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茶具设计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8:48 归属于设计论文 本文已影响60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内容摘要]为明晰当代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的整体现状,本文立足于相关专著、书籍、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年间(1949—2019)有关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相应分期分类的整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综述与简评,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述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类与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相关的研究文献众多。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检索基准,以1949—2019为时间区段,以“茶具”为主题词检索,共发现2688篇文献,其中博士学位论文19篇;添加“景德镇陶瓷”作为并含检索词,共检索出122篇文献,其中博士学位论文4篇。而以其所从属的日用瓷范畴展开检索,共发现1405篇文献,包含博士学位论文4篇,多涉及陶瓷茶具设计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已出版的89本专著、编著、编辑类书籍文献,从分期与分类两个方面对70年间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述评,以期为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一、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简况

  当代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时期,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结束(1949—1977)。该阶段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恢复期,以茶具设计为核心的主题性研究较少,多散布于史料整理、方志撰写与日用瓷生产工艺技术梳理归纳类研究中,且在发现、总结其难点与成果的同时涉及传统陶瓷茶具的生产制作问题,而后由于社会环境背景等诸多外界因素致使该阶段研究停滞。第二阶段为奠基时期,自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肇始期至20世纪末(1978—2000)。景德镇陶瓷产业随社会趋势进入重启阶段,日用瓷研究领域侧重于技术性问题的突破与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构建,为其设计实践研究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客观技术条件。同时学界针对陶瓷史论的研究在该阶段渐成体系,使丰富的史料案例资料得以呈现,其中对代表性案例的阐释方式与思路,即工艺美术史研究范式成为后期陶瓷茶具设计研究范式的基础模板。第三阶段为发展时期,自21世纪初至今。该阶段陶瓷产业在工艺技术层面已形成完备基础,原始产业体制随市场经济的改革也将其设计研究推向新的阶段。具体表现为文献数量的增加,相关专著、案例汇编、刊物发表已达数百篇;原本专注于陶瓷茶具史料案例的研究也与茶文化、饮食文化演进研究出现广泛介入融合的态势,多元的设计实践研究拓展了其领域研究的维度,在扩充了研究视角的同时也丰富了陶瓷艺术设计学科研究的内容。

  二、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分类概述

  自1949年至2019年,与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存在关联的研究文献可分为三大范畴,即梳理性的史论研究、回溯性的茶文化研究与试探性的实践研究,且三者之间相互为支撑。在此基础之上,已有研究文献经整理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包含景德镇陶瓷茶具史料案例的茶具史论、史料梳理类研究。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冯先铭的《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以柳宗元、白居易等人的诗文为线索,以概述性的探讨折射了茶文化为促进陶瓷茶具演进的核心因素,此文对当代陶瓷茶具设计与茶文化研究具有启示性的意义。此外,洪奔等人校正编辑的《茶具图赞》运用图示并赋雅号官名的方式,释读了十二种茶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姚国坤等人编著的《中国古代茶具》以史料案例识别为目的,叙述了古代名窑茶具的种类与演变过程。此后胡小军的专著《茶具》与何国松的专著《茶具》在研究视角上略有不同,前者以《茶经》为依据,以朝代为主线,探讨了古代茶具的发展历史;后者以材料分类为轴,追溯了饮茶器具衍生的脉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以史料案例梳理、展示、描述为主的传统陶瓷茶具研究文献,如1987年的《景德镇陶瓷工业年鉴》中录入了大量的设计案例与相关说明;《趣谈中国茶具》讲解了茶具发展源流、使用功能、工艺特点与艺术价值;《中国陶瓷茶具珍赏》与《茶说典藏·中国老茶具》从文物呈现、鉴赏的角度介绍了自唐代至民国近代时期的茶具图版。第二类,以景德镇陶瓷茶具史料案例佐证、回溯我国古代茶文化发展的史论类研究。如姚国坤的《中国茶文化学》、吴觉农的《茶经述评》、陈椽的《茶业通史》是此类研究的核心范例;代表性博士论文如《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都从陶瓷茶具的种类、使用、生产、供应、风俗的角度阐述了历史饮食文化背景下茶文化衍生的缘由;期刊文献则较具针对性,如《茶与陶瓷》和《“茶”与景德镇名瓷》更是试图从景德镇陶瓷器物特征的角度解读陶瓷茶具与饮茶文化的内在关联。这类研究虽未直接就陶瓷茶具史料案例的设计问题展开相应的分析与讨论,却建立了茶具设计与茶文化关联性研究的基础理论文本。第三类,以景德镇陶瓷茶具史料案例佐证、构筑其与海外茶文化的比较和传播研究。代表性著作如孔宪乐的《中外茶事》;博士学位论文如《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中韩茶道文化交流及其茶道观比较研究》都在主张茶的文化象征特性基础上,突出以陶瓷茶具在历史茶文化范畴的开发与使用沿革为研究主线,以文物发掘和典籍论证为研究方法,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陶瓷茶具为基础的茶文化发展规律;海外茶文化传播类研究则较多在明清外销瓷研究的基础之上,多为已有文献案例的再阐释研究,如《中国古代外销陶瓷茶具研究》等,都将外销陶瓷茶具进行了相应的类别划分,并以此探讨茶文化对外传播的形态和影响,可见陶瓷茶具设计跨文化研究雏形。第四类,陶瓷艺术史论类研究范式影响下的景德镇陶瓷茶具造型与装饰问题研究。如杨永善的《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关系》与《陶瓷造型三题》主张陶瓷设计的核心为造型问题,影响其功能、形式与审美;之后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对陶瓷造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性研究;而后如汪庆正的《中国陶瓷研究》、王奇的《中国陶瓷实录》、张亚林等的《中国陶瓷设计史》等核心专著文献,皆通过文献整理、实物排比分类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各时期陶瓷艺术的沿革,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多由陶瓷器物的造型与装饰展开专论性、脉络性的论述而来,奠定了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研究的稳固范式。在此影响下,至今出现了近百篇与造型装饰相关的陶瓷茶具设计类论文,虽探讨方式与内容重复性特征明显,却为陶瓷茶具设计实践研究建立了相对稳固的理论基础。第五类,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实践创新研究和基于实践基础的设计方法与理念创新研究。设计实践创新类研究主要聚焦于新生科技支撑、综合技法再生、综合媒材料介入、文化元素表达四个方面,且存在专著、核心期刊文献较少,学位论文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具代表性的如《陶瓷3D打印技术与实现》中所展示的3D陶瓷茶具设计与制造流程;又如《雕塑技法在现代日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等。此外,设计方法与理念的创新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如赵兰涛等的《陶瓷盖碗茶具形式对茶性发挥之影响——以茉莉花茶为例》具备从认识论上升到方法论的研究特征;又如《现代陶瓷茶具的创新设计与实践》等,多以设计实践研究为基础,或是对经典设计理论进行分解与提炼,提出陶瓷茶具设计拓展与创新策略。

  三、当代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70年来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研究相关文献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资源的充实性、研究维度的拓展性与研究内容的清晰性上,且呈现延续性、介入性、交叉性与实践性强的趋势。然而,综观已有研究文献,也存有一定的发展性空间与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研究视角上,有待明确史论研究中传统景德镇陶瓷茶具造物观的理解与认知。现阶段对传统经典史料案例的研究视角依然固于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视角,即对代表性时代、人物、作品的重复剖析与释读为研究的重心。而如何用设计学的眼光系统性、贯穿性地看待已有的经典史料案例,发现以往被忽视的表征性、现象性、人文性问题,回溯其成为经典的本源与事实背景,并综合社会学、人类学等成熟的理论体系建构针对“景德镇陶瓷茶具设计史”的基础理论框架与起始性的研究文本,或为将来有待深入的研究问题。在研究内容上,有待总结景德镇陶瓷茶具在陶瓷艺术与茶双重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发展规律。现存大量的“浅谈”论文如《浅谈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联系》《浅谈中国陶瓷茶具与茶文化的关系》等多注重已有关联问题的再分析与再解读。而如何理清景德镇陶瓷茶具在当代不同时期设计实践层面的技术语境与人文语境,并以此明晰其设计的核心思维,还原其真实的设计情境、设计目的、设计规律,则有待更进一步地发掘和分析。经搜集,此类具价值性、学术性的研究较为稀缺,如杨火印的《“7501工程”纪实》系列报告都涉及了在特殊时期陶瓷茶具的设计使用问题,且从客观的角度成为其设计发展规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在研究方法与观念上,有待突破陶瓷艺术史论类研究中侧重于造型与装饰问题研究范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设计实践与创新的角度出发,开拓专门化针对性的新研究范式。从设计学的角度而言,陶瓷茶具的首要属性为其饮茶的功能属性,以及其必然关联的人文属性,这就使得其设计研究的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关联。因此其研究的对象并不仅限于优秀的历史精品,或是某一类试探性的设计创新应用。而如何对日常陶瓷茶具现实性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广泛的思考、论证其非典型性的设计价值与意义,并运用创新性的研究思维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设计研究问题进行有机的综合,则有待更为严谨的反思与检视。

  作者:陆娟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设计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