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17:15:02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30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强调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秸秆焚烧、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源的危害,指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污染源;危害;防治措施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等的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见,保护农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护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
  1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来源及其危害
  1.1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农药的施用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农药利用率仅为30%左右,有的还不到10%,大量农药进入大气、土壤及水体,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农药的污染和危害还在于连续使用可导致环境的适应性演变[1]。害虫、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无脊椎动物等对农药都有适应性。许多害虫长期暴露于一种农药中,产生遗传变异,带来一系列生物链的变化,破坏生态环境原有的动态平衡。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越发达,使用农药越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不少农村仍大量使用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造成农药残留、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存在潜在的危害,而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问题,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也在加剧。
  1.2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目前,粮食的增产主要是依靠化肥使用,但是化肥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长期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和物理性质恶化,土壤大幅度板结,其有机质含量、肥力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2];化肥中的氮元素进入大气后,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流失率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化肥造成的水源污染,还会威胁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饮用水安全。
  1.3秸秆焚烧
  作物秸秆占作物生物量的50%以上,是一种极其丰富并能够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由于我国尚未在农村普及科学有效的处理和回收技术,以致大量的作物秸秆无法得到有较处理,大部分农村仍采取就地焚烧的老办法。秸秆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烟雾弥散在空气中,既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又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3]。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痛、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4禽畜养殖业
  目前,只有20%的粪便污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80%左右的养殖场则直接外排畜禽粪便。集约化养殖的禽畜粪乱排乱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污染环境。粪便的乱堆乱放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污染了大气环境,其中有大量的有害成分甚至威胁到人体的健康;雨水淋溶液进入地表水,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4];不经发酵处理的粪便直接施于土壤,许多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将对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对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1.5水产养殖业
  近20年来,我国水产品的平均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率。集约化的水产养殖业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方面,围栏和网箱养殖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和肥料,致使水体中n、p含量猛增,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4]。另一方面,养殖过程中经常过量使用药品、疫苗、水处理化合物等,经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2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
  新农村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搞好新农村建设,前提是搞好生态建设,特别是生态脆弱的地区,改变农村生态状况,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1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从光、气、水、田、土、林、路等方面促进农村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太阳能开发利用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改水工程、标准化农田建设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和“村村通”建设工程,以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雨养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方式”等有效农业生产模式[3,5]。
  2.2推进农村节能减排
  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上,宣传和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沼肥使用、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农村节能保护环境等技术[5]。加强建设交通、电力、水利、土地、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和产业发展安排,从而形成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体系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2.3促进农村的文明整洁工程建设
  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也是建设的总目标。
  2.3.1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最主要的要求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应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首先要着手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抓好沿线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3线整治,深入推进农村“4清4改”(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和改水、改厕、改灶、改路),加强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建设,加快农村人畜分离步伐,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通过“4个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村容村貌的进一步改观。
  2.3.2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通过提高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燃料、饲料的资源转化,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来净化水源、田园和家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
  2.3.3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采取旧村改造、集中建村、生态移民、消灭“空壳村”和迁移居户等方式,积极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对现有砖瓦房进行改造,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2.3.4加强环境保护、文明生活的思想建设。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个人卫生,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
  3小结
  只有按照生态学思想,合理利用空间,建立科学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新农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4参考文献
  [1] 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42-43.
  [2] 史晓慧.邯郸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北环境科学,2003,11(2):21-24.
  [3] 马井玉,刘志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11(a06):255-256.
  [4] 张炳荣.闽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控制[j].福建环境,1991(2):25.
  [5] 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19-52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