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及其影响(浅析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的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23:45:21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24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形式的特征大致分类如下:公众参与的互动性特征、文化生态的融合性特征、公共空间的标志性特征、消费时代的世俗性特征、传统文脉的符号化特征。

关键词:
  进入本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集约化时期,由原来追求数量目标到现在追求作品质量优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追求舒适、自然、精致的、有文化品位的环境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城市环境中城市雕塑的形式语言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多元化的时期。可以说,当代城市雕塑形式语言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城市文化走向,在纷繁芜杂的雕塑造型中提炼出雕塑的形式语言,并对其特征进行提炼,可以从另一个文化角度来揭示城市的文化状态,从而使城市设计更具有人文的深度,也使公共空间的设计更具有人文的内涵。
一、公众参与的互动性特征
  城市雕塑由于具有环境性、地域性、公共性、社会性等特点,一件城市雕塑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在地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创造性、美感等艺术价值必须与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城市雕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公共性与社会性,他面对的是非设定的、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
  以深圳城市雕塑——《深圳人的一天》为例,《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为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接触艺术场所,这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与和谐的“市民精神”;充分体现了深圳城市的特点,雕塑的过程充分发动了各个阶层的参与,雕塑群凝固了在特区工作、谋生和奋斗的各路人群的辛酸和喜悦、成功与失落的普通人的寻常故事。该雕塑成功的建立起与公众亲和、密切相融而互动的观赏模式,使观者和介入其间者与艺术之间的主客体界面趋于淡化,而在这当中使观者的内在情感趋于愉乐与提升,使得城市雕塑成为提供给公众自由参观,或可触摸、依偎甚至于攀缘其间的展示形态,以缓解城市高密度、高层化建筑群构成的居住和办公环境对人造成的压抑和排斥,从而成为一种公众性的生活的艺术。
二、文化生态的融合性特征
  现代城市在社会文化或物质形态方面都产生了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变化,城市文化环境面临着流行性文化的侵蚀以及学术性文化的冲击,呈现出一种不同文化层次交流、互动和共存的多元景观。它们相互依托、交流,形成一种动态的有机组织,城市环境日益显现出开放和流动的特点,使现代城市雕塑创作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城市雕塑家要将作品置于现代城市公共环境,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变量,考虑城市雕塑的观念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这样两种不同文化性质的冲撞与结合。这就需要现代城市雕塑的创作除了考虑美学等方面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要考虑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生态关系与城市环境的互动。
  城市雕塑给予人们视觉感受的综合印象,是人们心中对城市环境的体验和历史的关联,使自然和人文景观获得象征意义。因此,成功的城市雕塑,必须实现与环境之间的对话,才能在城市环境中表达它特定的环境语言含义。
三、公共空间的标志性特征
  唐代长安城的区域划分依靠的是宫苑、里坊城墙。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市井划分依靠的是门楼牌坊,达到街区、寺庙的区域识别标示。欧洲城市由于较早关注城市的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雕塑成为区分具有不同功能区域的有效标示,形成了区域品牌的认知,以及文化形象、精神表现的传达。
  城市雕塑“标识性”的功能无疑是增强了城市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伴随着的是城市的识别、记忆与联想。城市雕塑在城市中具有定向与导向的功能,它本身所具有的识别物、参照物的功能使其更容易被记忆。其易记忆性增强了城市空间的识别性与可记忆性,因此城市标志性雕塑也成为唤起城市记忆的关键要素。
四、消费时代的世俗性特征
  1990年代以来,当代雕塑己从1980年代新潮美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挪用转向对大众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对中国当下现实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加速,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的背景下,当代城市雕塑把大众文化作为主要的艺术资源来使用并非是一种偶然,而是一个关键性的选择,并且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现象。
  当写作实雕塑的批判性和指向性的功能,伴随着轻松的视觉载体和通俗易懂的写实语言,让大众的视觉在摆脱传统严肃和精英文化的审美局限的同时,人们更关心的是雕塑在思考着什么。尽管不能用精英主义的立场去看待大众的消费文化,但大众的消费文化也足以说明大众对文化权利的民主诉求。不管在何种意义上对艺术进行消费,大众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找到他们寻求的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于文化贵族时代,大众对雕塑艺术消费的过程正是“彰显自我,昭示民主”的过程。
五、传统文脉的符号化特征
  城市雕塑是城市空间的造型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特殊的价值和社会功能是不变的。同时,它以文化符号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始终存在的。城市雕塑创作的过程即是符号生成和运用的过程,一方面,作为物质的精神化,它记录了人类不同时期的理想与追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另一方面,作为精神的物质化,城市雕塑以物质实体,通过不同形态,体现材质美与技艺美,它是文化符号的载体和媒介。以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杨英风的作品为例,杨先生设计了大阪万国博览会中国馆的雕塑《凤凰来仪》,极具强烈的民族传统符号特征。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凤凰这个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的主角已经成为一种语言、一种象征性符号,反映了心理的、社会的及文化的连贯性。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有人文特征的一种公共艺术形式。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语言进入了一个空前多元化的时期,可以说其特征体现了当前城市文化的状态与走向。在纷繁芜杂的雕塑造型中提炼出雕塑的形式语言,并对其特征进行提炼,可以从公共艺术角度来揭示城市的文化状态,从而使城市设计更具有人文的深度,也使公共空间的设计更具有人文的内涵。
  作者简介:刘骧群,女,哈尔滨市人,1972年出生,研究生学历,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