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肿瘤药物的论文(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9 16:44:04 归属于医疗卫生 本文已影响45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一篇: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众所周知,肿瘤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影响极为严重的一钟病,严重者可能直接导致死亡,在我国,肿瘤的发生率极高,有着十分庞大的病例数,因此治疗肿瘤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有效的治疗肿瘤并且抑制肿瘤的扩散,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最根本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给患者服用各类抗肿瘤的药物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效果[1]。但是这种方法却有着极大的副作用,患者通过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后会在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在治疗之前,对患者的病情和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分析,挑选出适合患者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110例来自我市某医院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间的患者,这些患者都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反应,在性别上,其中男性患者占了大多数,有78人,而女性患者明显较少,只有32人。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年龄最高的有79岁,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排序以及对他们的病情做了分类,经过统计,一共有28种化疗方案,24种抗肿瘤药物,13种肿瘤病。


  1.2 研究方法


  为了对患者的肿瘤情况做一个系统的了解,确保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到做到有条有序,首先在对临床病例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资料信息做一个分类,然后对患者的治疗方法等也要进行一个分类。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还需全面了解患者肿瘤的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和转移部位,并及时记录下治疗过程中患者肿瘤变化的情况等。


  2结果


  在选取的11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占了大多数,有78人,而女性患者较少,只有32人,性别上所存在的差异较小。在年龄上,患者中年龄最高的有79岁,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在各个年龄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在抗肿瘤药物中,一共有7类抗肿瘤药物,其中有59名患者通过联合使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有51名患者使用单一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在使用抗肿瘤植物药、抗肿瘤抗生素和抗代谢药后,在患者的不良反应中,其中发生在患者的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中的最为严重,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系统中。


  3 讨论


  在选取的110名患者中,由于男性患者的人数占大部分,约为女性患者的2倍,再加上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毒性的耐受性强于男性,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约为女性患者的2倍。在年龄上,由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发生肿瘤病,通常年龄处于中年期的的人们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而对于一些年龄高于60岁的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对药物的反应比较迟钝和敏感度较低,其不良反应的程度也相对较低。


  通过统计,在选取的110名服用的抗肿瘤药物中,其中引发不良反应最为严重的就是铂类药物,约有一半的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后产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在这些不良反应中,发生在患者的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中的最为严重,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系统中。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以恶心呕吐最为严重。其次还有少数的过敏反应也较为严重,在这些患者中,有极少数严重的患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的想象,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与不规范使用抗过敏性药物有关,由于医者的医嘱上写明15粒 b.i.d,0.75mg为一粒规格,相比于抗过敏药的说明书上规定的分别在治疗前12小时和6小时时服用地塞米松10mg,医嘱的说法显得十分不明确具体[2]。也有一些患者表现出手足综合症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是服用卡培他滨药物引起的。由于卡培他滨这类药物时口服类药物,患者服用起来较为方便,因此这种药物被越来越多的使用,由于广泛的使用,因此产生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另外还有一种极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常常由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白细胞下降所导致,患者产生这类不良反应后,常常会出现贫血等现象[3]。


  由于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后有着极大的副作用,患者通过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后会在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经过慎重的考虑,相关报道表明,有其他药物过敏的患者比没有过敏史的患者出现过敏症状的可能性高出4到10倍,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说明书给予患者医嘱,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提前告知病人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让患者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患者服用药物后,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记录患者肿瘤变化的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比如及时的调整患者的化疗方案和药物剂量等,严重时应该立即停止服药药物[4]。另外对于患者产生的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现象,我们应该在患者用药前后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液监测,当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降低时应该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当患者的血小板数量降低时,应该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当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应使用促红素进行治疗[5]。由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会严重导致患者的心脏毒性,因此在对患者治疗前后还要及时的监测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为了进一步减小抗肿瘤药物对患者心脏的损害性,在使用药物使可以适量的结合辅酶 Q和维生素 E进行治疗。对于不良反应中产生的肝脏系统的损害,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随时的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为了减少和预防肝细胞的损害,在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甘草酸二胺、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一些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的药物。


  4 结语


  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在使用前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进行检测,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唐友平,唐友明。 某院常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3,03:473-474.


  [2]欧汝奋。 85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 北方药学,2012,03:14-15.


  [3]李纳新,徐华,付志。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33:147-148.


  [4]刘颖。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1:1972-1973.


  [5]凯赛尔·穆拉提,米日古丽·司马义。 41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75-2876.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1期 作者:徐贵华


第二篇: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总人口60亿中肿瘤患者2000万,发病率约为3.3‰ ,肿瘤患者的年均死亡率为12%。我国每年因肿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30万人,死亡率为23%,高于全球肿瘤年均死亡率12%。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药物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肿瘤化疗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本文根据药物靶点将肿瘤药物进行分类,讨论其主要特点和作用机理, 旨在为本类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细胞分化诱导剂


  肿瘤诱导分化的基本特点是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存在下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可接近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功能。1960年Pierce等最早发现小鼠睾丸畸胎瘤细胞可自发地分化成良性或正常细胞[1]。Collins等(1978) 及 Huberman等 (1979)相继发现,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可被二甲基亚砜及促癌剂(佛波酯 ,TPA) 诱导分化[1]。此后诸如此类的体外实验表明, 在某些药物作用下, 肿瘤细胞可被诱导分化,出现类似正常细胞的表型,有的恢复了正常细胞的某些功能。近年来, 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研究及对诱导分化剂的探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为临床肿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1.1 维甲酸 维甲酸,又称视黄酸,是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维生素A在体内代谢产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13顺维甲酸(13-cis-retinoic acid,13cRA)和9顺维甲酸 (9cRA)等几种异构体, 它们可与细胞内维甲酸受体 (RAR)和维甲酸类X受体(RXR)结合,这些受体被激活后与靶基因DNA 中的维甲酸应答元件 (retinoic acid response element,RARE)结合,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的正常分化。


  1.2 砷剂 目前砷诱导分化的机制仍不甚清楚,但通过CD11b和CD14的表达增加证实了As2O3通过粒细胞途径诱导APL细胞部分分化。低浓度As2O3引起的PML-RARa降解虽然进展缓慢, 但仍可帮助解除分化阻滞[2]。


  2.细胞毒类药物


  2.1 烷化剂


  烷化剂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在抑制和毒害增生活跃的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其他增生较快的正常细胞, 如骨髓细胞、 肠上皮细胞、 毛发细胞和生殖细胞也同样产生抑制作用, 因而会产生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恶心、 呕吐、 骨髓抑制和脱发等[ 4]。


  2.1.1氮芥 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烷化剂。氮芥与鸟嘌呤第7位氮共价结合,产生DNA双链内的交叉连接或DNA的同链内不同碱基的交叉连接。G1期及细胞对氮芥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敏感,使G1期进入S期延迟。较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值细胞均有杀伤作用。


  2.1.2环磷酰胺 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经干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aldophosphamide),在肿瘤细胞内,分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phosphoamide mustard)而发挥烷化作用,明显使S期的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连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2.2抗代谢药物


  抗代谢药物又称影响核酸生成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嘧啶等类似,它们能竞争性的与酶结合,从而以伪代谢物的形式干扰核酸中嘌呤、嘧啶及其前体物的代谢。它们也可以与核酸结合,取代相应的正常核苷酸,从而干扰DNA的正常合成,组织肿瘤细胞的正常生物合成,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


  2.2.1干扰叶酸代谢药物[5]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通过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阻止一碳基团的转移,抑制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使脱氧胸苷酸(dTMP)合成受阻,从而使DNA和RNA的合成中断。


  2.3抗肿瘤抗生素


  2.3.1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 是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caesius)的化疗药物。它们能够治疗的癌症种类比任何其他类型的化疗药物都要多,并且使用它们的化疗目前最有效的抗癌疗法之一; 可用于治疗的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和肺癌等。这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心脏毒性,改进目标在于减低心脏毒性。第一个被发现的蒽环类抗生素是柔红霉素,随后又有很多衍生物被合成出来。依达柔比星 ( ldarubicin 即去甲氧柔红霉素Demethoxy daunorubicin, Zevados, IDA)[8]: 虽比柔红霉素只少一个甲氧基, 但透入细胞较快, 摄入量高,抗白血病作用较强, 有效药物半衰期长, 抗药性较少, 心毒性较小。主要与阿糖胞苷合用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2.3.2丝裂霉素C(mitomycin C) 是从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而得的一种抗生素,可与腺嘌呤上O6位和鸟嘌呤上N7位交叉连接,抑制DNA合成,还可引起DNA单链断裂和染色体断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与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缓解胃腺癌和胃癌;与环磷酰胺、塞替派合用,可提高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


  2.3.3博来霉素(bleomycins) 在体内能与铁离子络合,使氧分子转变成氧自由基,从而使DNA单链或双链断裂,阻止DNA复制,干扰细胞分裂繁殖。主要用于治疗睾丸癌、恶性淋巴瘤和鳞状上皮细胞癌。


  2.4抗肿瘤植物药


  2.4.1紫杉醇(paclitaxel, 泰素)[9] 是从短叶紫杉或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药物, 可与微管蛋白多聚体结合, 形成稳定的微管束, 使微管束动力学改变, 从而不能解聚形成纺垂体, 最终诱导细胞凋亡。 由于本品水溶性差, 来源困难, 经结构改造后的紫杉特( taxotere)水溶性好, 体内外抗癌活性均优于紫杉醇。 本类药物剂量相关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上对卵巢癌、 乳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均有显著疗效。


  2.4.2长春瑞滨( vinorelbine)[10] 是新的半合成长春花生物碱, 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本品通过肝脏代谢,经粪便排出, 具有很高的亲脂性, 与长春花类其他药物相比,其神经毒性较小。 最常见的毒性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非血液学毒性如肝损害及恶心、 呕吐、 便秘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较轻微。 主要临床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乳腺癌、 卵巢癌和淋巴瘤等。


  2.5其它 铂类[11]顺铂将氯离解成双叉矛状可与 DNA 两条链作链内或链间交联或一方与 DNA, 另一方与蛋白质结合, 破坏 DNA而抗癌。对睾丸癌、 卵巢癌、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癌、 食管癌等有效。但易致恶心、 呕吐, 肾毒性较大。将氯换与环丁二羧酸 ( CBDCA) 为卡铂( Carboplatin) , 上述毒性较少, 但抑制骨髓较明显。 发现新铂类目标是与顺铂无交叉抗药性, 而毒性较小。


  3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开发和研究能够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药物(称为TA抑制剂),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活跃领域之一[12]。


  3.1 TNP-470 Ingber等[13]体外实验中发现TNP-470可诱导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圆,使其失去增值能力。Antoine[14]等的研究也显示,TNP-470可特异性抑制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另外,学者们研究还发现,TNP-470可抑制鸡胚绒膜尿囊膜和鼠角膜的血管生成以及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15,13]


  3.2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 Avastin能特异性阻断VEGF的生物效应, 抑制肿瘤内血管新生。 Avastin(Bevacizumab)由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研制,因疗效显著, 于2004年被正式批准为第1线结直肠癌治疗药品[16]。


  4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的抗癌药物


  目前干扰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抗肿瘤药物已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Iressa、蛋白激酶 C(PKC)及法尼基转移酶(Ftase)抑制剂等。


  4.1 Iressa 是第一个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使上皮因子失去刺激癌细胞增长、移与抗药性的恶性转化能力!达到治疗效果,其疗效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有关!在非吸烟者、女性和腺癌患者中疗效较好[17]


  5激素类抗肿瘤药


  5.1抗雌激素类 他莫昔芬 他莫昔芬又名三苯氧胺(tamoxIfen,TAM),:TAM可抑制二甲基苯骈芘所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生长,关于其抗肿瘸作用机制可能:①阻止雌激素与肿瘤细胞相结合;②抑制雌激素所引起的血中催乳素升高,从而使肿瘤组织中催乳素受体活性下降,肿瘤因之退缩;③TAM使肿瘤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这亦可能与抗肿瘤作用有关。


  5.2抗雄激素类 氟他胺 氟他胺(flutamide)是一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氟他胺对雄激素依赖的附性器官的作用是特异的,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促性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因此氟他胺是一纯抗雄激素药物,其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靶组织对雄激素的吸收、干扰雄激素与细胞核中受体结合,或与之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它并能抑制睾丸紊转变为二氢睾丸素,从而抑制雄激素对前列腺的刺激作用。使前列腺萎缩,但对睾丸无影响,太剂量时亦可能抑制雄激素的合成。


  人类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天然植物药物的开发(如紫杉醇), 已发展到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以及新的靶点药物, 如以肿瘤细胞膜为靶点和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等多项研究。可以预料, 21 世纪抗肿瘤药物研究和开发前景将更加广阔。但由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要达到真正治愈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楠,查锡良。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J].CHEMISTRY OF LIFE,2004,24(6):496-498.


  [2] . Chen Z et al Semin Hematol , 2011,38: 26-36.


  [3] . Guillemin MC et al . J Exp Med , 2002 , 196 : 1373-1380.


  [4]. 郑虎, 主编 . 药物化学。 第 1 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187


  [5]. Fleming GF, Schilsky RL. Antifolates: The next Oncol, 1992,19( 6) :707


  [6]. Cheson B. New antimetabolites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maglinancies. Sem Oncol, 1992, 19( 6) : 695


  [7]. Artyoshi Y. Overview of new anticacer durg developde inJapan. Cancer chemoth: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ED byKimura K, et al. Excerpta Medica Seres 1078, 1995:157


  [8]. Bonnadonna G, Gianni L, Santoro A, et al. Drugs 10 years


  later: Epirubicin. Ann Oncol, 1993, 4: 359


  [9]. 陈历胜。 癌症治疗的新药与新途径。 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 1999, 20( 2) :


  [10]. 刘萍。 乳腺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 1999, 20( 1) :


  [11]. Christia MC, The current status of new platinum analogs. SemOncol 1992, 19( 6): 7


  [12]. 张永莉。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8,19(31):2465-2466.


  [13]. Ingber D , Fujita T ,Kishimoto S , et al . Nature , 1990 ,348 : 555


  [14]. Antoine N , Greimers R , De Roanne C , et al . Cancer Res , 1994 , 54 : 2073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2期 作者:张红娟 王琳


第三篇:靶向Pim蛋白激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设想


  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恶性肿瘤在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2.6%上升至17.9%,每年新增患者数达170万,另有130余万人死于癌症[1]。肿瘤化疗技术的强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目前依然是临床肿瘤药物治疗中的主要难题。


  阐明肿瘤疾病的分子机制,理解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网络,有益于设计靶向性优良的抗肿瘤药物。近几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基于肿瘤特异性分子设计的靶向抗肿瘤小分子合成药物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其中以蛋白激酶为目的靶点的抗肿瘤小分子合成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2]。


  1 Pim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Pim激酶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与钙/钙调蛋白调节激酶相关的蛋白激酶家族,已发现Pim-1、Pim-2和Pim-3三个成员。在ATP结合区域,Pim激酶家族的三个成员有60~70%的序列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原癌基因pim编码。


  Pim最早是在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MoMuLV)实验过程中被发现[3],其后被证实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发生联系紧密(图1)。Aho等[4]研究发现Pim-1激酶可磷酸化凋亡蛋白Bad的第112个丝氨酸,使其丧失活性,进而保护细胞不受Bad凋亡效应的影响。


  Pim-1不仅有抑制凋亡的功能,研究还发现Pim-1激酶能够加速细胞周期的进程。Pim-2蛋白由于与Pim-1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而具有相似功能。Bin等[5]研究发现,Pim-2的加强表达虽不能直接调控Bcl-2、Bcl-xl、Bad蛋白的表达,但也能使凋亡蛋白Bad第l12个丝氨酸磷酸化,阻碍Bad-Bcl-Xl的信号转导,从而逆转Bad诱导的细胞凋亡。Pim家族的新成员Pim-3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其在功能上也与Pim-1、Pim-2相似,可以磷酸化非常多的特异性底物,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进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6],可以阻碍胰腺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胰腺肿瘤的形成[7]。


  Pim-1、Pim-2和Pim-3已经被发现在很多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病中过度表达。Xu等[8]研究发现,Pim-1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记预测前列腺癌的进程;Dai等[9]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细胞核和细胞质中Pim-2过度表达,此外Pim-1、Pim-2激酶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性有关;Deneen[10]和Fuji[11]分别报道了Pim-3在人类肝癌细胞和肝癌细胞组织中过度表达,它可以促使Ewing家族肿瘤细胞的生长;Li等[7]发现Pim-3能够在人类胰腺癌和结肠癌中过度表达;Zheng等[12]通过检测发现,Pim-3表达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上述研究显示,Pim激酶可能成为相关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标,Pim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2 Pim蛋白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目前,只有少数选择性Pim激酶抑制剂被报道,其主要以Pim-1和Pim-2为靶标。这些Pim激酶抑制剂具有截然不同的化学结构,且酶抑制活性一般在两位数的纳摩级水平,如十字孢碱有机铷络合物[13-14]、取代吡啶酮类化合物[15]、黄酮类化合物[7,16]和喹啉二酮类化合物[17]。虽然前人已经在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发展一类具有新结构的选择性Pim激酶抑制剂同时针对Pim-1、Pim-2和Pim-3靶标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正是由于Pim激酶作为关键的调节因素在肿瘤形成的各个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提高Pim激酶抑制剂的选择性不仅仅是基础研究的需要,更是发展新的抗肿瘤试剂的需要。在美国已有数家公司和研究所进行Pim抑制剂的研究,其中有的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咪唑并哒嗪类衍生物SGI-1776(SuperGen)[18],即是Pim激酶的强抑制剂,正在研究用于治疗激素难治性和多西紫杉醇难治性前列腺癌。


  Pim-1的基因序列已经测定,其蛋白分子结构也已经发表(PDB蛋白数据库中编号:1XWS)。对Pim激酶晶体结构中的结合位点以及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进行细致分析,弄清结合位点的相关属性,明确关键结合残基以及可能的结合区域,将促进开展基于结构的小分子药物设计或者结构改造的研究。一些课题组已经通过Pim-1的晶体结构设计了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Pim激酶抑制剂[13-14,19-20]。Pim激酶具有唯一独特的结构(图2),在Pim激酶铰链区域有一个新构架,其中包含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一个额外的氨基酸残基,这些在其他蛋白激酶结构中未被发现,这个残基是脯氨酸-123,由于缺乏氢键供体,它不能够与ATP形成氢键。Pim激酶结构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其与Pim激酶抑制剂的结合模式[20]。


  3 进一步研究的设计


  当前抗肿瘤药物的较强毒副作用以及耐药性问题很难满足临床肿瘤治疗的要求。肿瘤疾病的分子机制和细胞信号转导网络领域的最新成果显示,Pim蛋白激酶与细胞增殖[21]、分化、凋亡、肿瘤发生之间关系紧密[22],并在很多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病[23-24]中过度表达,因此,可以基于Pim蛋白激酶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抗肿瘤活性的筛选[25-26]。以蛋白激酶为目标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合成已经成为国际热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制药公司或科研院所发表关于Pim激酶抑制剂用于癌症治疗的报道。


  本研究基于文献整合与理论分析,结合前期科研工作基础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硬件条件,对靶点Pim蛋白激酶进行合理靶向小分子药物设计,结合Pim-1蛋白晶体结构的对接研究,在药效团模型和传统药物化学设计思路指导下,优选化合物并进行化学结构优化,构建新一类小分子化合物,有效靶向抑制Pim蛋白激酶,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对候选化合物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化学信息学的虚拟筛选,系统地对体外酶水平和细胞水平进行实验,用统计学工具系统回归分析所得数据,进一步研究构效关系,提炼3D药效团,最终筛选出1~2个成药性高的化合物,期望通过已有的蛋白质晶体结构设计出有活性的抗肿瘤化合物。


  [参考文献]


  [1] Steinmetz KA,Potter bles,fruit,and iology[J].Cancer Causes Control,1991,2(5):325-357.


  [2] Cohen n kinases─the major drug target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Nat Rev Drug Discov,2002,1(4):309-315.


  [3] Theo Cuypers H,Selten G,Quint W,et leukemia virus-induced T-cell lymphomagenesis:integration of proviruses in a distinct chromosomal region[J].Cell,1984,37(1-3):141-150.


  [4] Aho TL,Sandholm J,Peltola KJ,et -1 kinase promotes inactivation of the pro-apoptotic bad protein by phosphorylating it on the Ser112 gatekeeper site[J].FEBS Lett,2004,571(1):43-49.


  [5] Yan B,Zemskova M,Holder S,et PIM-2 kinase phosphorylates BAD on serine 112 and reverses BAD-induced cell death[J].J Biol Chem,2003,278(46):45358-45367.


  [6] Bachmann M,M?觟r?觟y serine/threonine kinase Pim-1[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5,37(4):726-730.


  [7] Li YY,Popivanova BK,Nagai Y,et -3,a proto-oncogene with serine/threonine kinase activity,is aberrantly expressed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and phosphorylates bad to block bad-mediated apoptosis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J].Cancer Res,2006, 66(13):6741-6747.


  [8] Xu Y,Zhang T,Tang H,et pression of PIM-1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in prostate carcinoma[J].J Surg Oncol,2005,92(4):326-330.


  [9] Dai H,Li R,Wheeler T,et -2 upregulation:biological i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perinueral invasion in prostate cancer[J].Prostate,2005,65(3):276-286.


  [10] Deneen B,Welford SM,Ho T,et -3 proto-oncogene kinase is a common transcriptional target of divergent EWS/ETS oncoproteins[J].Mol Cell Biol,2003,23(11):3897-3908.


  [11] Fujii C,Nakamoto Y,Lu P,et nt expression of serine/threonine kinase Pim-3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and its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J].Int J Cancer,2005,114(2):209-218.


  [12] Zheng HC,Tsuneyama K,Takahashi H,et nt Pim-3 expression is involved in gastric adenoma-adenocarcinoma sequence and cancer progression[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8,134(4):481-488.


  [13] Bregman H,Meggers ium half-sandwich complexes as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an N-succinimidyl ester for rapid derivatizations of the cyclopentadienyl moiety[J].Org Lett,2006,8(24):5465-5468.


  [14] Debreczeni JE,Bullock AN,Atilla GE,et ium half-sandwich complexes bound to protein kinase Pim-1[J].Angew Chem Int Ed Enql,2006,45(10):1580-1585.


  [15] Cheney IW,Yan S,Appleby T,et fication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substituted pyridones as inhibitors of Pim-1 kinase[J].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6):1679-1683.


  [16] Holder S,Lilly M,Brown 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of flavonoid inhibitors of the Pim-1 kinase[J].Bioorg Med Chem,2007, 15(19):6463-6473.


  [17] Tong Y,Stewart KD,Thomas S,et olo[3,4-b] quinoline-3,4 (1H,9H)-diones as unique,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for Pim-1 and Pim-2 kinases:Chemistry,biological activities,and molecular modeling[J].Bioorg Med Chem Lett,2008,18(19):5206-5208.


  [18] Arunesh GM,Shanthi E,Krishna MH,et molecule inhibitor of Pim-1 kinase: July 2009 to February 2013 patent update.[J].Expert Opin Ther Pat,2014,24(1):5-17.


  [19] Pogacic V,Bullock AN,Fedorov O,et ural analysis identifies imidazo[1,2-b] pyridazines as Pim kinase inhibitors with in vitro antileukemic activity[J].Cancer Res,2007,67(14):6916-6924.


  [20] Jacobs MD,Black J,Futer O,et -1 ligand-bound structures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serine/threonine kinase inhibition by LY294002[J].J Biol Chem,2005,280(14):13728-13734.


  [21] Beharry Z,Mahajan S,Zemskova M,et Pim protein kinases regulate energy metabolism and cell growth[J].Proc Nati Acad Sci U S A,2011,108(2):528-533.


  [22] Narlik-Grassow M,Blanco-Aparicio C,Cecilia Y,et ional transgenic expression of Pim1 kinase in prostate Induces inflammation-dependent neoplasia[J].PLoS One,2013,8(4):e60277.


  [23] Aguirre E,Renner O,Narlik-Grassow M,et c modeling of Pim proteins in cancer:proviral tagging and cooperation with oncogenes,tumor suppressor genes,and carcinogens[J].Front Oncol,2014,(4)109.


  [24] Liang C,Li of regulators and inhibitors of Pim-1,a serine/threonine kinase,for tumour therapy(Review)[J].Mol Med Rep,2014, 9(6):2051-2060.


  [25] Ogawa N,Yuki H,Tanaka ts from Pim1 structure for anti-cancer drug design[J].Expert Opin Drug Discov,2012,7(12):1177-1192.


  [26] Swords R,Kelly K,Carew J,et Pim kinases:new targets for drug development[J].Curr Drug Targets,2011,12(14):2059-2066.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28期 作者:刘浩秋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医疗卫生列表
展开剩余(