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护理
脑室穿刺是指在头颅额部钻孔或锥孔,将硅胶引流管置于脑室额角,脑脊液或血液经引流管流出,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应急性手术[1]。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脑室持续引流可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改善病情。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做脑室穿刺30例,术后经严密观察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3岁,平均41岁。其中,后颅凹肿瘤5例,脑出血破入脑室者18例,脑脊膜膨出修补术后漏液者4例,不明原因高颅压脑疝者3例,引流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期间并发颅内感染者1例,经应用氯霉素、磺胺嘧啶钠等药物治疗后痊愈,余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2 术前准备及护理
(1)常规术前备皮:包括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2)心理准备: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感,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信任和安全感。同时要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危险及预后,使之主动配合我们的治疗。(3)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患者仰卧,固定患者头部,躁动患者约束上下肢。(4)穿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神志、瞳孔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手术抢救。
3 术后护理
(1)休息:患者绝对卧床,床头抬高15°~30°,便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2)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及病情变化,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注意肢体活动情况,如发现颅内压继续增高,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或适当将引流袋高度降低,若患者病情有异常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严格保持引流袋无菌,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于脑室10~15 cm处或遵医嘱,切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的高度,位置过高影响脑脊液引流,使颅内压增高,过低使脑脊液流失,导致颅内压降低。(4)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看引流管内的液面波动是否与脉搏波动一致),引流管不可扭曲、折叠、压迫。如发现引流管不通畅,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严禁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在无菌操作下用空针抽吸,以免造成脑室感染。(5)患者头部保持清洁,铺无菌巾,每日更换,头部周围勿放置杂物,以防感染,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如有脑脊液渗漏及时通知医师处理。(6)定时观察和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透明度、性质及24 h引流量,不可从引流袋内取脑脊液送检。(7)对烦躁不安、谵妄及昏迷患者,应约束上肢,以防止其拔出引流管。(8)停止脑室引流时,先夹管1~2天,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平稳,有无不良反应,脑脊液流出量减少后,再拔出引流管,拔管后,应继续观察病情及颅内压变化。
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4.1 颅内感染 很少发生,可因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穿刺器械及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感染,持续引流时间过长等引起。
4.2 预防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定时消毒,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2)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整个引流系统应保持密闭和无菌,不可任意拆卸或在引流袋上穿刺,引流袋每天更换一次。(3) 预防脑脊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紧引流管,引流袋应放于床下或系于床旁,不可过高或过低,引流不畅时,不能用生理盐水冲洗。(4)引流管周围敷料应保持干燥无菌,如敷料被湿透,应查明原因及时更换。(5)引流期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7~10天,如引流超期应更换穿刺部位。(6)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变化,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注意脑脊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时送检。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征象时,及时通知医师,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患者高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寒战时予以保温(预防烫伤)。此时患者消耗大,应给予高营养、高热量(3 kcal/d)、易消化饮食,抽搐时应用抗癫痫药物。
4.3 脑疝
4.3.1 发生原因 因引流袋位置过低或变化体位时,接头脱落,使脑脊液流出过多、过快,颅内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脊液动力浮上的巨大变化,使脑干上移而发生小脑疝;也可因引流不畅,高颅压得不到纠正,而发生枕骨大孔疝。
4.3.2 预防措施 (1)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使颅内压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第1天应保持颅内压不低于原高压水平的30%~50%,以后逐渐降至100~150 cm h2o(0.98~1.47 kpa),一般引流袋波动柱上口距脑室水平的高度应在20 cm左右。(2)更换引流袋和调节引流袋高度时,应避免大幅度升降。
保持引流管通畅,勿使引流管受压、曲折,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可按下列方法:有无自流现象;脉搏性波动随着脉搏的跳动,液面可上下波动2 mm左右,呼吸性波动每3~4 s一次;将引流袋放低,看是否有脑脊液流出,再将引流袋提高,液面将恢复原位;捏一下引流管,将波动柱内的脑脊液引出后,看波动柱内的液面是否恢复原位,如引流管不畅,而外接管正常,可能是颅内部分阻塞或脱出脑室,立即通知医师。
4.3.3 颅内出血
4.3.3.1 发生原因 穿刺不力,穿刺针固定不牢,在颅内活动引起脑组织脉络丛血管损伤而导致脑室内出血,或因颅内压降得过低,脑组织塌陷,使桥静脉撕裂,造成硬膜下血肿。
4.3.3.2 预防及护理措施 (1)引流管位置要妥善固定,预防脱落,对儿童及躁动患者应加强头部及引流系统的固定和保护,防止坠床;变换体位时,头部和引流管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免引起脑组织和血管损伤而出血。(2)做好颅内压监护,预防低颅压,观察脑脊液的颜色和量,若出现大量鲜红色脑脊液,可能为脑室出血,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用止血药;同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防止有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引起脑疝,必要时立即复查ct并做好清除血肿的准备。
4.4 气颅 气颅原因:治疗脑室内出血有时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当双侧引流装置压力不平衡时,空气可由引流管进入脑室,形成气颅。引流护理中应加强对两侧引流管液面情况的观察,最好采用两侧引流管交替开放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许进平.脑室持续引流的护理.护理杂志,1979,1:1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