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辽宁民俗文化因其传承性强、地域特点鲜明、影响广泛而成为辽宁旅游的重要资源,并成为辽宁旅游业一个富有潜力的增长点。但在当前的民俗旅游开发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辽宁民俗文化旅游的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就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以期对辽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辽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因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过去人们旅游喜欢去风景优美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而今旅游地的人文景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吸引游客的目光,旅游逐渐从过去的的注重旅游地风景观光转移到更加看重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等人文景观上来。尤其是民俗风情旅游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文化情调,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奇、求趣、求知”的心理需求,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民俗旅游概念 民俗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美丽的自然风光固然是吸引游客的一方面,然而,能够让游客达到心身愉悦的,更多却是来自于旅游目的地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地方民俗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主要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等,当今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 二、 辽宁民俗旅游的特征 1.鲜明的民族性 辽宁地区各民族长期混居,并受各种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在民俗方面表现出许多共性的东西。然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的个性特征。如生活在辽宁的各少数民族都过春节,但是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满族人不但要贴春联,还要挂表示八旗身份的各色纸签;锡伯族则要在三十的晚上祭祀“喜利妈妈”,崇尚白色的蒙古族则将春节称作“白节”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辽宁民俗鲜明的民族性的特征。 2.突出的传承性 民俗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纵向的、稳定的世代流传。传承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传承性的风俗习惯不能称之为“民俗”。
shengxueli.com
辽宁民俗自从产生后就一直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虽然历史上发生了数次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辽宁民俗的关东民俗文化根基。 民俗的传承性还表现在横向的空间播布,在民族迁徙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同文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本民族会对外来民俗有选择的接受,使民俗发生相应的改变。如锡伯族在16世纪编入八旗后,服饰和其他民俗深受满族习俗的影响,文字也实在满文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3.浓郁的地方性 辽宁各地因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长期以来游牧或狩猎的经济生活方式使得辽宁民俗在民族文化框架和民俗民风上呈现出粗犷、豪放的特点。从饮食文化习俗来看,辽宁省的各民族普遍对肉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烹调方法十分古朴,如满族的“吃肉大典”、蒙古族的“手把肉”、锡伯族的“全羊席”等体现了东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从社会习俗来看,性格豪爽的辽宁各民族都喜好户外活动,善骑马、摔跤、射箭,喜欢在冰上嬉戏等;歌曲戏曲类也都是以风格异常火爆、泼辣大方的二人转、大秧歌等为主,与南方的婉约抒情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是民居也表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火炕、火地、火墙、窗户纸糊在外等构成了极具满族民族特色和辽宁地域特征的居住民俗。 4. 相对的变异性 民俗的传承性使得辽宁的民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民俗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域的变迁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再保守的的民族也不能完全抵御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满族入主中原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在婚丧嫁娶、饮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汉族也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生活习俗有一些改变。 三、辽宁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 1.独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惯 辽宁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的服饰、饮食、民居格式各异,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满族的旗袍、马褂、花盆底鞋、旗头等服饰就吸引了八方游客的目光。与此同时还有许多颇具民族风格特色的饮食文化,如满族的八大碗、萨其马、那家白肉血肠,锡伯族的南瓜包子、哈特素混特吉,朝鲜族的冷面、打糕等都让游客大饱口福。而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更是独树一帜,“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以及“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等都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也让游客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2.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节庆 这是辽宁民俗旅游的主体,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效益最好。其下又可分为传统节庆旅游,现代节庆旅游、新兴节庆旅游、假日旅游(如双休日、黄金周等)。辽宁主要的旅游节庆有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啤酒节、沈阳清文化旅游节、沈阳国际冰雪节、抚顺满族风情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盘锦国际湿地旅游节、本溪国际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铁岭民间艺术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渗透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扩大各地的知名度、树立各地的旅游形象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3.渔家乐和农家乐 辽宁是中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大连、丹东、营口等城市推出的“渔家乐”民俗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游客可以住在渔家,吃在渔家,还可以和当地渔民一起出海打鱼,体会到地地道道的渔家生活。“农家乐”也是如此,旅游者可以和当地的农家同吃、同住、同劳作,还可以欣赏到原滋原味的农家小戏,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体味田园风光不一样的感觉。4.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民俗博物馆旅游 本类以民居建筑为基础,包括古村落、民俗村、民俗主题园、民俗博物馆等形式。比如抚顺赫图阿拉城、沈阳满族风情园、沈阳中华饮食博物馆等地。这类民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四、辽宁民俗旅游开发对策 1.深层次挖掘民俗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民俗风情特色 民族地域特色和古朴鲜活的个性,是民俗文化赖以流传至今的生命之源。民俗文化贵在原生态,它让人们在享受文化带来的愉悦时,也感悟着人类祖先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生存意志的不屈与坚强,从而留下深刻的审美印象。民俗一旦失去古朴自然,失去原始个性,也就失去了本身的魅力。因此,在辽宁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挖掘文化内涵,注意突出辽宁省民族特色,创奇出新,突出各民族的特色民居、民族节日、服饰饮食等特色习俗,让“满韵清风,多彩辽宁”的概念深入人心,进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不断丰富民俗旅游的形式和内涵 辽宁省现有的民俗游览方式多以静态的游览为主,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为的破坏。但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参与性强的动态的旅游方式受到游客的青睐。因此,我们要不断丰富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动静结合,让游客亲自参与民俗旅游活动之中,亲身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悦,会大大提高了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沈阳故宫的“皇家礼仪游行”、皇寺广场的庙会等都以其参与性强而吸引了大批游客。 3.民俗活动要与商贸活动相结合 众所周知旅游是一个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体,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一箭双雕。在辽宁省生活着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如阜新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沈阳锡伯族的“喜利妈妈”和“西迁节”、满族的“萨满教祭祀”等,这些对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我们要以民俗活动为吸引物,积极开展经贸洽谈与商品展销会,从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辽宁大连啤酒节当天,啤酒的日销售额比平时增加数倍。所以,必须把民俗活动与经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 4.要注意培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才 要让游客理解到民俗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是民俗旅游的重要价值之一,这就对旅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业务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我们要注意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积极进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更越来越多的人感受辽宁民俗旅游的魅力。因此我们要下大力度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软件建设,才能使辽宁的民俗旅游大放异彩。5.注重民族旅游商品的开发 游客除了对各种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重要需求之一。所以民俗的商品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也是旅游的重要环节,对旅游创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辽宁要以满族、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民族具有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作为商品开发的主流,如满族服饰、头饰以及粘食等均可加以开发。在民俗旅游商品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特色原则和有文化内涵原则,切忌雷同化和庸俗化。6.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历经几千年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是精神财富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在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赋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同时注意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不能一味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对民俗的保护,一定要民俗开发与资源保护协调和谐发展。六、结语 总之,我们要在辽宁自身民俗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基础下对辽宁的资源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科学的指导方针指导各项开发和利用,与时俱进,使辽宁的民俗旅游产品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为辽宁的旅游添上亮丽的一笔,让更多的人了解辽宁,同时让辽宁的民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辽宁省旅游局编.《导游基础知识》[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2]吴忠军.《中外民俗》[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3]钟贤巍.论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J).经济纵横,2009,(12),47-48.[4]陈兴贵.民族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6(3),第2页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