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行会 作坊 师徒
一、“作坊”美术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作坊”美术教育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产物。早在古罗马它就存在了,但是由于古罗马帝国的崩溃,经济一片混乱,工匠作坊便逐渐消失。直到中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产生,欧洲进入了土地分封时期,大小封建主们各自拥有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每个庄园均有制造日用具的作坊。到了中世纪盛期,西欧各国的城镇和都市如雨后春笋开始涌现兴起,城市的建立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使以往的建筑家、雕塑家、画家、金银匠已不再是寺院里的修道士了,而成了城市里的手工业者。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还是封建的农业经济。这一时期,城市手工劳动中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作坊,手工艺生产一片兴盛。新的职业阶层也随之出现了,同一职业的手工艺人组织起了职业行会。而“作坊”的开设者必须是行会中的成员。于是,在这些行会的作坊中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就成了中世纪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坊”就成了一个从事手工艺劳动和绘画相结合以及艺徒们接受技艺训练的主要机构和场所,它一直存在并被沿用到了文艺复兴中后期。
二、“作坊”美术教育的教学状况
“作坊”中艺徒的培训都是按某种统一的模式进行的,它的教学有着共同的特点。
1.师徒制
“作坊”中实行的是师徒教育模式。如果一个青少年有志成为画家和雕塑家,大约在12—13岁开始便要拜一位师傅,并在他的作坊里当一名学徒或助手。学徒的家庭还要向师傅交纳学费,师傅向艺徒传授所有的艺术和技艺。艺徒在学期满后,由师傅发给证书,成家立业,成为独立的工匠或画家。关于学徒制的具体情况,在丹纳的《艺术哲学》中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记载,学生在当时是徒弟,师傅的生活与荣誉名声都有他的一份。一个孩子十二三岁就去拜在画家、金银家、建筑家、雕塑家的门下,师傅通常是兼这几门的,年轻人在他手下学的不是艺术的一部分,而是全部艺术。他替师傅工作,做些容易的活,画背景、小装饰和不重要的人物;他参加师傅的杰作像对自己的作品一样关心;他成为师傅的儿子、仆役;人家把他叫做师傅的小家伙;他和师傅同桌吃饭,替他跑腿,睡在他家卧室的阁楼上,受他打骂;师傅出门,徒弟们跟着,在路上为他打架动武,不让他受攻击、受毁谤。师傅和徒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时刻都有接触与交流。而在作坊中拜师学艺在那时的确是学艺的唯一途径,师傅的地位是非常尊贵、不容轻视的。[1]切尼诺·切尼尼,就在他的《论艺术的书》中说:“要学会在木板上作画……要找一个经验丰富的画家做老师,在他的画坊里学习,尽管有人说没有老师的帮助也能学会艺术,但你不可相信这种说法。”[2]
2.丰富广泛的教学内容
作坊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但这一切都是围绕手工艺实践而开展的。学徒在学艺的13年中,第一年是不间断的钢笔、粉笔、碳条、排刷的绘画练习;然后6年的时间掌握制作颜料和嵌板的技巧,还要学会压缩尺寸、碾磨石膏粉、上画布、打底子、学习用石膏制作浮雕、学会抛光、镀金、钻孔和压模;最后6年专攻湿壁画和镶板画,学会起稿、上色、修饰(润色)和上光,还要练习借助辅助剂制作图案,练习给织物涂金。[3]达·芬奇在委罗齐奥的画坊中做学徒时,起初做的也是洗画笔、做模特,后来才学习绘画、制作金属烛台、雕刻墓碑以及许多材料的掌握运用和多种工匠技术才能。因此,作坊教育丰富广泛的教学,培养出的学徒都多才多艺,有极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把艺术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作坊”教育中体现了一种严格的教育等级制度。师傅最大至高无上。师傅给徒弟取名,把他当孩子和仆人,可随意打骂,师傅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学徒关心和注目的,学徒们还要拼死捍卫师傅的荣誉和尊严。[4]师傅管教助手,助手管教学徒。交不起学费的贫穷学徒干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而聪明能干的学徒则有可能晋升为助手,甚至是师傅。在作坊中,徒弟要转变成师傅是相当严格的。学徒在学期满后,由师傅发给证书。如果再能通过一项权威性的考试,他就有可能获得进入师傅行列的资格。一旦成为师傅,他就可以独立开设作坊招收学徒。但最后如愿以偿的往往是凤毛麟角。学徒在作坊中必须保守技艺秘密,没有出售自己作品的权利。[5]
4.教学目的与经济状况联系紧密
当时的社会手工艺生产十分兴盛,作坊中各类艺术的学习都是为手工生产服务的。而学徒拜师学艺,也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谋生的技术。因此,作坊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精湛技艺的工匠艺人,确保精湛技艺的传承。
三、对“作坊”美术教育体制的认识
(一)“作坊”美术教育有着它的弊端和不足,但是,它的教学体制中有许多东西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鉴的
1.在教学体制上的优点
①师徒教育的优势。首先,作坊中的师傅具有全面的技能,兼通好几门艺术,传授的知识较为全面。其次,师傅向徒弟面对面地直接传授技能,并加以实际操作性的示范。这种教学更为直观,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也因为直观的教学而变得具体、鲜明,记忆牢固,徒弟能更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再次,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样的教育意义更为深远。
②艺术教学和手工艺制作相结合。艺徒们在掌握了基本的造型基础后,立即将其付诸实际的生产制作中,这不仅锻炼了脑的思维能力,训练了手的表现力,还协调了眼、脑手并用的能力,它将艺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艺术中的美应用到工艺领域继而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③广泛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具备较为广阔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多方面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作坊”中培养出很多艺术家都是多才多艺的,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阿尔贝蒂等,他们不但是出色的素描家、金银工艺家、雕塑家、金银镂刻家、浇铸家,同时还是工程师、建筑师。这些都得益于作坊中广泛综合的学习内容。
2.作坊美术教育对推动美术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①20世纪的包豪斯教育就是对作坊式教育体制进行学习和借鉴的典例。它大力提倡学习作坊式教育模式,将工场和学校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实行了“工厂学徒制”的教学制度,采用两套教学办法,讲课请画家、雕刻家、建筑师担任,而实习工场指导则请有手艺的师傅担任,入校先学半年的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然后接受三年的“师徒制”教育。
②“作坊”式美术教育推动了美术教育在理论上和体制上的发展和变革。正是由于它在教学体制上的弊端才促成了解剖、透视等美术理论的产生和学院式美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直到今天这些美术理论知识在学院美术教育中仍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③“作坊”美术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艺术家。
达·芬奇曾在委罗齐奥的作坊里当学徒,学会了多种技术和绘画理论知识;米开朗琪罗最初练成初步的造型本领也是在吉兰达约的美术作坊中;安德列阿·曼滕纳幼年时就在弗郎切斯科·斯克瓦与乔内的作坊中接受了6年的艺术训练;保罗·乌切罗、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都是接受过“作坊”式的美术教育而成为优秀的艺术大师的典例。[6]这些艺术大师为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作坊”美术教育虽然有它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理由,但它最终还是被学院式美术教育所取代
①文艺复兴带来了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封建农业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手工作坊中,老式的工具器械得以改进,新的发明、劳动分工的出现,封建经济下的“作坊”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坊”在手工艺生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也必将被一种新式的,更先进、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体制所取代。
②一些艺术家如达·芬奇、阿尔贝蒂等潜心研究透视、解剖、构图、明暗、造型、色彩等艺术理论知识,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不仅使艺术和艺术家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且引起了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和对当时作坊式的艺徒培训模式的合理性以及纯粹技艺训练方式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促使了技艺色彩浓郁的作坊教育向知识意味更强的学院式教育的转变。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承担起培养伟大艺术家的使命,最终将被一种崭新的教育体制所取代。
1563年迪塞诺美术学的建立,标志着中世纪以来的“作坊”式的教育模式逐渐走向衰落和消亡。学院美术教育作为对作坊教育机械、陈旧的训练体制的反叛,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还设置了一套技能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方式,艺术不再按所用媒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被新的教育观念统而为一。
参考文献:
[1][4] (美)丹纳.艺术哲学[m].安徽: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
[2][6](苏)阿·阿·古贝子与符·符·巴符洛夫.艺术大师论艺术第一、二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
[3][5](美)阿瑟·艾夫兰. 西方艺术教育史[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