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7 16:06:58 归属于通信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16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如何培养卓越人才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很好地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是促进我国由通信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关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各类高校,从高教理论界到基层教学一线,都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也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和推动作用。总体来说,当前对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教育部于2010 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林健老师从卓越工程师培养涉及的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化、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存在的困难和需要的政策支持等八个方面,总结、评价和分析了“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参与高校的实施进展情况。

并就如何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特色定义、人才培养定位、特色的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本科生导师制最早诞生于英国牛津大学,其要义是导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启迪智慧。我国引入导师制的主要目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培养和造就个性化人才、创新型人才。导师制在我国实践获得了一些成绩,有利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率;提升学生出国、考研率和就业率;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教研素质和教学质量等。

当然,导师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引进的导师制没有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存在不同程度“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导师制定位不明确;二是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导师资源相对紧缺,加上导师制高要求与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以及导师职业角色定位模糊等,无法形成稳定的导师团队;三是部分学生和部分导师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指导交流的场地存在困难;五是实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机制,无法形成一个高效的导师制平台,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针对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不同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或策略,归纳如下:一是要在体制上为导师制创造环境、提供资源;

二是要解决导师资源匮乏问题,并建立导师的资质、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三是要明确本科生导师制中师生双方的职责,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增进学生和导师的交流;四是改革高校评价机制和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五是不同高校应因地制宜采用适合的模式等。

  (3)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小班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优点,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实效。对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方式可以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对授课方式、训练方式和评价考核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结合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特色鲜明的导师队伍,创设导师与学生互促的卓越型平台,开设具有个性兴趣爱好和专业需求的小型化学生班级、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等。该培养模式具体要点如下:

(1)导师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导师制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导师制中的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我国现在处于大众教育阶段,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再进行精英教育,故导师制只能募集优秀学生进行卓越人才培养。

二是导师制与科技创新:需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指导学生,让学生全流程完成系统设计,包括仿真验证和可行的开发;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导师(导师团队)进行全程指导,发挥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特别是结合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开展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导师制与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导师制进行专业教育,可以缓解学分制条件下专业教育比例不足存在的问题。四是导师制与“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应鼓励指导学生考研,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2)导师制下的卓越导师队伍建设。基于导师制的卓越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卓越的导师队伍。卓越的导师队伍应具有全面的指导能力,除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科研指导外,还应具备与研究生导师制、企业导师制的接轨能力。

具体如下:学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彰显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导师团队制,实行小班化教学与科研,彰显团队协作能力;研究生导师制,让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的研究指导工作,互促进展,为后续研究生工作打下基础;企业导师制,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指导,与企业导师制接轨;导师队伍的自我成长与完善,构建一个具有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学科和专业方向的综合型导师队伍。

(3)导师制下的卓越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设完善有利于学生与导师相互促进的卓越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平台的作用来不断募集优秀的学生,促进导师队伍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出卓越人才。开展的措施如下:创建或完善与学科发展匹配的专业实验室,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结合导师团队的科学研究项目,适当开发兴趣课题,驱动本科学生进行研发,培养课外实践能力;

完善本科生学科竞赛体系与平台,持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参与比赛并获奖;积极举办本科生课外活动成果展,特别是对各种学科竞赛结果及科技活动成品展示等,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形成固定专业培训机制,如寒暑假强化培训计划等。

  (4)卓越人才培养的小班化教学与科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小班化教学与科研,避免直接式灌输,采用探讨式教学和指导,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反过来,小班化教学与科研指导可以促进导师队伍的成长和完善。

  (5)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标准建设。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卓越人才的评价标准,即卓越人才的特色;二是导师队伍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标准,比如说导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青年教师的成长等;三是卓越人才培养平台的评价标准,平台是否可以支撑卓越人才的培养,输出更多的卓越性人才等。

  三、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本文以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开展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近两年来,导师团队指导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湖南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和三等奖近十项;指导大学生参加“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获得华南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指导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时代杯”智能车竞赛获得省二等奖4项。除了各种竞赛,相关导师团队结合研究指导,让大学生直接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包括理论设计、仿真验证以及科研论文写作等。

  (2)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卓越人才需要稳定的平台作为支撑。多年来,学院老师在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和平台。基于该平台,所有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可以高效地提升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可以在平时逐步积累到丰富的实践能力。通信工程专业倡导的导师团队指导制度可以保证卓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而且优先接纳卓越人才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给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更完整、更宽的路径。

  (3)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指导老师团队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反过来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指导老师团队。

  总体而言,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电子与通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导师制和小班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构建出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合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受益学生不仅仅是来自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几百名学生,对兄弟院校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甚至是其他工科专业,采用基于导师制和小班化的模式培养卓越人才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明华 邓贤君 王新林 来源:教师·中 2016年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