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8:47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2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武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传播中存在着传播主体单一、传播意识不足、传播内容模式化、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应培育多元传播主体,深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让武汉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社会化

  一、武汉红色文化资源情况

  文化作为一个复合的整体,从形态上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红色文化的“红色”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精神,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革命性、实践性、创新性,也体现出善于学习的包容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等特点。作为“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革命首义之地,武汉见证了无数爱国志士的革命探索,在这些志士仁人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武汉红色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拥有丰富的物质形态,有着一大批文化载体。如八七会议旧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同时,武汉红色文化还拥有丰富的精神形态,具体表现为爱国爱乡、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的红色革命精神。

  1.武汉红色文化实体资源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的成长,见证了“武汉会战”等革命活动,在这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留下了大量具有独特历史痕迹的红色文化资源。武汉红色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遗物、遗址、遗迹等实体性的存在物,如革命遗址、革命英雄旧居、英烈纪念场所及陵园等。武汉红色革命遗址众多,如中共“五大”会址、中共机关旧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武汉农讲所、二七纪念馆等,诸多的纪念馆与陈列室都展示有大量的红色遗物。除此之外,毛泽东、周恩来、向警予、宋庆龄、李先念、陈昌浩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武汉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2.武汉红色文化精神资源

  武汉的红色文化源于荆楚历史文化。荆楚文化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故事,体现了楚人自强不息、铁骨铮铮的坚韧品格;武汉还有着浓厚的码头文化,武汉是中国少有的因商业而兴起的城市,因通航、通行、通商催生的码头文化滋养了武汉人吃苦耐劳、讲义气、重规矩的特性;武汉更是苦战清军的首义之都,是艰苦卓绝的抗日主战场。武汉文化多元而博大。武汉虽历经沧桑,却仍锐意革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世代传衍的爱国爱乡和源远流长的创新精神始终推动着武汉红色文化振兴发展,弘扬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其内核是武汉人民勇于斗争、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兼收并蓄、永不言弃、团结一心的精神品格。

  二、武汉红色文化传播优势

  1.武汉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武汉是红色沃土,红色遗址、遗迹和红色文物极为丰富。公共红色文化服务设施,如革命博物馆、红色纪念馆、党史馆众多,还有各类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场馆与基地中的“人、物、事”,都在无声叙说着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如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有着夏明翰烈士使用过的蚊帐,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中有着任作民曾使用的皮箱、周恩来的旧围巾、陈潭秋用过的茶壶等,这些展出的物件让英雄人物鲜活起来,让受众对他们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等先进精神有更直观的认识,对于“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能有更深刻的领悟。武汉红色资源给后来者以丰富的滋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有着重要作用,对红色资源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2.武汉红色文化传播主体是英雄的人民

  2.1有能潜心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学者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武汉人民骨子里有着不屈与创新的基因。武汉拥有百余所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云集,在革命历史资源文献整理与调查方面有较多积累。武汉在整合多方力量,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工作,编写党史正本、专门史、编年史,进行红色文化专题研究方面都是大有可为的。我们要进一步抓紧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方面的研究,准确记载、反映、宣传和普及红色文化和党的革命历史,为红色文化传播贡献力量。在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中,要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导向作用,力争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专家学者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在进行红色文化的研究中应具备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研究中应加强传播意识,确保红色文化传播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厘清受众的矛盾或模糊的思想认识,引导受众积极向上。

  2.2有将红色精神外化的广大志愿者

  武汉有着英雄的人民,对红色文化怀有深厚的感情。据报载,武汉在全国志愿信息系统注册的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89万人,平均每6个武汉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如武汉红色街区都府堤社区就活跃着一群“红巷爷爷”,由退休老党员组成,他们热心社区事务、对红色文化有着真情实感,乐于传播红色文化。他们将风土人情、历史常识融入日常生活故事中,挖掘红色历史故事,给游客进行义务讲解,传播武汉历史文化。在他们的感召与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武汉人将红色精神化为行动力,自发为社区办实事、解难题、打造和谐家园。这些志愿者们有着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他们以人文关怀为引领,尊重个体尊严、肯定个人价值,以积极、自信、有为的红色精神力量感染传播受众,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是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同时又在不断扩大红色文化传播队伍。他们注重传播的交互性,即传受双方的情感共通、彼此理解、平等互动。他们用行动加强了主体间性,把传播受体转化为了传播主体,扩大了红色文化辐射范围,将符合受众情感和价值的内容融入传播,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内在的精神价值,从而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武汉红色文化传播对策

  当前武汉红色文化传播中存在主体单一、传播内容有效性不高、传播平台影响力不大、传播方式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我们要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1.对红色资源实行综合开发整合

  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必由之路。要扩大武汉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必须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相关分析,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平衡的组合。具体来说,对红色文化要不断挖掘内涵,提高其品位,应在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新红色文化发展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业态融合。

  1.1深入推进文化部门结构改革,形成红色文化大资源库

  红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政府力量,相关文化和宣传部门应摸清红色文化资源的存量、分布,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在此基础上,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与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做好可开发利用和可行性分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形成武汉红色文化大资源库。政府各部门应明确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协作,做好武汉红色文化传播工作。1.2以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为线索进行资源整合武汉红色景点分布比较零散,对此,武汉采取多种措施对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如开通了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408路,衔接其武汉市区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江汉关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二七革命纪念馆等10个红色遗址和场馆,司机对线路途经的红色遗址、展馆的相关情况烂熟于心,必要时还能兼任红色文化讲解员。武汉整合了全市145处重要红色遗存,发布《武汉红色旅游手绘地图》,以“伟人足迹”为主题,串联了东湖宾馆梅岭、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黄鹤楼、长江大桥桥头堡、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武汉防汛纪念碑、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带领大家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武汉时光”,让受众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武汉地铁还开通了“初心号”红色专列,在6节车厢中,用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精当洗练的文字回顾了中共历次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百年光辉历程,可谓是一座“移动的红色博物馆”,乘客们在此感受建党百年风华、寻找武汉红色记忆,传播受众极广。在地铁上的“点赞红色群聊”中,乘客们对国、对党、对乡的真挚情感得到了尽情抒发。武汉市还正式发布《红色文化地图》,以“红色印迹”和“百年辉煌”为主题,融叙事与写意为一体,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展示了武汉走过的风雨历程。

  1.3整合各种颜色资源,让红色文化更具生命力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为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红色文化应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相结合,将红色、绿色等有机结合,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武汉姚家山新四军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群的开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作为武汉市革命文物建筑中保存较完好的近现代革命文物建筑群,姚家山革命旧址群将绿色与红色完美融合,使姚家山以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为代表的红色景点成为代表性的红色旅游和学习教育的标杆。

  2.红色文化传播要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

  2.1红色文化要分层次传播

  红色文化要进行大众化传播,要努力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与人民意志的融合,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规律要求传播的层次性,既要着力发展面向广大民众的以革命遗址、纪念馆等为载体的实体层红色文化,更要构建精神层面上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红色文化,这是其核心所在。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物质与精神两者并重。分析受众,进行精准传播,目的就在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并在实际的生活中予以传承和践行。

  2.2红色文化要进行有温度的传播

  红色文化传播和阐释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寻找能打动受众的表达方式。这也意味着红色文化的传播要讲好红色故事,要加强传播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而不是单纯强调思想宣传、严谨的叙事和逻辑。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必须讲好有中国味道的中国故事,寻找红色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坚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听起来入耳,看起来入眼,读起来入心,这才是有温度的红色文化传播。传统武汉红色文化传播多为物质形态,以图书、报刊等文字形式为载体,属于显性的红色政治教育,较为生硬,而纪录片、影视剧等具有较强画面感的隐性教育形式较少,缺少了一些温度。电视、电影等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时代需要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精品节目,较之显性的宣讲而言,这种形式的传播更具有感召力和创新性,能让红色文化传承更好地走进大众。近期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觉醒年代》依托史实,客观呈现历史人物,不拔高也不贬低,让课本上的名字变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感,可谓是“有温度传播”的成功典范。

  3.红色文化传播载体与传播形式多样化

  3.1创新媒体传播

  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常见的如经典红色文学作品《红岩》《红日》《青春之歌》,红色影视作品《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等,这些曾经影响过几代人的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如总书记所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武汉红色文化传播在创新媒体上已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如充分利用互联网,根据自身特色,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上推介武汉各种红色纪念馆、红色博物馆,发布武汉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在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开通红色文化专栏,如B站(哔哩哔哩)上的“云讲国宝”等。这些创新方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了,使得受众对红色人物和红色事件的感受更直接、更强烈,引导受众沉浸其中,获得对红色文化更深刻的体验。这些创新也用活了红色文化资源,让文明城市的底色更足。

  3.2发挥全媒体优势

  要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武汉红色文化,就必须在传播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消融媒体界限,发挥全媒体的优势。全效媒体强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的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如通过智能数据库和各种互动反馈平台,网上网下相结合、共同推动“同频共振”,开设“红色党史”专栏,从单向传—受传播转为双向互动。及时了解、掌握、分类、归纳不同受众对武汉红色文化信息的需求与评价,并及时地进行舆论疏通和引导;另一方面把“本本主义”转化为“实践主义”,对武汉红色文化的传播,要主动适应实践发展和受众需要,让各类受众都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3.3开发红色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在全媒体时代下,可以以“网红式”营销为手段,以市场化运作为规则,进行文创开发与营销,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爆款IP,推出贴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创产品,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相比国外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对于衍生品的开发意识不够,技术也有所欠缺。现有的红色文化产品虽然多,但挖掘程度不深、加工方式粗劣、包装没有特色等,阻碍了武汉红色文化的传播通道。前段时间,武汉“黄鹤楼”网红雪糕走红网络,给红色文化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好的思路。我们应该以优秀的红色文创产品为抓手,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做好网红IP产品的孵化,实现红色文化的多维度、深广度、高质量传播,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红色资源中的红色记忆,是火热革命历史的再现,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继承红色文化,不只是缅怀先烈,更要教育后人,指导实践,发挥红色文化的深厚力量。敢为人先的武汉,一定能实现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王小亮.试论武汉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

  [2]刘珊珊.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着力点[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4).

  [3]赵雄燕.延安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4]王振.以文化人过程中的协同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

  [5]郭幼为.“四史”教育: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引擎[J].公安教育,2021(4).

  作者:罗丽娅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