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将5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随访优良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板固定治疗;动力髋螺钉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包括转子间骨折、大转子骨折和小转子骨折。随着医疗技术和相关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伤后48 h内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是保持良好预后的关键。文章为此通过对比具体探讨了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5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40~85岁,平均68.5岁,其中40例为老年人。30例右侧,20例左侧;损伤原因:车祸致伤35例,高空跌落10例,其他5离。ⅡA型8例,ⅡB型30例,Ⅲ型12例。受伤原因:车祸12例,跌伤30例,高处坠落伤8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全身麻醉,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常规X线检查,并行髋部CT扫描重建,采用髋部外侧切口,术中影像学辅助定位,内固定物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要求锁定板与钢板螺纹要完全吻合,并锁定,旋入此3枚螺丝钉时除注意颈干角还应注意前倾角,因螺丝钉旋入方向由钢板锁定,只要骨折复位良好,钢放位置正确,颈干角及前倾角不会有变化。然后再进行骨折远端固定。影响证实复位和固定满意后,冲洗术野,切口内置硅胶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全身麻醉,在影像学下,内旋行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取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显露大转子至骨折线下6 cm,在大转子基底下方约2 cm处股骨干中部,应用导向器向股骨头颈方向打入导针,选择相应长度的DHS联合钻头,拧入相应长度滑动拉力螺钉,安装股骨外侧套筒钢板、钻孔、攻丝,拧入适宜长度的钢板螺钉,最后拧紧加压螺钉使骨折端加压,对股骨小转子附近大骨块尽可能复位,并应用加压螺钉或钢丝固定,以维持股骨近端内后侧皮质的稳定性。透视检查复位内固定情况,确认板、钉的位置。彻底止血,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所有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髋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辅以局部红外线、微波等理疗。所有患者连续跟踪6个月。
1.3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通过髋关节创伤后Sander’s评分比较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的各种指标比较采用两组间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经过对比,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
组别
治疗组(n=25)
对照组(n=25)
P值
住院时间(d)
15.23±1.26
16.52±6.32
>0.05
手术时间(min)
89.63±6.25
92.36±10.21
>0.05
切口长度(cm)
8.26±5.22
13.36±6.25
<0.05
术中出血量(ml)
350.26±36.25
482.36±100.25
<0.05
2.2 术后功能恢复: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随访优良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72.0%(18/25),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很多,传统的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人工关节置换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困难,并发症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外侧形状所设计的,其近端与大转子相匹配,有三个成三角形分布的骨螺钉孔,增加骨折近端固定和抗拔出作用[1]。其整体稳定结构相当于内固定支架,使固定强度明显增加,即使骨折端未达到充分的解剖复位,其钢板仍可维持骨折端复位后的位置[2]。本文结果显示,经过对比,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随访优良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徐 峰,吕建元,徐文学.动力髋螺钉空心铰刀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运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24):113.
[2] 谢 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医正骨,2008,20(1):49.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