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损伤的靶器官有(高血压危象具有如下特点迅速引起靶器官功能损害)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5 11:59:43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62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血压近日节律特点分析

【关键词】 高血压;近日节律;余弦法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及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的血压近日节律特点。方法:收集72名高血压患者(其中42名合并器官损害)以及37名正常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和24h动态血压检测数据,分为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组(hph组)、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组(h组)、正常对照组(nm组)。使用基于相位和振幅的单余弦法(msc)和群体余弦分析法(mpc)分析各组血压近日节律的特点,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使用余弦法分析发现,三组人群的心率无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器官损害组与高血压未合并器官损害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近日节律振幅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其相位和调整中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压的近日节律变化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相关,以收缩压明显,表现为节律振幅的显著降低及群体余弦分析整体节律的消失。

【关键词】 高血压;近日节律;余弦法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响全球10多亿人的健康,它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并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是迄今为止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100余年来,随着降压治疗的不断进展,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在一些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仍发现有靶器官损害的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对高血压患者的近日节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血压近日节律易发生变化,而高血压患者近日节律的改变与其预后有一定相关,其中有学者发现血压节律的改变与脑出血等疾病关系密切[1-2]。但血压节律改变与高血压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的发生有无明显相关尚不明确。本文将合并靶器官损害与不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近日节律分别进行余弦分析,了解他们之间有无明显差别。为后期血压近日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的关系以及恢复高血压患者近日节律对患者预后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正常人3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72例(其中合并靶器官损害者42例,未合并靶器官损害者30例)。高血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ish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以及本次检查发现有上述病变者。

  1.1.2 靶器官损害患者: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umol·l-1,女性>107umol·l-1;白蛋白尿>30mg·24h-1。

  1.1.3 根据上述纳入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组(hpd)及高血压未合并靶器官损害组(hp)所有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1.2 方法

  1.2.1 24h动态血压(24h-abpm)监测 采用日本生产的尼士ds-250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按8am~8pm每30min记录一次,8pm~8am每1h记录一次,连续记录24h血压,有效测量值范围为收缩压60~260 mmhg、舒张压40~160 mmhg。监测值超出上述范围时,监测仪自动删除后重测补充。

  1.2.2 余弦分析法 采用明尼苏达单余弦法(msc)和明尼苏达群体余弦法(mpc)对三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近日节律变化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

  1.2.3 统计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e),对两组数据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对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所有统计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见表1,可见hpd和hp组人群在年龄、性别和体重等一般情况上不存在具统计学意义的差别。表1 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组和高血压未合并靶器官损害组

2.2 对每一个体的数据均做明尼苏达单余弦图(msc)分析,其典型的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三组人群的24h血压及心率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近日节律,高血压组(hph组和h组)的血压节律中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hph组收缩压振幅较对照组低(p<0.05)。

  图1 hph和nm组典型单余弦图

  2.3 明尼苏达群体余弦图(mpc)分析,结果表明:三组人群的心率均存在近日变化(各组群体余弦拟合p<0.001),各组振幅及相位无明显差异(p>0.05),收缩压群体余弦结果见表3,高血压合并器官损害组节律数据变异性增大,整体节律消失(p=0.201),且该组血压振幅明显降低(p<0.05),中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高血压无器官损害组及正常组,整体节律表现均存在(p<0.05),两组间振幅和相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中值明显升高(p<0.001)。舒张压群体余弦结果见表4,各组整体群体节律表现均存在(p<0.05),高血压合并器官损害组血压振幅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未合并器官损害组振幅、相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高血压组中值明显升高(p<0.001)。 表2 心率群体余弦分析结果表4 舒张压群体余弦分析结果

  3 讨论

  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已成为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发展,血压的节律变化越来越引起重视,高血压的择时治疗是其成功应用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近日节律的变化与许多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紧密的联系。例如,georgios tsivgoulisa, yamamoto和kario等学者[1,3,4]将血压近日节律分成“杓形”与“非杓形”,他们发现当夜间血压较白天血压未明显下降或反而升高的患者脑出血发生的概率较大。这些学者的研究证实了血压的近日节律变化特点与包括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的研究同样证实,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近日节律的振幅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正如时间生物学奠基人halberg等[5]指出对血压近日节律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其结果是有差异的。基于相位和振幅的余弦分析系统是一经典的近日节律分析方法,这种分析系统已经成功的运用于许多这方面的研究[6,7]。此次,我们再次将它应用于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与未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近日节律分析中,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刻意的区分日间和夜间血压,从24h血压变化的全部数据出发进行节律式样的分析,主要对近日节律的调整中值、振幅和相位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同时使用了明尼苏达单余弦图和明尼苏达群体余弦图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是否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其近日节律最明显的不同在于血压节律振幅的不同。其中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组的振幅明显低于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组。

  由于两组人群之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病年龄、以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无明显差别,所以,血压振幅的降低对靶器官损害的发生有一定贡献,其原因初步分析可能是物理作用造成的。众所周知,高血压引起各种靶器官损害主要机理是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以及促进大、中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在血压调整中值不变的情况下,血压振幅低的患者意味着动脉和心脏将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及过高的后负荷,因而造成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性更大,而血压振幅高的患者意味着心脏和动脉可以得到适当“喘息”的机会,从而减轻或延缓靶器官的损害。

  值得提出的是:1、我们提倡平稳降压,一般认为:血压波动大的患者比血压波动小的患者预后更差,所以,血压振幅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重靶器官损害。而由于本研究所采集的病例数量有限,对过高及过低振幅的界定值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和研究。2、有没有靶器官损害导致血压近日节律改变的可能,这可能与心室肥厚、动脉硬化后引起血压节律的改变相关,不过,目前此类研究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近日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能进一步明确的话,我们将可以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近日节律的分析来对其预后作出判断,并可通过恢复其血压近日节律,适度提高血压振幅来进一步保护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以改善其预后。这或许可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4 结论

  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近日节律改变特别是振幅的降低与靶器官损害相关。使用基于相位和振幅的余弦分析法能够有效分析血压的近日节律特点。我们的研究表明,当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器官损害时,其血压近日节律的振幅比未合并器官损害时更低,其中收缩压比舒张压表现得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georgios tsivgoulis, konstantinos n. vemmos, nikolaos zakopoulos, et al. association of blunted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ip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linical methods and pathophysiology, 2005, 10(4): 189-195.

  2 kn vemmos, k spengos, g tsivgoulis,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acute blood pressure values in stroke subtypes[j].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004, 18(4): 253-259.

  3 kario k, pickering tg, matsuo t, et al. stroke prognosis and abnormal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s in older hypertensives[j]. hypertension, 2001, 38(4): 852-857.

  4 yamamoto y, akiguchi i, oiwa k,et al diminished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ecline and lesion site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 stroke, 1995, 26(5): 829-833.

  5 corn lissen germaine, chenhuan chen, halberg franz. 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onitoring[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 355(8): 850-851.

  6 yangbo liu, yanyou wang, yuhui wang, et al. time structure of locomotor activity in mice kept on different lightdark cycles[j]. biological rhythm research, 2007, 38(6): 427-441.

  7 liu yanyou, yang bo, jiang zhou,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lightdark cycle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mice[j].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 2004, 17(5): 381-38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