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立足于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的武宁县旅游开发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宁县;旅游开发 1.引言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武宁县是该规划中的全国生态示范区,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武宁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2.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理解2.1 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Ceballos Lascaráin首次定义“生态旅游”,认为“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是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2.2 生态旅游的理解 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生态旅游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二是生态旅游要兼顾有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三是旅游者在生态旅游过程中生态意识得到提高。3.武宁县旅游资源现状 武宁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辖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全县总面积3506.60平方公里,总人口37.6万。武宁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拥有庐山西海国家风景名胜区80%水域及绝大部分岛屿。近年来,随着建设“生态旅游大县”战略的确定,武宁县旅游业建成开放了20多个景区,“山水武宁”生态旅游品牌初步形成。目前武宁县已开发的代表性旅游景点有神雾山、武陵岩漂流、鲁溪洞、长水农家乐等,正在规划开发建设的有庐山西海国家湿地公园、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庐山西海百花源、罗平镇长水村“田园之乐”休闲度假旅游区等旅游项目。4.武宁县山水旅游开发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分别以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表明,到武宁游玩的旅游者大部分对武宁山水旅游环境是比较满意的,此地吸引他们的主要项目是山水观光、漂流和温泉,到此旅游的主要方式是参加旅游团队或者自驾游,在此游览的时间一般为1-2日,主要消费在1500元以下。他们对于生态旅游理解的层次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无污染,山水环境好的程度;在生态旅游知识的培训上,针对旅游管理人员级别的较多,但针对一线工作人员的的相关培训较少;对于武宁当地居民来说,大部分认为目前的旅游发展对当地既有破坏也有改善,他们对于生态旅游的理解程度大都会从外来者对当地人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出发,但总体理解不够全面。5.武宁山水旅游开发对策5.1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武宁县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山地森林生态旅游区、湖泊湿地生态旅游区和农业类生态旅游区。针对森林资源开发,可以结合其特有的生物景观资源,在保护公园现有的特色森林植被景观的基础上,充分重视风景林的营造和原有林种的改造,使其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和立体绿化格局;湖泊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必须实施分区开发制度,将湖泊湿地旅游地分成保护区、治理区、示范区和娱乐区;从问卷调查反映,武宁农业类生态旅游区并未能引起游客的很大关注,此类旅游主要存在季节性波动和各旅游区功能单一、开发雷同等问题。对此,在当地农业类生态旅游区可以通过开展专题体验旅游活动,充分挖掘具有强烈乡村特色的地方戏以及传统节日的民间娱乐和节庆活动;同时在不影响居民正常劳作的情况下,根据游客和居民的不同需求,在农耕示范区设立“当一天农民”、农耕“出租”等乡村体验活动,实现游客、当地居民和自然的和谐发展。5.2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旅游产品本身是一种收入弹性很大的消费品,因此,如何针对根据不同产品的弹性结构设计构建生态旅游产品,是武宁生态战略实施的关键。从调查问卷反映,武宁当地的旅游产品多为中短途观光旅游产品和周末短途度假旅游产品,而此类旅游产品的弹性也较小,可以保证一定的客源量,但产品消费不高,对相关产业的经济带动性不大,对地方来说经济效益低,同时过量的观光客也将对旅游资源有较大影响,所以在武宁县根据其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可以吸引部分高层次的游客,争取到更大的生态旅游产品市场。休闲度假旅游因其吸引游客周而复始游览,其经济效益总是呈无限循环的态势,因此打造长休闲目的地将是武宁发展旅游业的重点。5.3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通过问卷反映,到武宁的游客大部分属于一般旅游者,应实现生态保护市场开发社会教育等要求的协调一致。未来的旅游者不但是花钱买享受而且也是做了十分重要保护工作的人,加强对旅游者环保知识的教育是旅游地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对当地居民进行环保教育,创造就业机会,如吸收他们从事导游、餐饮、护林、防火等工作,支持他们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他们能自觉的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对当地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生态环保知识的培训也在很大方面对旅游者起到宣传和引导作用。参考文献:[1] 丁武军 陶暹光著.江西生态旅游业:理论与实践.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04.[2] 张伟强 陈文君著.旅游规划原理.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8.[3] 李嵘.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旅游报,2010.09.[4] 江西旅游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