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村落教学资源库数字化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9:57 归属于历史论文 本文已影响5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一、无人机航测技术

  (一)、领域的应用。无人机航拍可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灾害应急与处理、国土监察、资源开发、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尤其在基础测绘、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字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测绘数据获取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二)、无人机航拍优势。1.极高的精确度。航拍测绘的实际测量精度达到了亚米级,测图精度可以达到1:1000,另外,航空测绘还具有丰富的三维地理信息,可以捕获大比例尺地形的数据。如果测绘需要较高的精度,那么无人机将比其他的技术更能满足实际的测量需求。2.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以及安全性。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低的50m、高可达1000m,环境产生的变化对无人机几乎没有什么的影响,相对比传统的测量技术,无人机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具有的更好的灵活性。比如地质灾害预测,矿区地质分析,部分危险区域测绘,无人机能使这些工作更顺利的开展。3.效率高。测绘工作中有许多面积比较小的区域,特别容易受空域管理和天气的影响,使工作进程被拖慢,降低工作效率。但如果使用无人机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些问题,因为无人机不容易受天气影响,获取影像的周期也比较短,不会拖慢工作进度,还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提升工作效率。4.降低成本投入。传统测绘手段大都存在成本投入过高的现象,而航拍测绘可以有效的解学这一问题,它利用飞行器结合摄影仪进行拍摄,不但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缩短了测量周期,还降低了测绘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

  二、三江县历史古村落数字化

  (一)三江古村落特色。广西三江侗族的村落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方便生活和生产,顺应和满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村落分布于山岭脚下的缓坡上,或背靠群山,或依托山丘,或处在狭长的山谷之中,或处于山谷外沿的扇形冲积坡地上。漫长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不断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他们顺应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因形就势,选择最佳的居住处建立村寨,并世代相承。侗族人长期的山区生活,人们依山建立村寨,除了风水观念的因素外,还有避风雨的作用,使人们的心理有一种依托与安全感。选择地势高凸、背山的山脚作为居住点,不仅地基坚实牢固,而且阳光充足,空气流畅,同时还可以避免洪水浸淹,适于人们居住。(二)古村落名录。传统古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地域特色,寄托着各族儿女的乡愁。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本次采集数字化古村落名录有:三江县程阳八寨、林溪乡观垌村、高友村、高秀村、老堡乡老巴村、洋溪乡高露村、独峒镇唐朝村、独峒镇玉马村、独峒镇知了村、良口乡孟龙村、同乐苗族乡高岜村、同乐苗族乡孟寨村坳寨屯,融水县杆洞乡高培村田洞屯、杆洞乡杆洞村松美屯、白云乡林城村林王屯等传统村落。(二)作业流程。(1)无人机外业航飞:在Altizure地面站上新建工程,导入预先设计好的kml文件(kml指测区范围文件,也可以现场规划飞行区域);航高150米以上,设置为等距拍照,重叠率航向80%,旁向60%;打开地面站上镜头的畸变纠正。(2)内业数据处理:差分GPS解算:利用机载差分GPS软件进行解算,得到相片的差分数据三维建模:在smart3d中,首先新建工程,导入相片后将差分GPS数据导入,设置好路径后进行空三加密,然后刺像控点,再进行空三解算,后进行三维建模。

  三、数字化成图

  (一)三维模型建立。飞机完成外业数据飞行任务后,可以通过存储卡把影像数据导入电脑,整理好影像数据如试拍或模糊的图片可以删除。1.打开ContextCaptureCenterMaster,新建工程、导入影像、编辑控制点、点击空间参考系统、根据测图区域选择相应坐标系。通过ContextCaptureCenterMaster建模得到三维立体模型,接着通过南方CASS裸眼3D绘图软件绘制二维平面图。(二)数字线划图。1.导入osgb格式的三维模型,设置字体样式,一般设置为宋体或仿宋体,绘图比例尺为1:500。2.首先是绘制道路,使用乡村道路;水沟使用干沟;接着绘制房屋、农田;旱地、菜地;树林、路灯、井盖、等高线。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三江县历史古村落数字化三维成图,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数字化测图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了解古村落的地形地貌,推动数字化测图教学改革进展。

  [参考文献]

  [1]高晖,陈欣,夏云程.无人机航路规划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2),4-33.

  [2]徐格宁.构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大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3]李桂苓,李嘉.新形势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7[6]

  作者:黄彬 周峰 韦朝运 陈乘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