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视频课程,对宏观经济课程的看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8:14:06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14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基于高校经济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综合性大学本科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思维作为基本出发点,“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设计和组织,从而使课程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是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以及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基于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目标,本课程在本科经济学专业中的定位是:为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学科知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产生发展脉络,培养理论素养,提高使用理论分析、思考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为64学时。我校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名师导读版作为主导教材。本课程总体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简介,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核算方法。第二部分为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指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均衡国民收入是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涉及四个主要经济模型。第三部分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讲解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的实施工具和机制,并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第四部分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AK模型,为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动态化。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如何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科学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该课程在教与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内容多

  传统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庞杂,以教师讲授为唯一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学生反映该课程知识艰涩枯燥,理解难度大,有的甚至需要通过背诵来通过考试,导致学完即忘,对后续经济类专业课程起不到应有的方法论作用。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较多,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收入支出分析、IS-LM模型、AD-AS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及效果、对外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然后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对外经济政策,也就是运用IS-LM模型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效果,研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经济增长理论。虽然这门课安排了每周4个课时,一学期共64课时的上课时间,在财经类课程中属于比较多的学时,但是学生要在一个学期里消化、掌握全书 11章76节的内容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对于初入门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时间非常紧张。

  2.课程内容难

  “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离不开各种理论和模型的讲解。理论学习通常都是通过文字表述、数学公式和经济模型来阐述。虽然在大一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已经接触一些经济模型,但一大部分同学知识基础仍比较薄弱。尤其对于一些文科生来说,对复杂的图形推导和高等数学公式推导感到难以接受,很难将这些图形和公式与经济学涵义的描述联系在一起。而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又是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收入—支出(E-Y)模型、IS-LM模型、需求—总供给(AD-AS)模型以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不仅要理解它们的经济含义及图形推导、公式推导过程,还要知道在经济政策实践中的应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理论观点涉及的流派也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体系。并且,这门课使用的数量分析多,逻辑推理少,以致有的同学感觉学起来很难。

  3.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实践不完全契合

  在目前的中国经济实践中,市场机制起作用的程度和范围都要受到限制,一些西方经济理论在我国并不完全适用。由于宏观经济学产生于大萧条之后的 1936年,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背景和经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某些理论前提和经济现象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实际。因此,这门课所讲的一些内容离中国的现实就比较远。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垄断与私有化并存的经济制度、发达的市场体系、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能解释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能解释补偿性的经济政策;但是有些内容与中国经济运行的背景非常不一致,如GDP的核算方式和内容、银行利率的决定方式、财政收支制度等。尤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践方面,更是以西方国家——美国为例来进行研究的,与我国的经济政策实践“水土不服”,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理解方面出现迷茫和混淆。

  4.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情况制约着课程讲授的开展和深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时备课不够深入、细致,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了解,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很明显,只是被动听讲。往往会出现老师讲得热火朝天,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件制作简单,讲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没有相应的案例支撑,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具体的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按教学大纲照本宣科,讲课缺乏激情,讲课方法缺乏多样性,缺乏创新意识等,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是很难满足当前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的。

  三、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在各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设计,讲好宏观经济学这门课。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在充分研究中外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由于经济理论的互通性,宏观经济学的有些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可以在这门课中少讲或不讲,基本原则是要保持这门课内容和体系的完整性。例如,财政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也有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中含有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知识。因此,可以只讲解这些内容所涉及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经济模型的推导和使用,然后说明这些内容与宏观经济学其他部分的关系即可。关于博弈论,关于新古典宏观经学和新凯恩斯的AD-AS模型也可以不讲,因为这些内容在中级宏观经济学里会详细讲解。与此相适应,我们讲课时就需要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理出一条主线,使本书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IS-LM模型就是短期国民收入决定内容的主线,由这个模型,可以分析均衡产出、政策效果、政策实践等问题。注意阐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讲授体系和风格。

  2.抓住教学难点,各个突破

  对于学习中的理论模型难点,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点突破。课堂授课全部采用多媒体讲解,并及时更新课件内容,把与社会经济热点相关的课外材料在课堂上为同学展示、讲解,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课堂中运用中西方经济学问题的经典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一层一层剖析,最后综合成几点,回归到某章某节的某几个知识点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于课程中西方经济学存在争议的主要部分,讲清楚不同经济学流派对此持有的不同观点,通常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假设前提有关。比如消费理论要以凯恩斯的主流经济理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为主,其他经济流派的理论——相对收入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永久性收入理论等为补充;再比如AD-AS模型中,对于AD曲线的形状,西方经济学家们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AS曲线,却由于不同流派对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调整的速度的快慢认识不一样,而出现三种不同形状的曲线。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密切联系我国的发展实际,与时俱进

  “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宏观经济学虽属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历史和我们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式学习与交流。根据宏观经济学实践环节的特点,在实践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基本理论的基础作用,而且特别强调方法论学习和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训练中,能找到相应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客观看待某些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中出现的资源配置问题和国民收入决定问题,比如 IS-LM 模型所说的当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可以刺激投资的机制,以及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政策最猛烈最不常用,等等,这些与中国的实践不相符。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要与时俱进,课程讲授中紧密联系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找出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本土经济的可资借鉴之处。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自由的市场机制总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神话,可以联系中国实际来讲授如何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通过菲利普斯曲线来讲授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的原因和政策解读等。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内容与实践联系紧密,要分析的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自然会激发起学生学好这门课和掌握这门知识的积极性。

  4.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教育教法的讲授、案例的整理,再到师资的配备和组合等,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他们应有的鼓励与帮助。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板书补充配合的方法,必须亲自制作课件,把自己的思想和思路融于其中,按照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广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研究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体会一步一步深入学习内容的过程,力争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建立宏观经济学精品课程网站,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积极组织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讨论若干次,并要求学生提交论文,优秀稿件与教师共同修改后可推荐公开发表。

  作者:初丽霞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