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采取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配合等有效措施不断加大结果运用力度,通过将审计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利用,在加强干部监管、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项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一、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利用。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结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不规范,导致审计评价不准确。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对被审计对象做出准确的评价是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给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审计评价比较笼统。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有的审计评价超越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或过于宏观,或过于宽泛;二是有的审计评价等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评价,未突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评价;三是有的审计评价干脆采用写实的方法进行描述,基本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利用价值。这在客观上给有关部门运用审计结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二)“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得不到有效贯彻,导致审计结果利用不充分。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组织人事制度结合不够紧密,难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去。审计机关接受审计任务时,组织人事部门已下达调任通知,审计机关的工作仅作为任务来完成,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领导摸清了家底,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意义不大,给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三)审计覆盖面的限制导致审计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审计覆盖面的限制通常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管辖范围上的限制。经济责任审计按照领导干部的管理权限来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对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单位,不具有审计监督权,而这些垂直管理单位权限较大,财务收支资金量也较大,是滋生腐败的高发区。审计机关对这一领域却存在盲点。二是时间范围上的限制。领导干部的任期往往较长,而审计机关由于人力、时间、财力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审计一般以近三年为主,对以前年度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只做大概了解或根本不审。由于时间范围受到的限制,导致审计证据收集的不足,许多问题未能被发现,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准确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对策
针对上述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一)构建联动体制,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审计结果运用。要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制定有效的审计计划。审计机关要同有关部门及早协商确定本年度需要审计的领导干部。二是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在省级或市级审计机关建立信息共享系统,审计人员在完成一项审计任务后,妥善整理和保存审计工作底稿,将相关信息输入信息共享系统,其他审计人员在审计同一被审计单位时可查阅相关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效率,有效地运用审计结果。(二)规范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审计结果运用要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要求各级用人单位“先审后离,先审后任、凭审任用”,未经审计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任用。二是坚持把审计成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级别,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程序,不见审计结果不做结论。三是坚持建立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库,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政档案中,随个人档案共同保管。四是坚持审计结果公布制度,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存在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按规定程序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三)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处分的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不少领导干部被审计查出存在严重经济问题,但处罚的力度不大。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是屡查屡犯,对出现问题的领导干部处分的力度不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审计难,处理更难”“法不责众”,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应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构成刑事犯罪的领导干部,加重量刑;对于未构成犯罪的领导干部,根据需承担的责任情况,免职、降职、撤职,永不恢复到原职务。(四)扩大审计覆盖面,确保审计结果运用。一是依法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对于垂直管理单位,应纳入本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制定有效的上下级联合审计模式,上级审计机关应加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授权,可采取上下联合审计方式,全面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深层次问题,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二是合理确定审计时间范围。对任期较长的领导干部,以近三年审计为主,以前年度发生的对财务收支和资金使用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活动也纳入审计范围,进行重点审计,保证审计结论的恰当性。
作者:张日辉 单位:钦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