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状况)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02:55:23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30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77-02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金融危机已经表现的相当明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发展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08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2年有680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因此,正确分析大学毕业生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种种就业心理问题,客观认识他们心里变化特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顺利就业是当今所有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多维度的问题,它与社会、家庭、个体以及个体所就读的高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择业心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误区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方法。
  一、大学生主要的就业心理
  (一)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人类一种常见的神经官能症,它主要是由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各种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是必要的,它可以给人一定的自我压力,迫使自我能够更加积极的努力。过度的焦虑却会干扰人的生活,而且还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在当今全球经济如此萎靡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与职业竞争,没有人可以逃避焦虑。有职业的已人心不稳,何况一直身处象牙塔中,意气风发且缺少社会经验的天之骄子。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就业压力,会使得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对未来产生恐惧,缺乏安全感,因为恐惧的根本来源是对未来的难以预测和控制。这种焦虑与恐惧的心理交互作用势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急躁,使得大学生们心里紧张、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
  (二)依赖与逃避心理
  因为目前的社会环境已经无法为大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与机会。且当今的毕业生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过着优越的生活,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而自立自理能力却比较差,缺乏一定的责任感与独立决断的能力,在面对如此危急时刻,常常处于被动选择的地位,更加依赖于父母与其他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放弃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机会,完全依靠家长,根本不知道怎样的一份工作才是自己追求和寻找的。放弃自我的时候,其实已经放弃了竞争,其结果也多会被用人单位淘汰。这种不敢正视就业问题,放弃主动搜集信息,害怕承担社会责任,不愿意到社会中拼搏,本质上也正是一种逃避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依赖就是逃避。当逃避成为习惯,或者说这些没有一点职业生涯规划的逃避最终会使得他们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继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
  (三)自卑与从众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遭遇过多的挫折而生成较多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与自尊心。由于生理、家庭教育、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等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在大学生生活中常见于其对谈恋爱、学习、与人交往、就业等方面的态度。当在择业中屡遭挫折后,觉得事事不如人,很容易产生消极暗示,会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缺少竞争的勇气,不敢继续参与竞争,更有甚者会出现悲观失望、精神不振、沮丧等心理问题,直接导致认知功能失调。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容易受社会潮流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云亦云,缺乏个人主见,从众心理较为严重[1]。自卑的个体更容易主动放弃自己的意见,多会采取顺从行为心理倾向。从众心理会让大学生忽视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跟着感觉走,会使得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下降,接受暗示性能力比其他人更强烈。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成因分析
  (一)就业环境恶化
  近十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劳动市场已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学生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就事出有因。中国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与就业机制改革的关键期,改革中的发展进步对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提出更新的标准与更高的要求,自然而然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与难度,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重了就业困境与矛盾。从业人员的下岗与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挤压,甚至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外劳动力的涌入,直接导致就业结构在空间上与时间上出现失衡。对于那些再就业中出现“四无”受挫即无知受挫,无经验受挫,无标准受挫,无诚信受挫[2]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高校体制改革与就业指导滞后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倾向。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手段跟不上市场需要,严重影响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使之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职业辅导教育不应是在毕业时才进行,而应该根据大学生四年中各个年级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通过各种形式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使他们能够较早正确地认识职业与客观的评价自己,明智的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生活道路。目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政治与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健康心理的指导教育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大多数毕业生缺乏求职的实际能力,不会恰当的自我推荐,不敢积极地参与竞争,不能准确的把握机遇,因此也就很难正确的做出抉择[3]。

(三)毕业生自我因素
  首先,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多源于自身的心理不成熟、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个人定位的不准确与个人素质的欠缺。由于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其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人格发展不完善,致使就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排他性。再次,由于大学生都属于初次就业,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一)大学生个体层面
  1.正视客观现实,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大学生作为金融危机冲击下各种压力的承受者,首先必须有一个坦然面对现实的心态,毕竟这场危机的破坏性之大,破坏面之广是客观存在的,故对破坏周期的预测也需有理性的认识。承受危机冲击的不仅仅是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们,而是全社会的各种行业及其从业者,所以适时的调整就业观念才是当前的关键,而不是无谓的怨天尤人。就业观就是对职业的基本评价与看法,它是个体选择职业的前提,在择业过程中起着基础、全面的作用。而许多就业不良心理的产生都和不正确的就业观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调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就业观,科学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尤为重要。毕竟社会才是一切职业的来源,有了社会需求才有就业机会与空间,既然在危机形势下寻求就业,就业观念必须更加理性,就业渠道就更需要拓宽。毕业生这时候应该扩大思考范围,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尽量避免人为失业,更要学会面对暂时性的失业,不能仅想着为别人打工,更要有自主创业的精神,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个恰当的自我认识,也才能让自己不陷入就业绝境。
  2.重新坚固就业信心,提高挫折容忍力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它是一种勇于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更是个体成就任何事情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既然已经对危机形势有了客观的认识,就更应该把个人就业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重新树立就业信心。退一步必定是悬崖,进一步却是未知,所以毕业生就更应该主动出击,满怀信心的去推销自己、展示自己、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在动态就业行动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软硬件设备。挫折容忍力,即遇到挫折时勇于挑战,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是什么?挫折就是每一次失败后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社会的重新认识。受挫后能够冷静的对待、态度积极、心理乐观、方法合理、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力争完善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独立,无论是何种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相信自己,勇于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二)高校层面
  1.改善就业环境,实施全方位就业指导
  改变传统的被动就业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构建学生本位的服务思想。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应该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走入校园,举办更多的校园招聘会,创造与之配套的硬件、软件、人员、组织等多方面条件,形成完整有效的就业氛围与环境,及时做好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努力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落实就业心理健康指导于大一培养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理想;大二、大三侧重于解决实现职业理想“我该怎么办”和将来“我能干什么”;大四引导学生完成角色转换,适应社会现实,实现职业理想的连续过程。让学生从入学,接受教育,到择业就业都能得到学校的就业能力培养和指导支持。
  2.改革课程体系,扩大心理健康内涵
  增设合理的心理健康课程,科学规范教学内容,让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必修课。系统的讲授就业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针、政策指导、开展价值观、择业观教育以及应聘技巧训练等。重视学生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创新能力的引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软性指导,教会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对社会和未来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就业过程中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准确定位,积极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形成开放的职业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要改变只关注心理健康有问题学生的传统观念,引进相应的职业能力、性格、气质一系列心理测试,对学生的就业给予高水平的心理辅导,用科学的方法对受挫学生进行咨询与宣泄,邀请往届就业学生特别是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与应届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成功经验交流,努力促使学生的整体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周艳萍.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81-82.
  [2]陈春燕.大学生就业过程的心理受挫及其调适探析[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张兰芳.浅析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调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7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