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当摄影技术刚诞生时,人们还只是将其视为一种把客观事物用影像固定并保存起来的实用性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更新,市场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体积更小,更加精密的照相机。同时,伴随着感光材料的出现,摄影才开始逐渐拥有自己的艺术语言,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摄影才正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当摄影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与人们的现实审美产生关系,摄影美学也就随之诞生。摄影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摄影艺术的审美本质与审美特征;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等。
一、摄影艺术中的美学在意识形态中的具体体现
从本质上来看,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设想的物化过程,是摄影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审美过程,在意识形态中的体现具体如下。
1.超前的思想意识。摄影美学主要是研究客体的内在属性,从哲理上把握其美学特征,再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物象化,换言之,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感性思想到理性的飞跃产物。因此,摄影者思想意识的超前体现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摄影艺术家要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才情,以超前的思想意识用审美观念、审美标准以及审美能力对客体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新观念、新形式的摄影作品。
2.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识的融合。不难发现,摄影艺术家们选择的创作对象以人、物、景居多,而这些客体事物所呈现的状态也各不相同,摄影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凸显出他们的特征与差异。美国著名的现代摄影家N.西福曾说过,摄影者在拍摄之前就应当先将拍摄客体在脑海正进行预审美规范,进行构思,然后将个人构思与客观事实互相融合,最终创作出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摄影艺术作品。
3.意识形态发展的启示。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内容反映,而意识形态则是艺术活动规律的体现,两者互为体现,互相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艺术中影响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提升精炼,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识。由于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艺术领域的拓展,涌现出大批具有社会性的摄影作品,促进了现代艺术的进步。艺术家们通常会根据自身对生活的领悟来创作艺术作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既体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
二、摄影艺术中美学元素的常用表述
1.虚实:摄影艺术中经常会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处理空间层次感,通过清晰与模糊的对比,使得想要突出的物体更加鲜明,而虚化处理的部分也会显得更加美妙。
2.疏密:摄影师在处理画面时,采用有疏有密的结构排列,能够充分刺激人的视网膜,形成视觉冲击,使其享受到画面的美感。
3.布白:摄影者在布置画面时,除了要考虑实体,还应当留有一定的空白部分,这些空白部分可以是天空、水面、草原或土地等景物,通过摄影手段,使其失去原有的形象,变成单一色调的背景,衬托出其他的实体对象。
4.比例:摄影艺术中常使用井字构图,这种基于黄金比例划分画面布局的方法往往能够让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三、摄影美学中摄影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摄影师与一般人相比,应当具备能够及时洞察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目光,把常人容易忽略的角度,通过摄影手段处理成审美的主体。如果仅仅靠眼睛去摄影,单纯地去重复拷贝自然事物,是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的,摄影师应当把自己看作一个创作者,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寻找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在摄影创作的路上长久发展。
摄影师如果能够用心去观察生活,会产生一种悸动的感觉,在决定按下快门的瞬间,镜头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客观事物,还有摄影师当时内心的感动,而这种情感是可以透过作品传递给观众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心眼。一般来说,决定性的瞬间由以下几点因素组成:摄影师的直觉、对构图的详熟认知、艺术修养、个人情感、熟练的操作技能、拍摄主体的配合等等,一个好的决定瞬间,即便是最平凡的场景事物,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四、结语
总的来说,摄影艺术中的美学不仅满足了人们视觉和信息的需求,还给人们带来了审美享受。人们在欣赏摄影作品时,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美的意识去衡量,因此,将摄影艺术纳入美学领域来进行研究,实际上是体现了人们对摄影艺术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钟丽.浅议光是摄影艺术的魂灵[J].美与时代(上),2016(04).
[2]邵云飞,徐亚婷.论摄影艺术及其体裁[J].知音励志,2016(03).
[3]陆峰.摄影艺术的表现语言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4).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作者:吴江华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