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探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7:20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19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亦需要作出调整和改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与美国体育传播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高校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特色不鲜明;各高校体育新闻传播专业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与融媒体时代的全方位传播不符,呈现明显的滞后性;经由网络平台的资讯创作能力相关课程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体育类课程的设置相对单一,且大多不是以兴趣为着落点,学生选择空间有限;通识课程所涉及的面相对较窄,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社会对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课程体系;媒介生态

  目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进入21世纪,媒介生态环境日新月异,尤其是两微一端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媒体生态格局,而“智能+”出现则打破了新闻传播原有的价值选择标准和制作规范。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做出调整甚至改变。课程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如何调整和改革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就成为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关注的焦点。有关体育新闻专业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点,一是全国体育新闻专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即2005年前后,这一时期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与本研究的关联度并不高,原因在于原有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架构,按照新闻传播学所包涵的四大板块设置的。二是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期,即2010年之后。这一时期,原有的媒介生态环境已被打破,虽然课程架构不变,但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相关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体育新闻专业博导于晓光教授在《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研究》一文中提出,应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与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用教材、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应与体育专业的同类课程有质的区别;融合化即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建设一批综合性程度较高的课程,建立一种新型的知识体系。[1]武汉体育学院的张江南教授在《新时代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探析》一文中专门谈到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他认为应该整合模块教学、强化双语教学、巩固实践教学。其它相关研究的观点基本类似,他们大都认为,随着新媒体飞速发展,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不断完善,重视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2]基于以上分析看出,面对新媒体生态环境,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做出调整。要以国际视野来审视我们自己,共同提升。

  1中美高校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1.1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全国各高校针对指导意见开始了新一轮的教改思考。为了更清晰地展现中美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情况,笔者收集了我国7所院校(包括台湾地区1所)以及美国佐治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体育传播专业的培养方案,重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目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结构基本类似,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主要是根据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特点,设置通识类、学科基础类、专业主干类和专业模块类四类课程,专业课程体现出“大新闻”观,以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为主体。同时,在设计中强化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识类课程的覆盖面虽较广,主要涉及政治、法学、历史、外语、体育等学科,注重思政与人文教育,但很少涉及自然、艺术、社会等学科课程,忽视了科学知识的全面发展。这与我国大部分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开设在专业体育院校也有一定的关系。第二,各院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选修课,既有共性,亦存在差异性。共性有两点,一是按新闻专业的不同方向以模块的方式设置相关课程,且大都划分为报网及广播电视两大模块。二是体现体育特色,既包括相关的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包括体育新闻传播相关理论及业务课程。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体育特色”的不同,虽然所有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都把体育作为其特色,有些院校偏重“体育技术+新闻传播”,有些院校偏重“体育技术+体育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有些院校注重“体育特色项目+新闻传播”,譬如沈阳体育学院根据其地缘优势,偏重冰雪项目。第三,普遍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从上表各院校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看出,所有的体育院校都是实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采、写、编、评、制、播、导等实操能力。

  1.2中美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比较

  目前,在美国开设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校有几十所,这些学校大都为综合性大学,体育新闻传播专业一般设置在新闻传播学院,且大都作为学生在高年级的兴趣选修专业设置。其课程类型与我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等。就课程内容而言,其通识基础课主要依托本校学科资源开设,呈现出“大学科”的特点。所涉及的课程非常广,既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春田学院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信息素养、艺术和人类学、分析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多元文化研究、社会公正、体育六个部分组成,注重学生能力和知识或理解领域。印第安纳大学人文学体育新闻专业通识教育既有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课程,也包括生命与物理科学的课程,还有分析推理、文化理解等相关课程。而专业基础课则依托新闻传播学母学科,呈现“大新闻”观特性,各高校基本一致。美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也基本相同,大致分为新闻传播学类、体育新闻传播学类、体育类和其他类。新闻传播类课程强调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基本了解及对新闻传播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法规、报纸设计与制作、专业写作、美国新闻等;体育类课程是指以体育为主的理论课程,包含体育与管理、休闲、产业、文化等课程类型,譬如全球化体育管理、体育企业管理、休闲体育项目、美国体育文化、体育心理学等多学科融合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体育;体育新闻传播学类课程是最能区别于任何其他专业的,譬如印第安纳大学体育新闻新闻传播类课程包括体育新闻学概论:争议、冲突和品格;体育新闻写作、健康传播学、体育心理学、跨文化健康、医学人文与健康研究等,主要是为学生从事体育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提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素养。其他类课程一般是文学类或者社会科学类课程,目的是为专业学习提供一定的人文素养或者研究方法的辅助。美国高校的任选课程设置内容主要是专业细分的分支或方向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选择。春田学院和布拉德利大学体育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任选课程主要集中在体育新闻传播学和新闻传播学两个专业领域阿什兰大学的辅修课程可以选择其他学院或者本学院其他专业进行修习。印第安纳大学的选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类似课程内容主要为提升学生基本技能、语言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生命与物理科学等素养服务。由于体育课程是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渠道,是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支撑所以将一般设置在通识教育类的体育课程按照专业任选类课程分析,春田学院根据学校自身的体育专业特色为学生开设了近100门体育课,涉及约69项运动。除此之外,各高校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俱乐部运动、校内活动和个人锻炼和娱乐等机会,以保持学生健康的身体状态。这些活动也为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体育兴趣在实践学习方面有所选择和倾向。美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一般是以实践和课堂学习的方式交替进行,既有校内的实践平台,也有各种在媒体的社会实践。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为了便于比较,笔者选择了佐治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体育传播专业作为比较对象。佐治亚大学成立于1785年,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学和佐治亚州大学系统规模最大的学校,被誉为美国南方三所“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佐治亚大学亨利·W·格雷迪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HenryW.GradyCollegeofJournalismandMaCommunication)创建于1915年,获得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认证协会的专业认证。通过表1和表2、3的对比及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美国高校体育传播专业的课程体系相比,两者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课程内容方面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第一,美国高校体育传播专业中的通识教育课程一方面秉承“大新闻观”与“大学科”相结合的设置理念,为了能够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业态的变迁带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实行“大学科”的通识教育与“小众化”的专业教育,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与其他教学单位合作开课已成为主流(74.6%)[1],建构了新闻人才复合式知识结构,使具备“采写编评”专业素质与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真正适应现代业界需要,如此既能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又能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人才。这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大新闻”观下体育特色与新闻传播相结合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有较大差异性。第二,佐治亚大学体育传播专业中新媒体相关的课程理论与技术并重。这些课程既能使学生掌握新媒体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向,又要求学生学会新媒体从生产到制作的基本技术,传授的技能包括:在网上使用视频、图像(静态展示和幻灯片动态展示),通过网站来进行新闻报道和公关活动,为网站编辑、写作、进行广告推广以及设计布局,为移动设备创作内容,使用博客和社交媒体,在线出版管理,甚至是创第三,美国部分高校把体育新闻传播作为获取专业证书的兴趣课程,从第六个学期开始,对体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集中学习体育新闻传播、体育理论与技术、体育与媒介三个方面的专业课程,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取专业证书。

  2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各高校体育新闻传播学学科特色不鲜明,在体育传播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建设方面都亟待完善。其次,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与融媒体时代的全方位传播不符,呈现明显的滞后性,具体包括:第一,目前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与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有差距,课程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专业构思、创意、互动和设计;第二,网络是未来传播活动最主要的数位平台,经由网络平台的资讯创作能力,包括多媒体设计的专业技术、网页制作、资料库管理、资讯管理等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第三,体育类课程的设置相对单一,大多只包括技术课,体育理论课程普遍偏少,且所开设的体育课大多不是以兴趣为着落点,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此外,我国体育体育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所涉及的面较窄,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仍有待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应不断适应新媒体生态环境,树立全媒体的课程观念,建立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地融入新媒体所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媒体生态环境的多能体育新闻专业人才。

  作者:廖慧平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