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孕育滋养着传统中国绘画。
中国传统写意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笔法纵横、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其构图形式有别于西方绘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写意画讲求“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因此其构图需要与之相符合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写意画不仅是物象有规律的合理安排,还是绘画主题、意境、趣味的表现基础,关系绘画作品意境的深远、品味的高低、绘画的成败。“构图也可以看作是绘画的骨架,是一幅画的骨骼和结构。”
一、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构图形式
“任何美的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合目的性和规律性。”“所谓形式规律,是指在生活中或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及其组合规律。不仅在感觉领域上揭示了美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可以脱离具体的内容,具有独立于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物象的审美价值,从而构成了形式美。”这说明中国画构图是有规律的,构图的意义不仅仅的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通过这种有规律的形式表达出物象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写意画构图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S型构图、斜线构图、三角构图。
(一)S型构图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阴与阳是互补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画面中,S型构图具有动静结合、虚实相兼、松紧之分合互补、变化、迂回、起伏的节奏感。S型有伸缩调节的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画面布局,并且表现出巨大的弹性与张力,使画面具有韵律。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的横向S型构图。作者运用S型构图将初春略带萧瑟的郊区与繁华喧闹的市区串联在一起,将繁多的树、屋、人等物象归置到S型画面里,使这些景与人不仅没有杂乱无章,反而具有韵律的美感。另外在文同的《墨竹》中,一枝蜿蜒的S型竹枝自上而下,劲挺而曲张,其势强健。文同生活在风气日下的北宋,用蜿蜒曲直并挣扎向上的“倒竹”表达其高洁正直、不屈不挠的思乡情怀。
(二)斜线构图
斜线构图也是常见的构图形式,将主体物放在斜线布局上,突出主体物,同时使画面具有延伸效果。在吴昌硕《墨竹》中,墨竹与石头构成一条对角线,石头处于对角线的右下方,竹子在对角线的左上方,使竹处于一种延伸向上的效果,更加突出其坚挺向上的形象。梁凯的《六祖伐竹图》中,衣衫褴褛的六祖与身后的树构成一条斜线,而手中的竹子与这条斜线平行,使得画面向上延伸。
(三)三角构图
三角构图包括正三角构图、斜三角构图、倒三角构图,具有稳重、平衡的特征,其中,构图方式灵活的斜三角构图较为常见。梁凯的《布袋和尚》中,和尚与其倚靠的石头构成一个斜三角,画面稳重,犹如一座大山。
二、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物象布置
中国画艺术讲求“置陈布势”,先“布势”,后“置陈”,画面的物象布置即“置陈”。“置陈”是对物象的具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体安排。创作一幅画,在确定大的构图后,要开始推敲物象的布置。物象的布置也是有规律的,物象之间的安排关系有留白、虚实疏密、开合呼应等。
(一)留白
留白也称“布白”,是构图的一部分,中国画对留白向来重视。潘天寿说:“我国绘画,以黑白二色为主,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虚实之联系,即以空白显实有也。”可见,留白也是绘画的一部分,不可小视。留白可衬托主体物象,也可表现画面的形式美。倪瓒的作品常常表现一树一石,构图简单却意境深远,给人回味无穷的遐想和沉思。《渔庄秋霁图》中近景为几棵枯树和一块石头,远景为一片石滩,中景留白,近景和远景空旷寂寥。画面的大量留白不仅没有使画面空洞,反而增添一种诗意与思考。可见,白不是空,白里也含有深刻的内容。
(二)虚实疏密
中国画构图讲求变化,通过疏密等排列组合,使物象之间疏密有序、灵活变化。把握疏密,要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不空,实不闷,“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任伯年的《松藤双鸟图》中,从整体看,留白与画体构成了大的虚实;从局部看,松针和紫藤以及鸟构成画面几个密集的点,松树的干和藤条构成了疏,使画面在景物繁多的情况下,始终有空气的流动感。
(三)开合呼应
开合呼应即开中有合,合众有开。具体到绘画中,开合中渗透着主次关系、呼应关系和画面的走势。任伯年《桃石图》,篮子中的桃子和石头为合,左侧空白为开,以开为辅,合为主。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其势内敛而富有张力。
参考文献:
[1]李峰.中国画构图法则[M].广西美术出版社.
[2]韩梅,龚吉雯,赵太鲜.浅谈中国绘画的构图与形式[J].大众文艺,2011(16).
本文选自《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