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疫情实时报告(上海市浦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6 13:56:38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40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随着2004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了更充分利用监测信息资源,在疫情爆发流行早期及时发现并采取快速的应对措施,我区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的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系统试点工作。现对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预警信息系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以传染病实时报告的信息为依据,以本区历史疫情资料为基础,提高我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争取在传染病爆发、流行的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从而减少传染病疫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预警重点病种


  细菌性痢疾(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麻疹、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伤寒副伤寒和出血热。


  1.2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6年8月―2007年9月浦东新区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异常报告资料与月统计报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相关重点传染病发病例数。


  1.3方法


  采用控制图法为预警的基本方法,回溯年数为3年,周期为7d,前后各偏移2周。以其历史发病总数为计算基数,计算重点疾病的百分位数(P50~P90)为预警界值,以7d为一个预警单位,每日预警1次[1]。采用Excel软件对预警信息系统异常报告资料与月统计报表进行分析。


  2结果


  2.12006―2007年重点疾病预警次数构成


  2006年8―12月共预警264次,前3位疾病是疟疾(31.44%)、痢疾(26.52%)和伤寒副伤寒(20.08%),未预警的病种有流脑和出血热。2007年1―9月共预警278次,前3位疾病是麻疹(35.61%)、痢疾(29.14%)和伤寒副伤寒(12.95%),未预警的病种有乙脑和出血热(表1)。


  2.22006年与2007年各重点病种预警次数重复比较


  2006年8―12月份预警重复率为62.88%,2007年1―6月份预警重复率为64.37%,两者预警重复率无明显差别。2007年7―9月份预警重复率从平均64.37%下降至5.88%(表2)。


  2.3异常信息报告中疾病预警的当前值和实际个案数符合情况比较


  2006年重点预警疾病中当前值与实际值符合情况相同率达100.00%的有乙脑;达90.00%以上的有甲肝、麻疹和疟疾。2007年重点预警疾病中当前值与实际值符合情况相同率达100.00%的有甲肝、流脑、和伤寒副伤寒;达90%以上的有疾痢;最低的是2007年麻疹预警,仅为26.26%(表3)。


  2.4系统预设重点病种预警百分位数P值预警次数与实际病种爆发流行情况比较


  由表4可见,2006年各重点病种在不同P值预警次数为P50是264次,P60是195次,P70是123次,P80是96次,P90是44次。逐一进行核实处理,实际爆发流行次数为0次。2007年各重点病种在不同P值预警次数为P50是278次,P60是255次,P70是219次,P80是194次,P90是116次。逐一进行核实处理,实际爆发流行次数为0次。


  3讨论


  2006年8月份预警系统开始运行以来,对本区内重点疾病进行预警,2006年预警次数前3位疾病是疟疾、痢疾和伤寒副伤寒,2007年1―9月共预警次数前3位疾病是麻疹、痢疾和伤寒副伤寒。疟疾和麻疹发病都有显著季节性变化。因此,2006年8―12月疟疾预警次数比例最高,2007年1―9月份麻疹预警次数比例最高。


  由表2可见,2007年7―9月份预警重复率与2007年1―6月平均重复率有了明显的区别,重复率从平均64.37%下降至5.88%。主要是2007年7月份预警系统进行了改进,对重复预警有了很好的筛查:在系统发出预警前检查系统中此项计算参数历史预警情况,如果昨日数值超过预警值,则直接发出预警;如果昨日预警已经超过预警值,且本次数值比昨日数值增大,也发出预警;其他情况则不发出预警。在实际工作意义中,减少了重复核实,重复填表,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系统自动按统计时间节点计算出疾病预警的当前值(固定不变),各区县疾控中心经过传染病疫情审核后,更正了传染病现住址或出现重复疫情删除后,会出现实际统计病例个案数(有变化)与系统的当前值不完全一致现象。2006年两者符合率为84.09%,2007年两者符合率为69.78%,都在90%以下。建议处理异常信息报告时,有刷新钮让系统重新计算疾病预警的当前值,这样实际值和当前值应该是一致的。


  2006年各重点病种在系统发出预警后,经过条线人员逐一进行核实处理,实际爆发流行次数为0次。2007年与2006年相同。经过2006年和2007年预警系统的试运行,预警P值的设定过低增加实际工作负荷,建议调高预警P值至80[2],减轻预警处理工作量,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省、市和区的地域性不同,以及各地区的历史少发病种和多发病种,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重点传染病预警病种。2002―2006年浦东新区共发生流脑17例、乙脑23例、出血热1例。因此,可根据本地区的少发病种来建立起重点疾病提醒报告功能,而不是从预警爆发的角度来进行调查处理。2006―2007年浦东新区已发生了6起幼儿园和中小学的水痘爆发疫情,在国家重点疾病预警系统中未设水痘病种。由此可见,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本地监测病种来提示预警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上海市的监测病种,增加水痘和手足口病。


  传染病预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与充分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疫情数据,做到早发现传染病爆发苗子,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使传染病爆发得到较早控制,人员、经济的损失降到最小。


作者: 储 强 杨 琛 吕 桦 朱渭萍,本文来自《传染病信息》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