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升高[1]。调查显示2007~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且年龄每增加10岁患病率增加68%[2]。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及听力下降、反应问题和行动迟缓、并发症多等特点,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特殊性。我们通过对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从我科出院的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电话随访,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观察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深刻体会到出院后跟进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出院的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4.5±8.9)岁,糖尿病病史2个月至40年。所有人员在身高、体重、腰围、吸烟及饮酒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入选标准①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思维正常、可以进行语言沟通、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重度感染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2方法
2.1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糖尿病知识宣教和出院指导。
2.2入、出院时分别由责任护士在询问患者后填写《糖尿病健康教育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于糖尿病临床表现、自然进程、并发症预防、需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基础知识、血糖控制目标、营养治疗措施、体育锻炼原则、口腔和足部皮肤护理技巧、自我血糖监测方法及便携式血糖仪的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胰岛素注射技术及合理使用、发生低血糖或急性应激情况的应对办法等问题的掌握情况。
2.3出院后要求患者每周至少监测1d5点血糖(空腹、三餐后及睡前),每月1次电话随访,由住院期间的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负责了解本月内患者的血糖、饮食、运动、用药及家庭支持等状况,完善上述调查表的同时,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问题,采取个体化教育及护理干预。每3个月1次强化指导,巩固相关糖尿病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及护理指导。鼓励患者随时电话咨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于每个阶段性目标实现后,结合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对其进行鼓励,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增加依从性。
2.4提醒患者每3个月复查1次静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1年后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一起作为衡量出院后跟进式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3结果
采用上述跟进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1年后,所有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大幅度提高,血糖水平控制良好。
4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根治方法,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3]。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理解力、记忆力及动手能力均较差,性格又往往更固执,积极面对疾病和有效自我控制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并且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4]。因此,追踪随访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对这类人群更为必要。
电话随访方便快捷,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为适用。由患者住院期间的护士长或总责任护士负责每月1次的随访和每3个月1次的强化指导,能保证记录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也更能根据每个老人的特点,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个体化的系统教育、辅导、纠错、督促及建议,帮助或指导患者就不同问题与相关医生、营养师及家属进行沟通解决。
我们在进行出院后跟进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过程中,注意总结每个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心理及疾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指导。尽可能使用老年人熟悉的语言,重点突出,语速适中,热情讲解,耐心示教,反复强化,以使患者充分领会并熟练掌握受教内容。同时,努力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注重对患者每个阶段性进一步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后续治疗依从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获得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多重肯定。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94-95.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纪立农,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
[3]魏玉玲.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与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53.
[4]杨琼.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6(12):2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