地方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战略转型的要求。地方师范英语专业必须理性直面当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改革、转型才能适应形势,走出办学的困境。

新的形势下,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人才是当前师范英语专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规格,与国家高教改革的战略要求和基础教育现实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整体框架内,英语专业必须大力实施改革,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转变、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师资力量建设等方面入手,适应信息时代的知识学习特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未来的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中找到自身的优势,确保本专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代礼胜 来源:教育与职业(上) 2016年3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