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是否适用(网络传播中的沉默的螺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02:57:25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36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网络传播高速发展,形成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中,大众媒介是最主要的信息源,受众被动的接受媒介内容,属于单向传播。而在强调互动的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能动性大大提升,受众可以更为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受众的主动传播,受众所支持的劣势或少数意见的影响力可能会大大提升,甚至会出现劣势或少数意见超越优势或多数意见的情况。本文试图验证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是否适用,并对新出现的反沉默螺旋现象进行分析。
  一、沉默螺旋、反沉默螺旋现象
  1、沉默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提出的,最早见于其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名为《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的论文。随后,1980年,在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纽曼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概括和阐述。
  具体来说,“沉默的螺旋”理论描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
  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会形成有关“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时候,遇到公开发表的机会,可能会为了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循环,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命题: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二,意见的表明及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三,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影响“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社会舆论。
  2、反沉默螺旋理论的提出
  “沉默的螺旋”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渗透,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对传统媒介结构的冲击,也对该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网络传播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于一身,使得过去难以产生全面社会影响的其它传播方式有可能更深刻地作用于更大范围的受众,从而使过去相对明朗的意见气候变得复杂化。另一方面,在“沉默的螺旋”假设中起重要作用的“从众心理”的作用程度也可能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
  持反沉默螺旋理论的学者认为,在当下迅速发展的网络传播的背景下,群体“意见气候”已不再能够主导舆论的发展,自己的观点与群体观点不同会选择在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持少数观点的人们发现这种意见后也会选择支持,于是更多的持有少数观点的人开始支持所谓“少数观点”,之前在舆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派”群体开始占据舆论主导,出现沉默的螺旋反向上升现象。
  二、网络传播中沉默螺旋理论的实证研究
  1、问题提出
  受众对于被孤立的恐惧以及群体压力是沉默的螺旋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试采用内容分析法来研究网络传播时代中的受众是否依然受到这两个心理机制的制约。
  2、样本抽取
  为了验证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本文选取天涯论坛作为研究对象,从天涯论坛中的众多议题中选取引起热议的论题进行分析,并以“文章出轨事件”中对文章的态度和评价这一议题。
  3、态度测量
  针对选定的“文章出轨”这一议题,首先在BBS中抽取三个不同态度的主帖,将其划分为:正态度(明确表示支持的态度)、负态度(明确表示反对的态度)、零态度(无明确态度,包括毫无意义的回复、理性的分析事件、对事件表示疑问等),随后对三个主帖的跟帖情况进行归类。鉴于回帖数量较大,为便于统计,选取帖子的前40个回复,并将跟帖情况也分为正态度、负态度、零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4、数据统计和分析
  针对这一事件选出的三个帖子中,访问数都在1000以上,回复数则在100左右,访问数远远大于回复数。
  在选取的正态度帖子中,40个回帖中正态度的跟帖有16个,占40%,零态度的跟帖11个,占27.5%,负态度跟帖13个,占32.5%;选取的零态度帖子中,正态度、零态度、负态度的跟帖回复分别占32.5%、37.5%、30%;负态度帖子中,这一比例则是22.5%、37.5%、40%。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零态度回复这一变量在这三个主帖中表现较为稳定。零态度主帖中,三个态度维度的差异最小,正态度和负态度的主帖中,与主帖态度相似的意见较多,跟帖回复者的态度大多选择与发帖者及大部分的回帖态度一致。
  5、研究结论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每个人既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发布者。少了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的信息筛选和制约机制,公众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意见。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等特点,群体压力在网络环境下对公众的制约作用不如传统媒介明显,但实证研究也表明,网络舆论中仍然存在着沉默的螺旋现象。
  网络受众仍然需要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一开始网络受众更倾向于保持观望态度,这也是访问数远远大于回复数的原因。通过对“文章出轨事件”中不同态度主帖的分析发现,和主帖态度保持一致的回帖数量最多,所占比重也最大。主帖表现出明确的或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能够给网络公众提供情感意见上的参考,使其产生同感,并引发其表明态度的欲望。因此,在论坛中,舆论大体看似呈现出多元化表达的趋势,但微观来看,仍然存在着沉默螺旋现象。
三、《非你莫属》“刘俐俐事件”网络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
  2012年1月的《非你莫属》节目中,海归求职者刘俐俐遭到主持人及BOSS团的围攻,引起公众关注。求职者刘俐俐在面试过程中脱口而出的英文单词、莎士比亚“英雄双形体”以及在提到祖国时说到的“中国”字眼,引起节目主持人的不满及频频发难。主持人甚至直接在节目中表示在和刘俐俐沟通时浑身一阵一阵的发冷,表现出其对于刘俐俐表现的不认同。作为求职者的刘俐俐全然没有察觉,继续向BOSS团成员和电视观众展现着自己,直至后面两人的交流冲突升级,出现言语攻击。第一轮投票后,唯一留灯的姚劲波意识到主持人和刘俐俐产生冲突的原因可能是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在BOSS团其他成员频频向刘俐俐发难,质疑她的态度问题、家庭问题以及与国外社会的融合问题的时候,姚劲波作为唯一一个留灯的BOSS迫于群体的压力动摇了自己的观点,选择了灭灯。作为主持人,张绍刚没有很好的处理冲突,而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观点强加于求职者,继而影响着各位招聘者对刘俐俐的判断。整个过程中,掌握话语权的主持人对刘俐俐的质疑显然影响到了具有相同感觉和相似看法的BOSS团成员,这些看法相似的BOSS团成员的质疑引发了剩下BOSS的质疑,最终影响到本来有不同想法的其他成员的选择,形成了沉默的螺旋。不过,这个沉默螺旋的发生是在电视媒介的前提下。
  电视节目播出后公众反应强烈,新浪微博更是发起了“刘俐俐和张绍刚《非你莫属》节目上互掐,你支持谁”的投票活动。投票分为三类:支持刘俐俐、支持张绍刚和谁都不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53,516人参与投票,其中支持刘俐俐的有110,163占总投票人数的71.8%;支持张绍刚的有18,125占投票人数的11.8%;选择都不支持的占16.4%。从这个投票结果可以看出,节目现场大家对于刘俐俐的质疑,在网络中则完全相反,认为刘俐俐面对强势的主持人和各位BOSS团成员的攻击,却还保持微笑。事后,节目组制片人刘爽也发微博称自己认真看了视频后,为这18分钟节目给大家造成的不良观感而致歉。
  其实,在网络中,对于《非你莫属》的争议一直呈现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有着自己想法的受众不满于BOSS团成员的“沉默”,在网络空间发表着自己对于节目和求职者的看法。当有人提出异议之后,有着相同或相似想法的网络受众也会自发参与进来,形成反沉默螺旋。甚至有着真实网络身份和具有影响力的人,也会参与进来主导一些反沉默螺旋。比如“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这一活动就是由微博中的意见领袖李开复发起,要求栏目组向公众道歉并进行整改。这个活动在线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012年6月7日,《非你莫属》在北京召开恳谈会,并在官方微博上表示:“我们将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四、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的共存促进网络空间的多元化
  实证证明,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现象并非完全消解,网络中沉默的螺旋依然存在,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反沉默螺旋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网络环境下。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用真实的或者匿名的身份畅所欲言,有着充分的空间和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各种舆论观点争相涌现,最具说服力的观点才会赢得更多受众的支持。
  互联网自由平等的特性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保护着特定少数派的权利。少数派通常呈现出自我确认度极高的特点,态度明确的在网络中发表着他们对于特定事件的意见,这些意见往往与传统的媒介舆论相悖,引起受众的反向思维。由此,少数人的意见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演变为多数人认可的舆论,从而形成“反沉默螺旋”现象。
  传统媒体下的沉默螺旋和新媒体下的反沉默螺旋的交错,让舆论得以多元化发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激烈的冲突甚至语言攻击,但是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仍然是值得期许的。□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陈力丹,《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国际新闻界》,1998(2)
  ③师文静,《网络传播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J].《青年记者》,2009(5)
  ④刘建明,《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现代传播》,2002(2)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